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18 17:16
柔巾是以紡織纖維為原料,經非織造工藝加工而成的清潔人體皮膚用干態擦拭巾,也就是普通消費者所説的洗臉巾。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京東雙11購物節首周(10月23日至30日間),生活用紙品類總成交額同比增長52%,其中柔巾銷售額同比增長286%。隨着柔巾細分賽道的快速增長吸引眾多品牌佈局,目前相關市場品牌數量超過520家,比如全棉時代、潔柔、babycare、潔麗雅、棉花祕密、好孩子、子初、可優比等品牌,行業參與者數量持續提升,市場競爭逐漸加劇。
爲了瞭解目前市場上柔巾產品質量現狀,科學引導消費,近期,江蘇省消保委結合消費者反饋,委託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開展了柔巾產品比較試驗。
一、樣品情況
本次柔巾比較試驗共採樣50批次,由江蘇省消保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淘寶、天貓商城、京東、唯品會、拼多多、蘇寧易購、抖音、1688和孩子王APP等9個電商平臺購買,單包價格從2.2元/包到21.3元/包不等。
二、檢測依據及檢測項目
此次比較試驗樣品依據GB/T 40276-2021《柔巾》、JJF1070-2005《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計量檢驗規則》進行檢測。檢測項目主要有:纖維含量、單位面積質量變異係數、內裝量、柔軟性、吸水性、熒光增白劑、甲醛含量、pH值、標識等,測試結果僅對本次比較試驗購買的樣品負責。
三、檢測結果
(一)纖維含量
纖維含量是柔巾產品成分材質的具體表現,也是消費者選購柔巾產品時,瞭解其使用性能的主要依據之一,因此纖維含量標註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纖維含量標註不正確,容易造成消費者對產品性能及使用舒適程度產生誤判,以致不能正確選擇自己需要的產品類型。
目前紡織纖維按纖維原料,可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天然纖維是指在植物上、動物上直接取得的紡織纖維。常見的天然纖維有棉、麻、毛、絲四種。根據標準GB/T 11951-2018 《天然纖維 術語》規定,天然纖維按來源分為動物纖維、植物纖維、礦物纖維,其中「植物纖維」主要包括種子纖維、韌皮纖維、葉纖維和果實纖維,目前常用的以棉(種子纖維)和麻(韌皮纖維)為主。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后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化學纖維可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兩類。
常用的人造纖維包括:粘膠纖維、萊賽爾纖維、莫代爾纖維、銅氨纖維,屬於「再生纖維素纖維」。在性能上接近天然纖維,具有柔軟、透氣、吸濕性好的特點。常用的合成纖維有:滌綸(聚酯纖維)、錦綸、腈綸、氯綸、維綸、氨綸、丙綸等。合成纖維具有強度高、耐磨性好、彈性好等特點。
本次比較實驗發現,50批次產品中有9批次產品纖維含量不符合GB/T 40276-2021《柔巾》標準要求,其中7批次柔巾產品標註為植物纖維、100%植物纖維、優質植物纖維或植物纖維(水刺無紡布)。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該7批次宣稱為「植物纖維」的柔巾樣品,其實際成分大多為以粘膠纖維(簡稱粘纖)為代表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屬於化學纖維中的人造纖維,非天然植物纖維。
另有2批次產品分別標註為「植物棉」、「棉質植物纖維」,專家表示事實上所謂的「植物棉」可能只是商家爲了吸引消費者而創造的一個模糊概念,規範術語中並不存在這一説法。實際經檢測發現,該2批次產品成分為100%再生纖維素纖維和99.0%再生纖維素纖維,1.0%棉。
纖維含量不符合GB/T 40276-2021要求的樣品信息表
(二)「棉」柔巾的含棉量
目前市場上的柔巾主要以棉纖維、粘膠纖維、聚酯纖維等為原料,其中以棉纖維製成的棉柔巾最受關注。棉柔巾是由100%天然棉纖維通過水刺等無紡布工藝高壓滅菌后製成。棉柔巾具有質地柔軟細膩,吸水能力強,韌性好、不易變形,生產過程化學助劑添加少,更加天然安全等優點,因此嬰兒、產婦、敏感肌膚者和美粧護膚頻率高的人羣更願意為其高質量付出高價格。
本次比較試驗發現,柔巾產品名稱既有標註為「棉柔巾」,也有標註為「綿柔巾」,標註為「綿柔巾」的產品,成分主要是聚酯纖維、粘膠纖維等化學纖維。「棉」和「綿」一字之差,容易引起消費者誤解。
本次檢測的50批次樣品中,有22批次在包裝上標「棉」柔巾,15批次在包裝上標「綿」柔巾,13批次未在包裝上標註「棉」或「綿」柔巾。經檢測,標註「棉」柔巾的22批次樣品中有7批次幾乎不含有棉纖維,涉嫌誇大、虛假宣傳,具體信息見表2。
涉嫌誇大、虛假宣傳的7批柔巾樣品
(三)內裝量
JJF1070-2005《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計量檢驗規則》對定量包裝商品的內裝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範。標準中規定:單件定量包裝商品的實際含量應當準確反映其標註淨含量。標註淨含量與實際含量之差不得大於規定的允許短缺量。
本次比較試驗中的50批次樣品中有3批次不符合標準要求。該3批次樣品質量定量包裝標稱範圍為100~200g,按標準要求其標註淨含量與實際檢測的淨含量之差不得大於4.5%,3批次樣品均超過標準要求。上述內裝量檢測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中,聖貝恩加厚洗臉柔巾除質量定量外,還採取計數定量的方式,標稱為50抽,按標準規定不允許出現短缺量,經檢驗樣品實際內裝量為48抽,因此該批次產品兩種計量方式均未達標準要求。具體信息見表3。
