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市值蒸發265億,「宅家吃火鍋」不香了?

2024-11-18 11:47

  來源:Tech星球

  當火鍋店將低價戰一路卷至「9.9元時代」,主要售賣火鍋、燒烤食材,滿足「宅家吃飯」需求的鍋圈也在近期受到廣泛關注。

  近日,鍋圈迎來大筆解禁的同時,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楊明超、孟先進、李欣華、鍋圈實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鍋小圈企業管理中心、上海鍋小圈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出具的承諾函。控股股東自願承諾,自2024年11月2日起的6個月內(即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5月1日,包括首尾兩日),不以任何方式出售彼等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以展現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價值和長期發展的信心。

  儘管如此,11月4日,解禁消息公佈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鍋圈開盤即跌,全天跌幅超25%,收盤價為2港元/股,總市值54.95億港元。

  對比來看,2023年11月2日,鍋圈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頭頂「在家吃飯第一股」光環,市值最高時超320億港元。上市一年之后,鍋圈市值跟最高點時相比已蒸發265億。

  遍佈在小區周圍的鍋圈,在萬店規模之后,開始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01

  「宅家吃飯」紅利消失,鍋圈一年少賣10億

  在北京加盟鍋圈兩年時間里,李明見證了門店數量從300余家大幅下滑至148家,在李明看來,和他一樣的加盟商不得不面臨「宅家吃飯」紅利消失之后的訂單下滑。

  鍋圈主要靠加盟擴張,圍繞家庭用餐場景,將門店紮根在居民社區周圍。綜合鍋圈招股書及財報披露數據,2020年~2023年,鍋圈門店加盟數量分別為4296家、6864家、9216家和9910家,並於2023年11月上市。

  與之相對應,2020年~2022年,鍋圈收入從29.65億元一路攀升至71.73億元,但到了2023年,鍋圈實現營收60.94億元,對此,鍋圈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在家用餐食品及相關產品收入減少。

  「疫情期間加盟商都賺到錢了」,不同城市的多位鍋圈加盟商對Tech星球説道,但現在,他們必須去控制房租、人工成本,去應對訂單減少的挑戰。有加盟商決定辭掉店員,親自運營,並捲入24小時線上接單模式。有的加盟商則將門店縮減,在里面另外開設了彩票店等副業。

  據李明介紹,鍋圈在今年加大了小程序、抖音等平臺的線上探索。在李明看來,目前其門店訂單主要依靠線上訂單,加盟商類似鍋圈的前置倉,也就意味着,曾經爲了線下門店選取的優質點位和租金,如今顯得雞肋。

  此外,在短視頻平臺上,銷量最好的「99元毛肚」套餐得以出圈,本質上是價格優勢,李明説,套餐包括「11葷3素1底料1主食4油碟」,這對加盟商來説是一筆賠本買賣,主要是起到引流作用,選擇參與的加盟商,每一單可以獲得總部14元的補貼。

  據他透露,鍋圈此前嘗試過在短視頻平臺賣得其他套餐,效果都不太顯著,以他的門店為例,金湯酸菜魚套餐的活動就銷量一般。

  爲了尋找更大的市場,鍋圈不斷將消費場景擴張至一日三餐需求。鍋圈一直在豐富SKU,目前已經達700余種,加盟商在進貨時,根據周圍用户畫像、訂單表現,從后臺進行自主選擇。

  Tech星球走訪的北京區域幾家鍋圈線下店發現,在傳統的火鍋和燒烤食材之外,鍋圈還增加了飲料、雪糕甜品、啤酒,甚至是大米等產品,以及燒烤方炭塊、烤爐、烤肉夾等圍繞露營場景的燒烤器具。

  不過,多位加盟商表示,目前門店訂單還是主要靠售賣火鍋食材,這也會造成門店淡旺季明顯,夏季更多依賴燒烤食材。而且,有加盟商還表示,會員儲值在淡季也並不掙錢,「現在價格優惠力度本來就大,銷量低肯定就不掙錢了」。

  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加盟商的開店熱情。根據2024年半年報,鍋圈最新加盟門店為9650家。對比疫情期間的開店速度,鍋圈如今加盟門店增長已經大幅放緩。而且,窄門餐眼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鍋圈在營門店數量僅有8713家門店,以此粗略計算,鍋圈一年時間里已經減少千余家門店。

  02

  去菜市場再開萬家門店,難緩焦慮

  與茶飲界的蜜雪冰城一樣,鍋圈本質上也是類似批發商的角色。從收入來源和銷售渠道看,鍋圈90%以上收入來自向加盟店銷售產品。也就是説,鍋圈的直接客户是加盟店,並非最終消費者。

  也因此,在鍋圈最新數據里,一組有趣的現象是,營收的下滑和毛利的提升。最新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6個月,鍋圈實現收入26.65億元,同比減少3.5%,毛利6.09億元,同比增加5.3%。

