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15 05:50
轉自:黑龍江日報
本報訊(記者孫海穎)日前,黑龍江博能綠色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能綠色能源)生產的綠色天然氣、生物甲醇產品,雙雙獲得綠色牌照,即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 (簡稱「ISCC EU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此殊榮的綠色新能源企業,這也標誌着我國以生物質原料加工生產綠色天然氣、生物甲醇的工業水平獲得國際行業認可,並將從此打開國際船舶業新能源市場的大門。
博能綠色能源致力於農業有機廢棄物的新能源研發10余年。2016年,博能綠色能源轉型成功,總部落户哈爾濱新區,從此企業在綠色能源、生態環保及鄉村振興產業方面獨闢蹊徑,形成了生物天然氣、生物甲醇、「人造黑土」、自願碳減排量交易、綠色二氧化碳等幾大以生物經濟為主的業務板塊。目前,已發展成為東北最大的生物天然氣和「人造黑土」生產企業,承擔國家「十四五」重大專項、農業部NK1806等項目,列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行列。企業已建成的林甸縣、肇東低碳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循環產業園被納入黑龍江省「十四五規劃」生物能源領域的產業示範基地,企業以省內10余縣20座處理中心為依託,業務輻射國內以及國際新能源市場。
「企業在國際船運對脱碳的監管要求以及國內‘雙碳’戰略大背景的推動下,近兩年來規劃建設的綠色甲醇項目呈爆發式增長。」 博能綠色能源總經理石洪影介紹,綠色天然氣、生物甲醇相比傳統燃油能顯著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是一種低碳、環保的綠色能源,是受歡迎的替代燃料,併成為國內外短期內最具潛力的市場增長點之一。截至2024年6月,國內規劃建設了100余個綠色甲醇項目,預計到2029年,全球綠色天然氣市場規模將達到3960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我國生物天然氣產量將超過300億立方米,未來新能源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此次與中石油大慶油田合作生產的生物甲醇獲得ISCC EU認證,實現了國內以生物質原料加工生物甲醇產能零的突破,兩家企業也簽訂了20萬噸自願減排量(CCER)購銷協議,未來將協作開發生產綠色天然氣、生物甲醇項目,這也是國內首個完成國際ISCC EU認證並正式實現工業化生產的綠色新能源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24億元,選址在大慶市林源園區,佔地面積約30公頃,建設規模為年產3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1億元、利税8億元。一期工程以博能公司已建成3座和在建17座基地為依託,利用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採用推流式厭氧干發酵工藝,生產生物天然氣,並通過加工生物天然氣獲得生物甲醇,項目建設規模計劃年產4萬噸生物甲醇,預計到2026年可正式實現生物甲醇產品量產。
博能綠色能源與中石油大慶油田合作的項目以高寒地區唯一成功穩定運行的沼氣項目生產的生物天然氣為原料,探索出一條「農業廢污—清潔能源—綠色田園—優質農產品—綠色化工」的綠色低碳循環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該項目將為綠色龍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依託該項目,博能綠色能源計劃至2025年複製推廣30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年處理畜禽糞污達210萬噸、秸稈150萬噸,年產生物天然氣1.13億立方米、有機肥75萬噸,實現碳減排300萬噸,收集二氧化碳18萬噸,不僅填補國內空白,更為實現節能降碳、綠色化工產業建設提供寶貴的借鑑經驗,博能綠色能源也將成為全國農牧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國內綠色甲醇主要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