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外芯片股一周動態:英飛凌推迟居林晶圓廠擴建 傳基辛格訪問臺積電

2024-11-13 14:41

編者按:一直以來,愛集微憑藉強大的媒體平臺和原創內容生產力,全方位跟蹤全球半導體行業熱點,為全球用户提供專業的資訊服務。此次,愛集微推出《海外芯片股》系列,將聚焦海外半導體上市公司,第一時間跟蹤海外上市公司的公告發布、新聞動態和深度分析,敬請關注。《海外芯片股》系列主要跟蹤覆蓋的企業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全球半導體主要生產和消費地的上市公司,目前跟蹤企業數量超過110家,后續仍將不斷更替完善企業數據庫。

上周,意法半導體Q3利潤暴跌近68%,MCU中國份額下滑;聯電10月營收213.71億元新臺幣;世界先進10月營收近38億元新臺幣;英飛凌2024財年營收同比下降8%;印度Tessolve收購德國芯片設計公司DCT;臺積電美國廠預計2025年初量產4nm製程;英特爾將德國工廠啟動推迟至2029年;三星將出售西安芯片廠舊設備及產線;Wolfspeed將關閉達勒姆碳化硅工廠;蘋果M4 Max芯片性能擊敗英特爾和AMD。

財報與業績

1.意法半導體Q3利潤暴跌近68%,MCU中國份額下滑——在2024年第三季度,意法半導體的淨利潤為3.51億美元,同比下降67.8%,總收入為32.5億美元。收入環比持平,但同比下降26.6%。意法半導體的MCU部門在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8.29億美元,環比增長3.6%,但比去年同期的14.7億美元下降43.4%,中國市場份額的下降是MCU銷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2.聯電10月營收213.71億元新臺幣月增12.82%——11月6日,聯電公佈的財報顯示,該公司10月營收213.71億元新臺幣,月增12.82%、年增11.36%,創近23個月新高。展望后市,聯電預期,本季出貨量與美元產品均價(ASP)力爭持平上季,但產能利用率、毛利率都面臨壓力,考慮客户需求延后,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至30億美元,降幅約9%。

3.臺積電10月營收3142億元新臺幣創新高同比增29.2%——臺積電11月8日公佈2024年10月營收報告。2024年10月臺積電合併營收約為3142.4億元新臺幣,較上月增加24.8%,較去年同期增加29.2%。創下單月新高紀錄。累計2024年1~10月營收約為2.34萬億元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加31.5%,同創新高。

4.世界先進10月營收近38億元新臺幣環比下滑17.81%——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11月8日公佈今年10月合併營收約為37.93億元新臺幣,較上月減少17.81%,較去年同期的32.43億元新臺幣增長約16.96%。世界先進副總經理暨財務長黃惠蘭表示,由於晶圓出貨量減少,使得10月合併營收較上月減少,但同比增加約16.96%。

5.聯發科10月營收年月雙增創近25個月新高——聯發科11月8日公告今年10月合併營收達511.17億元新臺幣,月增14.42%,年增19.4%,因旗艦級芯片出貨暢旺,抵銷了終端設備用產品營收下滑影響,單月營收來到近25個月新高;累計今年前十月營收4436.6億元新臺幣,年增27.97%。

6.英飛凌2024財年營收同比下降8%——英飛凌2024財年營收149.55億歐元,同比下降8%;利潤為31.05億歐元;利潤率為20.8%;調整后每股收益1.87歐元;自由現金流為2300萬歐元,調整后的自由現金流為16.90億歐元。公司預計2025財年營收將比上一財年略有下降,調整后的毛利率預計在40%左右,利潤率為14%~19%,預計投資額約為25億歐元。

投資與擴產

1.默克1.55億歐元收購芯片檢測設備公司Unity-SC——德國默克以1.55億歐元收購法國計量和芯片檢測設備公司Unity-SC,並更名其顯示器業務,以推動其電子業務的發展。Unity-SC生產計量和檢測儀器,並擴大人工智能(AI)應用關鍵技術的產品組合,並將成為電子業務的一部分,而顯示解決方案業務部門將從2025年開始以「Optronics」的名義運營,與半導體業務進行了融合。

2.印度Tessolve收購德國芯片設計公司DCT——印度Tessolve收購了位於德國漢諾威的領先芯片設計公司Dream Chip Technologies(簡稱DCT),這筆交易價值40億盧比(4250萬歐元,4740萬美元)。DCT於2020年被中國企業匯頂科技收購。今年11月5日,匯頂科技發佈公告稱,擬將公司全資子公司匯頂香港持有的DCT GmbH和DCT B.V.的100%股權轉讓給Tessolve Engineering Service Pte. Ltd。