  儘管鍋圈的顯著優勢是在較短時間內搶先獲得了大量加盟店,可以再去跟上游供應鏈採購時談更低的價格,但加盟商的銷量卻在減少,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隨着宅家紅利的消失,鍋圈現在主要圍繞消費場景拓展和B端批發兩個方向尋求增長。

  鍋圈近一半的門店分佈在縣城、鄉鎮市場。Tech星球瞭解到,鍋圈還有一種面向鄉鎮的門店模型,額外增加了450+SKU,涵蓋兒童小吃、餃子麪點、雪糕批發等品類。

  據鍋圈招商經理介紹,在萬店規模中,目前該門店模型規模已經達2000余家,一個鄉鎮只開一家店,有零售店和凍品批發兩種模式,后者是指給當地餐飲、商超、小吃攤等企業供貨,比如類似鴨掌、毛肚等品類,在當地尚有新鮮度。也即,將售賣場景從原有的C端用户,擴展至B端銷售渠道。

  除此之外,承載着更大的希望是今年新推出的「鍋圈餚餚領鮮」項目。今年8月,鍋圈食品品牌總經理曾對外表示,接下來,鍋圈從1萬家店要開到2萬家店甚至3萬家店,主要靠預製菜支撐。

  不同於鍋圈食匯60平~70平的線下社區店,「鍋圈餚餚領鮮」主要開在農貿市場,門店縮少至10-20平米,店內主要售賣即買、即烹、即食的食材。比如,將一盤宮保雞丁炒菜切好配好,用户回家下鍋直接炒菜就行。

  這也並非新鮮事物,包括盒馬、傳統商超等都有售賣類似的產品。只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預製菜行業整體降温,鍋圈卻逆勢擴張預製菜項目,還要與周圍攤販比拼低價,難度係數進一步增加。

  一位「鍋圈餚餚領鮮」的門店負責人向Tech星球表示,目前該項目處於探索階段,在他看來,「鍋圈餚餚領鮮」聚焦的是一餐需求,消費場景難將營業額實現大幅提升,比如,人們很難為一餐場景需求支付上百元,相比之下,鍋圈食匯背后有聚餐場景,可以出現幾百元的訂單需求。

  在上述門店負責人看來,預製菜在南方城市接受程度更高,去北方城市擴張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由於投入不到10萬就可以開店,萬店規模或許好實現,但難題在於是否探索出有效的運營策略,以及中餐難以標準化,都是隱性挑戰。

  03

  火鍋卷低價、跨界入局者眾多,競爭加劇

  在上市一年之際,不止是宅家紅利消退,還有更內卷的市場競爭,從9.9元的鍋底、9.9元的牛肉,到9.9元抵100元的代金券,火鍋市場集體打響價格戰。

  這意味着鍋圈售賣的火鍋食材套餐,也必須具備同樣的價格優勢,才能留住在家吃飯的用户。

  據鍋圈對外披露,今年4月至6月總計對近百款產品的C端零售價進行了調整,平均降幅達到15%左右。

  除此之外,鍋圈的潛在競爭對手也在增加,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一位北京區域的鍋圈加盟商表示,其店內銷量最高的是牛肉卷、羊肉卷、牛肉丸等產品,周圍的超市、菜市場里,都會賣類似的產品。現在讓她更頭疼的是,無論線下大型商超,還是小象超市、叮咚買菜等平臺,去年開始都相繼設置了專門的火鍋套餐專區,涵蓋了蘸料、葷素食材的一站式搭配。

  在她看來,這都會間接影響到店內的銷量,上述加盟商表示,鍋圈的優勢還是宅家、外出郊遊等場景,隨着入局者增多,產品豐富度、口感、價格,都將決定着能否在用户中突圍。

  鍋圈在供應鏈還未有建立足夠牢固的護城河。目前鍋圈旗下有四個食材加工廠,分別生產牛肉、肉丸產品、火鍋底料和水產類產品。除此之外,鍋圈銷售的丸子、蝦滑、電火鍋等食材、廚具,都是從安井、三全等供應商處採購,然后分銷給加盟商,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今年以來,鍋圈通過投資擴大業務版圖並升級供應鏈,與小板凳街坊火鍋、圍辣小火鍋、鄭喜旺燒烤、伍學長現烤串夾餅四家餐飲零售品牌達成戰略合作,並全資收購華鼎冷鏈,完善冷鏈體系。

  在供應鏈基礎上,鍋圈這一年也一直在尋找各類細分場景,去尋找新的客源,比如,針對夜市場景,鍋圈今年8月宣佈10萬輛鍋圈小吃車陸續上市,可烤可炸可煮的鍋圈小吃車,一站式售賣小龍蝦、麻辣燙、炸串等速食產品。

  鍋圈不想再止步於做一個售賣火鍋、燒烤食材的線下門店,從資本市場對鍋圈的反應來看,如今尋找新故事顯得更加迫在眉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