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周顯| 「走狗」的幻想:特朗普會設法營救黎智英嗎?

2024-11-15 09:17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周顯】

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由於他在2019及2020年,即第一屆任期內,簽署過所謂「香港人權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案」及制裁香港、內地兩地官員的行政命令,因此,「反中」陣營忽然生出一個幻想:特朗普就職后,會不會設法營救黎智英,讓他重獲自由?

這得從三方面去討論:第一,黎智英本人究竟還有沒有價值?第二,他和特朗普本人,以及美國政府,究竟有沒有私交?第三,美國願不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話説2019年7月8日,黎智英到美國,見到了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9日,黎還和幾位資深參議員見面,今日的反中者以此為理據,以證明美國很重視黎智英此人。

問題在於,當時香港「黑暴」正進展得如火如荼,黎智英作為前線大將,衝鋒陷陣,走狗受到重視、喂吃精糧,理所當然。然而,到了今時今日,美國在港勢力已被全殲,記協主席鄭嘉如在7月17日也被《華爾街日報》解僱了,「反中」前線基地搬了去臺灣,情報中心去了曼谷,香港作為「顏色革命」基地已無可為,「壹傳媒」也已煙消雲散。

再説,黎智英現年76歲,尚能飯否?在美國的眼里,已無任何價值可言了。

「禍港頭目」黎智英(資料圖)

「禍港頭目」黎智英(資料圖)

從「數學」的角度看,美國在香港的走狗太多,單單將於11月19日判刑的「初選案」,已有47個被告,而現時在西方白吃米飯的「反中」人士,多不勝數,但因為沒有工作能力,單靠西方政府去豢養,已不堪其擾,反覆減糧。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過,他們爲了爭取「糧支」,不惜狗咬狗骨、大爭權位的故事。故此,「反中」人士悲嘆自己淪為「condom」(安全套),即被「用完即棄」——這可是他們自己發明的詞。

因此,從實用主義看,黎智英繼續囚在牢里,製造悲情,比救他出來更有價值。尤其是,這些年來,「反中」人士到了西方,幾乎無一例外,其所言所行都令他們迅速變成了小丑,美國必然有所警惕,不會貿然把資產變成負資產。

相對而言,28歲的黃之鋒顯然比黎智英更有未來價值,不過我也講過,把他繼續囚在牢里,反而可以累積政治資本,反正坐牢受苦的不是美國人,完全沒有成本,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賬。

現在講講黎智英和美國政府的交情。

話説黎智英的「上線」是馬克·西蒙(Mark Simon),他是美國共和黨「香港支部」的主席,坊間亦普遍相信他是中央情報局的人員。他也是「壹傳媒」實質上的財務總監,負責簽署支票。按照商業慣例,籤票人應是真正大股東的心腹,這也可以間接證明,「壹傳媒」的最終控股人,是美國政府。

美國向來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輪流執政,中情局內同時有兩黨的人員,也不違和。然而,在2016年美國大選之前,黎智英在《壹周刊》的「事實與偏見」欄,連續出了幾篇文章,攻擊當時參選中的特朗普,這就顯得很不尋常了。

要知道,黎智英是前線的大將,不應「干預宮廷鬥爭」,這應該是政治常識,反正不管哪黨當權,都不影響到他的地位。畢竟,美國華人也有大量《壹周刊》的讀者,可影響到選票。

不過,一來以黎的水平,應不知自己的卑微地位。二來,熟識他的人告訴我,這也許出於馬克·西蒙的攛掇,皆因希拉里當時被認為是百分百當選的大熱門,作為共和黨的馬克,有必要拍民主黨的馬屁,以示效忠。而且,馬克屬於共和黨的傳統派,特朗普則是空降分子,相對而言,馬克和民主黨的交集,應該比特朗普更為親近。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外,特朗普當選了。以特朗普的氣量,黎智英的做法明顯得罪了他。在該星期的「事實與偏見」專欄,黎智英寫出了一篇很突兀的文章,大擦特朗普的鞋,説他聰明絕頂,英明神武,一定會令美國更偉大云云。我可從來沒見過黎如此狼狽過。