內裝量未達到標準要求的樣品信息表
(四)標識
產品包裝標識即使用説明,通常標示於柔巾外包裝上,是向消費者傳達如何正確、安全使用產品以及與之相關的產品功能、基本性能等信息的工具。本次比較試驗有11批樣品的產品使用説明不符合GB/T 40276-2021《柔巾》標準的要求。其中,5批次未標註纖維成分及含量,3批次未標註內裝量,2批次未標註產品合格證,1批次未標註產品規格。
未標註纖維成分及含量的5批次產品,均標稱主要材料為「水刺無紡布」。「水刺無紡布」其實是無紡布的一種加工工藝,非成分材質,具體工藝為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從而使纖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得到的織物即為水刺無紡布。本次檢測的多款水刺無紡布的產品,成分多為聚酯纖維和粘膠纖維。詳細信息見表4。
產品使用説明不達標的樣品信息表
(五)其他檢測項目
1.有害物質項目
安全性是消費者選購及使用商品的基本需求。經檢測,50批次樣品的甲醛含量、pH值、熒光增白劑等項目均符合標準要求。
2.柔軟性、吸水性、單位面積質量變異係數項目
柔巾產品的柔軟性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也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品質性能之一。
柔巾產品的優勢還在於乾溼兩用均可,比紙巾紙強度大,可以當毛巾用;作為毛巾的替代產品,柔巾的吸水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另一品質性能。
單位面積質量變異係數(CV值)是考覈產品均勻性的基礎性能指標,變異係數太大則產品厚薄不均勻性明顯,影響產品整體的使用效果。
經檢測,50批次樣品的柔軟性項目、吸水性項目及單位面積質量變異係數項目均符合標準要求。
四、價格比較情況
本次比較試驗的50批次柔巾的價格因品牌、材質、尺寸、包裝數量以及銷售渠道不同而有所差異。激烈的競爭中,原料價格是重要的因素。數據顯示,2023年7月底,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7998元/噸;而滌綸短纖和長絲價格分別為7428.91元/噸和8209.78元/噸。由於全棉的成本比滌綸等化纖要高很多,所以部分生產商會選擇成本更低的化纖材料。
本次比較實驗的50批次產品中有33批次產品檢測項目均達標準要求,該33批次產品每批次單包價格以及每包中換算成單張的價格情況統計詳見表5所示,供消費者參考。
產品價格排序表(根據換算后單張價格由低至高排序)
五、發票開具情況
本次在網絡平臺上購買的50批次樣品中,有34批次樣品開具了發票,16批次樣品未開具發票。
1.天貓商城購買的19批次樣品中有2批次樣品未開具到發票;
2.京 東商城平臺購買的10批次樣品中5批次樣品,雖然經多次溝通商家同意開具發票,但至今未收到商家開具的發票;
3.1688平臺購買的3批次樣品,商家表示小本經營,無法提供發票;
4.淘 寶網平臺上購買的3批次樣品,聯繫商家開票后,商家未予回覆;
5.抖音平臺直播間購買的2批次樣品,均申請開票,商家未予回覆;
6.孩子王APP上購買的1批次樣品,申請開票后,並未收到商家開具的發票。
唯品會、拼多多、蘇寧易購平臺均可以順利開具發票,唯品會、蘇寧易購平臺可在官網自行下載電子發票,給予了消費者較大的便利性。
針對本次檢測結果不符合相關標準及商家不提供開具發票的情況,江蘇省消保委將移交給相關行政執法部門。
六、消費提示
(一)關注標籤標識,瞭解產品信息
對於柔巾產品,目前已經出臺了GB/T 40276-2021《柔巾》國家推薦性產品標準。消費者選購時,可以優先選擇包裝上標註採用GB/T 40276-2021的產品。
對柔巾材質有要求的消費者,可以在購買時看清楚商品包裝上的成分標註,注意區分「棉」柔巾和「綿」柔巾。
關注防腐劑,比如添加了CIT、MIT、酒精成分的柔巾,不建議敏感肌人羣和嬰幼兒羣體使用。
(二)按需理性消費,綜合選擇使用
柔巾產品也有保質期,建議消費者理性消費,隨用隨買,不要囤貨,購買時優先選擇包裝密封性良好並有獨立包裝的產品。
棉屬於天然纖維,粘纖和聚酯纖維屬於化學纖維,棉和粘纖製成的柔巾,手感柔軟、吸濕性好,粘纖材料在濕態時強度會下降,但對一次性柔巾的正常使用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用聚酯纖維製成的柔巾,手感稍硬,吸濕性較差但強度較高,因此在生產中一般會加入棉、粘纖等材料,以增加舒適度和吸濕性。從原材料價格來看,棉要高於粘纖短纖及聚酯纖維。
(三)正規渠道購買,依法依規維權
消費者在購買柔巾產品時應儘量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選擇正規廠家及品牌的產品。購買時留存好發票、訂單等記錄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糾紛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后維權有據。
在購買產品后如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先與經營者或平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以向當地消保委申請調解或向12315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注:本次比較試驗報告中的數據及結果分析僅對採購的樣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