3.臺積電美國廠預計2025年初量產4nm製程——據媒體報道,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一廠將切入4nm製程,預計2025年初量產,月產能或達2-3萬片。二廠將切入3nm製程,規劃月產能2.5萬片,預計2028年兩廠合計月產能達6萬片。三廠將採用2nm或更先進製程,預計在2030年前完成。

4.世界先進將籌600億新臺幣超大型聯貸建設——據透露,臺積電所轉投資,亦為其最大股東的世界先進已大手筆向國內金融業籌組規模高達600億元新臺幣的超大型聯貸案助陣,要在新加坡蓋12英寸晶圓廠,由於該投資案已獲投審會通過,而且已在動工,此聯貸案目前已預定在明年第一季完成簽約。

5.英飛凌推迟居林晶圓廠擴建,削減10%投資——半導體市場低迷將導致英飛凌科技推迟其位於馬來西亞居林的「超級晶圓廠」的第二階段建設,並將投資削減10%。「周期性疲軟仍在繼續,我們許多終端市場的復甦乏力,」英飛凌CEO Jochen Hanebeck表示,「在居林,我們可以滿足第一階段和200毫米晶圓的需求,因此我們將推迟進一步的潔淨室產能。」

市場與輿情

1.三星將出售西安芯片廠舊設備及產線——三星電子很快將開始銷售各條前端和后端工藝生產線的舊設備,其中包括其位於中國西安的NAND閃存工廠。業內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最近在半導體部門(DS)實施大規模成本削減和產線調整,並正在考慮出售其中國半導體生產線的舊設備。與多家公司的討論已經開始,預計出售過程將於2025年正式開始。銷售的設備大部分是100層3D NAND設備。

2.基辛格已於11月1日訪問台積電——據媒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最近對中國臺灣進行了短暫訪問,並在新竹科學園區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會面,以解決英特爾到2025年對2nm和3nm工藝產能的需求。知情人士稱,基辛格最近一次訪問中國臺灣是11月1日,當時媒體正猜測臺積電取消了英特爾3nm代工的折扣。

3.英特爾將德國工廠啟動推迟至2029年——德國政府花了些時間才為英特爾位於馬格德堡附近的Fab 29籌集到100億歐元資金。但據報道,目前英特爾已決定將項目啟動推迟到2029年至2030年,這筆資金可能會回到聯邦預算中。其中39.6億歐元的首期資金將於2024年使用。然而,英特爾出於財務原因推迟了建設,並逐漸停止了其代工業務,這些資金被擱置。

4.Wolfspeed將關閉達勒碳化硅工廠——Wolfspeed預測第二財季收入低於預期,並表示將為計劃關閉的一家碳化硅工廠,並計提重組費用,因為該芯片製造商正在應對汽車客户需求低迷的問題。Wolfspeed正在關閉其在美國的150mm碳化硅(SiC)達勒姆工廠,並裁員20%,即1000人,這是一項價值4.5億美元的重組計劃。

5.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退市將退出盧森堡交易所——半導體封測廠力成11月8日召開董事會,決議終止海外存託憑證上市(GDRs),規劃將從盧森堡交易所下市。而早在6月底,力成更一口氣處分西安廠、蘇州廠等2座生產基地。基於成本及簡化作業考慮,力成表示,今天董事會決議,擬終止海外存託憑證發行,並於盧森堡交易所下市。

技術與合作

1.臺積電助攻聯發科挺進2nm世代——新思科技11月6日提到,聯發科採用新思科技以AI驅動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流程,用於2nm製程上的先進芯片設計。新思科技近日宣佈持續與臺積電密切合作,並利用臺積電最先進的製程與3DFabric技術提供先進的EDA與IP解決方案,為AI與多晶粒設計加速創新,聯發科並與新思科技擴大協作,使設計人員在臺積電2nm製程上開發,滿足高性能模擬設計硅芯片需求。

2.英偉達正在開發一款基於ARM架構的新型CPU——據報道,英偉達正在開發一款基於ARM架構的新型CPU。之前業界就有關於英偉達ARM PC CPU的傳言。據悉,該計劃融合了英偉達的CPU和GPU設計,旨在瞄向高端設備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9月公佈新的PC CPU產品線,在2026年3月左右進一步推廣。

3.蘋果M4 Max芯片性能擊敗英特爾和AMD——蘋果新推出的M4 Max的基準測試已開始在Geekbench上浮出水面。不出所料,蘋果保住了性能王冠,併成為Geekbench上最快的芯片。結果顯示,M4 Max芯片在Geekbench 6中奪得單核性能冠軍。單核性能中比英特爾Core Ultra 9 285K快約19%,多核性能快約16%。與AMD Ryzen 9 9950X相比,M4 Max單核性能高出18%,多核性能高出25%。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