有趣的是,4年之后,黎智英居然再犯了一次同樣的錯:他把注碼押在了特朗普的身上,不止一次攻擊拜登。估計這應是他企圖以此修補和特朗普的惡劣關係,然而,「不幸」的是,他再次押錯了。

當然,這並不是説,他的坐牢是因他先后得罪了兩位總統,畢竟,美國的外交必然是以利益先行,黎智英在其心中,不如一屁。我只是指出,黎和美國兩黨均已關係破裂,馬克·西蒙作為狗頭軍師,自然脫不了關係,但他已「潤」出香港,不關他的事了。

至於美國提出交換條件,以作營救,這是空中樓閣的幻想。理想很豐滿,只要條件足夠,什麼也可交換,可惜現實很骨感,黎作為一條走狗,沒有啥值得美國付出任何代價,去把他贖出來。更殘酷的是,黎的罪惡滔天,是香港的第一號戰犯,要想把他贖出來,價碼是誰也付不起的天價。

特朗普曾揚言,上任后會要求北京釋放黎智英。11月8日,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出席香港法律周后會見傳媒時強調,根據法治精神,任何人都不應講任何説話嘗試干擾香港進行中的法律程序。

1948年,黎智英生於廣州市。其父親巴結日軍以便經商,提供消息捕殺抗日誌士。抗戰勝利后,黎父買通了國民黨廣州接收大員廣州市市長陳策,但也被敲詐得家徒四壁。解放后,黎父逃到香港,母親也遭批鬥,送去勞改,不到10歲的黎淪為街童,直到12歲,才被其父安排偷渡到香港。

黎初時在紡織廠當學徒,后來創辦「公明織造廠」,賺到第一桶金。1981年創立自家品牌「佐丹奴」,1990年創辦《壹周刊》,其后搭上末代港督彭定康,開始明目張膽地「反中亂港」。迴歸后,在2000年科網狂潮中,把公司借殼上市,暗地里以高價賣給了美國人,從此成爲了傀儡。

話説黎智英發跡的貴人是立法局前議員張鑑泉,兩人認識時,黎只是不名一文的小工人。張是紡織世家的富二代,曾經問其父親借了一張面額200萬元的支票,為黎的生意作擔保。至於「公明織造廠」,張也佔有11%的股份。由於張是同性戀,年輕的黎長得高大精壯,或許也是張願意慷慨相幫的原因吧。

有一天,我把這「發現」滔滔不絕地向某位前輩講出來。這前輩是《壹周刊》的創刊高層,很不耐煩地聽了我的大放厥辭,好像認為我什麼也不懂。15分鍾后,他終於忍不住説:「黎智英的發跡,是因為他和猶太人搞gay,得回來的訂單!」

我以為前輩説的是祕密,不時拿出來大説特説,以作炫耀。誰知幾日前,和《壹周刊》早期的一位著名記者吃午飯,她説,在當時,黎是完全不介意承認自己是「萬能插」(按﹕即「雙性戀」),肆無忌憚地自認在紐約十年,什麼人也試遍了。不過,到了后來,他成名了,公司也壯大了,而且他也成爲了眾目睽睽的焦點人物,因此才收斂起來。

還有一個關於黎的小故事,是一位以厚黑著名的香港富豪告訴我。

那位富豪在香港赫赫有名,也算是厚黑界的頂尖人物,講起此事,也不禁歎服:「這連我也做不出來!」

這故事也許是黎的一句口頭禪來源:「我跪下來也比你高!」對此,連同政治光譜的陶傑的評語都是:「黎會覺得這是很好玩的事,跪時心里冷笑:以后你就知!」也足見這個人的陰冷。

11月12日,「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發佈消息,駁斥了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等政客為「反中」亂港分子黎智英撐腰張目,就有關案件審理説三道四的舉動。

發言人表示,「香港是法治社會,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是基本原則。黎智英是反中亂港事件的策劃者和煽動者,其內外勾結、禍亂香港、煽動分裂之言行早已大白天下。……英個別政客抱持虛偽的雙重標準,為黎智英開脱説項、包庇美化,妄圖干擾特區司法機關依法辦案,破壞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法治基石,有關行徑嚴重違背法治精神和國際準則,其圖謀註定不會得逞。」

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黎智英和他的「走狗」們早就應該從夢里醒來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