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15 17:41
來源:豹變
‘核心提示’
近期發佈的國產旗艦手機「漲聲一片」,價格直逼iPhone,到底誰更有性價比?
90后曉夏(化名)清晰地記得,華為在9月發佈三摺疊手機時,華為門店排隊觀摩新機的盛況。雖然三摺疊手機被鎖在精緻的玻璃罩里,跟外界隔離開,依舊擋不住「花粉」的熱情。
相比之下,「隔壁」蘋果門店顯得頗為冷清。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曬出,在華為發佈會期間,蘋果員工「翹班」溜到華為門店,觀看發佈會直播。這直觀地向外界傳達出一個信號:隨着國產旗艦機的崛起,iPhone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不過,消費者嘴上説着不買,身體卻很誠實,當今年的iPhone 16系列正式上市后,曉夏注意到,她家附近的蘋果直營店擠滿了人,「果粉」高漲的消費熱情一直持續至今,連iPad、iWatch等產品也好賣了。雖然國內幾家主要手機品牌近期也發佈了新機,但門店則稍顯冷清。
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iPhone16是今年少數幾個沒有提價的旗艦機。近期,不少國產頭部手機品牌相繼推出新品,加價幾百元不等,尤其是Pro系列更是穩居50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進一步縮小了與iPhone之間的差距。對於很多消費者而言,只要價格合理,即便蘋果的產品更新幅度不大,所謂的「缺乏創新」也可以用穩定、安全來解釋。
長期以來,iPhone都是手機行業爭相追趕的標杆,不少國產品牌都將自己定位為「蘋果平替」,而當二者價格趨於接近時,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更加謹慎。那麼,誰給了今年國產機漲價的勇氣?
漲聲一片
榮耀Magic7系列首銷額打破榮耀歷史紀錄;vivo X200系列首銷破20億、同比上一代增長200%;小米15系列,上市10天,銷量突破100萬台……近期上市的國產旗艦手機價格「漲聲」一片,銷量倒一個比一個猛,這似乎跟不少用户錢袋子癟了、做換機「釘子户」的體感大相徑庭。
從公開信息看,頭部廠商將此次漲價歸因於上游元器件成本上升、AI技術研發投入增加以及製造工藝水平的提升。早在2023年小米14系列發佈會上,雷軍就曾預告,這將會是小米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起,未來都不會有這個價格了。
當時,一些「米粉」懷疑這可能是雷軍常用的營銷策略。畢竟,雷軍過去曾不止一次地拋出這樣的「煙幕彈」,在公眾面前製造懸念。然而,在最終的發佈會上,他總會出人意料地宣佈:「真的睡不好覺,下了很大功夫,説服了所有高管,取消了漲價計劃。」
但這一次,雷軍的預言成為現實,也宣告國產旗艦機迎來漲價潮。漲價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論是3nm芯片,還是屏幕效果、影像拍攝質量上,國產旗艦機的表現已經接近甚至超過iPhone系列。不過,對於多數用户而言,現有的手機性能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是否需要如此強大的配置值得商榷。
多位接受《豹變》調研的用户表示,不會盲目將手頭的手機換成最新款旗艦機,理由主要是現有設備「夠用」且「還能再堅持兩年」,或是認為新機型「缺乏實質性創新」。
對於未來的換機動機,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偏好。一位來自四川成都的白領稱,會重點關注國產旗艦機的拍照功能,傾向於購買加強了攝像頭的ultra版本。
另一位00后的上海研究生則提到,如果能以蘋果標準版的價格買到一款配置高端的國產手機,他願意嘗試,體驗一下國產機比較紮實的硬件系統,比如超充和高刷屏。
他還補充道:「國產機系統支持各種NFC、軟件雙開、虛擬機,雖然比較花里胡哨,但有時候還蠻好用的。但如果價格漲到和iPhone Pro系列差不多的話,應該還是會選擇蘋果,畢竟iPhone除了貴,沒什麼可挑剔的地方。」
《豹變》在小米、榮耀、vivo門店看到,來店的顧客中現場直接下單的不多,大多以測試相機拍照性能、感受屏幕流暢度、體驗系統交互及真機手感為主。幾位顧客對《豹變》表示,現在旗艦機不便宜,都要大幾千塊,即使價格上調三五百元,對最終購買決定影響有限,關鍵在於手機的實際使用價值。
比如,一位來自深圳的大廠白領稱:「如果買給老婆用,會考慮拍照方便的OPPO、vivo;給長輩買,則傾向於選擇品牌影響力較大的華為,比較有面子;我自己用的話,可能會繼續選擇iPhone,但也準備過段時間入手華為Mate 70,支持一下國產生態系統的發展。」
誰在推高價格?
2011年10月,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逝世,iPhone 4S成了他生前發佈的最后一款iPhone,這款產品以其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而聞名於世。
iPhone 4S的設計在當時極具顛覆性,採用了玻璃面板加上金屬邊框的設計,充滿未來科技感,刷新了當時用户對手機的認知。在中國,iPhone 4S的起售價爲4988元。
同一年,小米1代手機問世,號稱專為「發燒而生」,主打極致性價比,定價僅1999元,但其外觀設計跟當時的安卓旗艦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要知道,當時一款三星、HTC的旗艦機售價往往要四五千元。
iPhone 16系列在中國的起售價爲5999元,比iPhone 4S貴了1011元;小米15的起始售價爲4499元,是小米1代的2.25倍,價格上漲了2500元。相比之下,iPhone在旗艦機型中堪稱漲價幅度最小的。
爲了壓縮成本,雷軍曾在發佈會上直言「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也就是説,性價比需要付出代價,用成熟的供應鏈方案,可以壓縮手機生產成本。近年來,國產旗艦機雖然漲勢兇猛,但不論是CPU、外觀、手感,還是各種黑科技功能,總能帶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這些都需要投入成本。
例如,今年國產旗艦機普遍採用的高通驍龍8至尊版、天璣9400處理器,均採用了臺積電的3nm工藝,性能上與蘋果的A18 Pro不相上下。
影像是近年來國產旗艦貼身肉搏的領域。與蔡司合作的vivo X200 Pro,配備了兩億像素的超大底潛望長焦鏡頭。社交媒體上,有用户分享了用該款手機拍攝的演唱會照片,即使距離舞臺兩三百米,也能夠懟着「愛豆」的臉拍,堪稱演唱會神器。
在性能上,iQOO 13、一加13均針對電競場景做了優化,讓遊戲幀率更穩,畫質更加逼真。論續航,真我GT7 Pro配置了6500毫安超大電池,接近一些充電寶的電池容量。可以説,雖然漲價了,但國產旗艦機在工藝和配置上的進步,比起不怎麼漲價的蘋果,其實性價比更高。
而這些高端零部件經過一輪漲價,自然也給下游的手機廠商帶來了壓力。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表示,驍龍8至尊版單價比8 Gen3上漲了15%,定價約18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80元,幾乎佔到了旗艦機售價的四分之一以上。
雖然同爲3nm工藝,驍龍8至尊版採購成本比天璣9400高出約兩成,這也導致了搭載天璣9400的OPPO、vivo機型價格漲幅在兩三百元,首發驍龍8至尊版的小米15系列起售價上漲了500元。有「米粉」表示,高通芯片提價,逼得小米把價格拉高,性價比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
此外,手機內存、屏幕、電池等核心元件價格漲幅也較大。其中,今年內存採購成本接近翻倍,漲幅超過同期的黃金。
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曾在微博上表示,內存經過持續一年的漲價,已經到了高點,導致今年大內存的手機版本漲幅更大。
如果強制把價格定在某一水平線之下,可能會限制手機的整體配置。雷軍在直播中談到小米的定價策略時表示,3999元一直是一個心理障礙,控制在這個價格以下,使得成本控制變得非常緊張。如果想要提高產品的精緻度,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高端化是偽需求嗎?
當手機性能過剩成為現實,消費者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強大的手機功能?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吐槽稱,給媽媽買的千元機跟自己的旗艦機在使用體驗上差不多,都是聊微信、刷抖音,相機主要用來掃碼;所謂的高性能優勢並非剛需,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從此只用千元機,存錢買房纔是正事。
從這個角度看,高端手機市場似乎是一個偽需求,但行業銷量數據則提供了另一個視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一份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均價為365美元,較去年上漲3%,意味着消費者不只是追求低價,也願意為功能買單。
在中國,IDC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達到了29.3%,同比增長了3.7個百分點。這一增長不僅因為華為手機的強勢迴歸,也反映了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使用體驗花更多錢。
小米副總裁盧偉冰在近期的直播中透露,小米15 Pro在本系列的首銷佔比明顯好於前代,説明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接受五六千元的手機。
旗艦機在功能上趨同,沒有新鮮功能就很難吸引消費者,能拉開差異的除了影像、電競表現,還有AI。今年,各頭部手機廠商紛紛推出AI手機,堪稱行業的「AI元年」。就連蘋果也一反常態,跳過A17,直接給iPhone16搭載了A18芯片,以滿足蘋果AI的硬件需求,為后續上線AI功能做準備。
從實際應用看,各廠商普遍在手機端植入了端側大模型,支持AI語音助手、圖片生成、文字生成/總結、通話摘要等功能,讓手機變得更智能、好用。
例如,面對每天大量的營銷短信,尤其是在雙11等大促銷期間,快遞取件碼很容易被淹沒。榮耀門店的銷售演示了AI提醒取快遞的功能,系統可以通過桌面信息和語音播報等方式提醒用户取件。華為手機用户,可以用語音助手批量查詢快遞狀態,不用再打開不同的APP,分別去跟蹤快遞到哪兒了。
這些功能的加入激發了不少人的換機需求。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的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3%,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正增長,進一步確認了市場回暖趨勢,有望實現五年來首次年度正增長。
對於製造商來説,高端化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高端市場是戰略高地,一旦站穩腳跟,中端市場會更容易打開,並衍生出其他增長點。一位在華為總部任職的車BU經理對《豹變》表示,高端機能夠彰顯品牌價值,可以給其他產品引流,去年Mate 60系列銷量火熱,直接把問界M7帶火了。9月新出的三摺疊手機,也是華為在高端市場秀肌肉的產品。
在同質化嚴重的存量市場,創新才能吸引更多關注度、帶來銷量,這纔是iPhone價格相對穩定時,國產旗艦機集體漲價的最大底氣。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