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蔡榮軍絕地求生綁定華為倔強存活 歐菲光扣非走出虧損市值重回570億

2024-11-11 08:27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汪靜

潮起潮落,峰迴路轉,蔡榮軍率領下的歐菲光(002456.SZ),似乎迎來了「觸底反彈」。

21年前,蔡榮軍兄弟以439萬元的價格買下瀕臨破產的歐菲光,拼搏數年,他以獨到的眼光,引領歐菲光進行四次轉型,成為行業「領頭羊」。在搭上「果鏈」后,歐菲光一度登頂,成為資本市場上人人寵愛的「香餑餑」,然而,因突如其來的制裁,歐菲光一落千丈,失血近百億。

如今,蔡榮軍似乎重新「殺」回來了。綁定華為,2024年前三季度,歐菲光營業收入及淨利潤雙雙增長,最重要的是,扣非淨利潤達2674萬元,結束了連續四年的虧損。

二級市場上,歐菲光最新股價達17.34元/股,較9月底接近翻倍,而低谷時其股價只有4.5元/股。

「經歷了冬天,春天總會到來。」對於未來,蔡榮軍信心滿滿。吸取被踢出「果鏈」教訓的蔡榮軍正重點開拓智能汽車業務。在他的帶領下,歐菲光能否再現輝煌?

四次「倔強」轉型帶領企業突破

歐菲光似乎「活過來了」。

11月8日,歐菲光收穫漲停,股價收報17.34元/股,較9月底9元/股左右,股價接近翻倍,總市值達574億元。

資本的嗅覺總是異常敏鋭。曾經被蘋果「踢開」的歐菲光,似乎再度獲得了華為的青睞。去年10月,便有報道稱,歐菲光獲得了華為Mate60系列后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和指紋模組絕大部分訂單。不過,當時,出於保密協議等原因,蔡榮軍並未正式迴應這一市場傳聞,而是向媒體回覆:「倔強地活着。」而在一年后,歐菲光的業績與股價,也顯示出,這家曾經的巨頭,在一落千丈后,似乎終於「倔強地活了過來」。

「經歷了冬天,春天總會到來。」蔡榮軍表示。在華為Mate60系列新機的需求推動下,歐菲光已獲得絕大部分的后置和前置攝像頭及指紋模組訂單。同時,儘管因保密協議無法詳細披露,其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已被業內廣泛認可。

從帶着瀕臨破產的歐菲光重振旗鼓開始,「倔強」似乎貫穿了蔡榮軍的創業始終。

蔡榮軍歷來低調,技術員出身的他,似乎並沒有太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慾望。蔡榮軍創業前的經歷較為簡單——從汕頭大學畢業后,他便進入了柯達公司,從技術員成長為核心工程師,他花了整整6年。

2002年,蔡榮軍和弟弟蔡高校注意到了瀕臨倒閉的歐菲光。作為柯達公司的核心工程師,蔡榮軍掌握着技術。於是他下定決心,和弟弟出資439萬元接盤,並在2年的時間內,突破了濾光片的關鍵鍍膜術。靠着這項技術,歐菲光獲得了全球30%的市場份額,成為頭部廠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蔡榮軍的危機感很強,他先后帶領歐菲光四次進行轉型。

歐菲光先是進入觸摸屏領域,並在2012年進入華為供應體系,成為其觸摸屏第一供應商。同一年,蔡榮軍又突然決定,跨界進入攝像頭模組領域。

由於跨界幅度過大,這一舉動在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蔡榮軍力排眾議,並再度成功,實現攝像頭業務從「零」到「全球領先」的飛躍。

2014年,蔡榮軍第四次實施產業轉型計劃,研製指紋識別模組,投資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指紋識別模組工廠。2016年,歐菲光開始為蘋果供貨,成為蘋果在中國的30家供應商之一。2018年,其又成為華為供應商。

至此,蔡榮軍帶領下的歐菲光名聲大噪,2011年,公司營收僅為12.45億元,2019年一躍超過500億元,達到519.74億元。2017年,其淨利潤達到8.2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時隔四年扣非淨利扭虧

好景不長,2020年,歐菲光突迎「至暗時刻」。

2020年7月,歐菲光被列入實體制裁清單,2021年3月,蘋果將包括歐菲光在內的33家果鏈企業踢出名單。

同時,受到實體制裁影響,華為手機出貨量也大幅下滑。對於高度依賴這兩家客户的歐菲光而言,也迎來了重大的打擊。

在蔡榮軍回憶里,那一天的到來極為突然。2020年7月20日當晚,他正準備睡覺,員工給他發信息説公司好像上清單了,他第一反應是根本不可能,「完全沒有徵兆」,后面看了新聞才證實。

隨即,蔡榮軍迎來了三年的低谷。一夜間,歐菲光一落千丈。2020年至2022年,歐菲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3.5億元、228.44億元、148.27億元,同比下降6.97%、52.75%、35.09%,淨利潤則分別虧損19.45億元、26.25億元、51.82億元,短短三年內,失血近百億。

二級市場上,2020年7月14日,歐菲光股價為23.63元/股,公司的市值一度超過630億元;2023年4月28日,股價最低只有4.5元/股,市值最低時,不足147億元。

不過,2023年,華為重振旗鼓,推出了Mate60系列。作為這款熱門機型的攝像頭模組、指紋模組等關鍵部件的主要供應商,歐菲光終於也熬過了「至暗時刻」。

2023年,歐菲光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68億元,同比增長3.72%,結束連續三年下滑;淨利潤7691萬元,結束持續的鉅虧,雖然扣非淨利潤仍然虧損2.93億元,但較前三年的虧損,已經大幅收窄。

2024年前三季度,歐菲光實現營業收入144.72億元,同比增長33.76%,淨利潤4712萬元,同比增長115.74%。最重要的是,扣非淨利潤達2674萬元,結束了連續四年的虧損。

歐菲光為何能夠實現逆境翻盤?這或許與蔡榮軍從始至終堅持自主研發創新有關。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歐菲光年度研發費用分別為20.43億元、17.35億元、18.3億元。此后的2021年至2023年,雖然公司主業虧損,但其投入的研發費用仍然不低,分別為13.62億元、12.73億元、9.1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7.87億元,研發費率5.44%。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如今在華為強勢迴歸下,歐菲光業績在逐漸轉暖,但蔡榮軍似乎吸取了蘋果的教訓,意識到高度的單一依賴帶來的成本風險。

目前,蔡榮軍又把智能汽車業務作為重點開拓的業務領域,依託在光學光電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度佈局智能駕駛、車身電子和智能座艙。

該業務在歐菲光的貢獻已有較大增長。2023年上半年,歐菲光的智能汽車業務收入6.16億元,佔比僅為9.75%。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10.68億元,營收佔比11.2%。

歐菲光還透露,除智能汽車業務板塊外,公司持續加強研發新領域相關產品,多方位佈局智能門鎖、運動相機、工業及醫療、VR/AR等新領域光學光電業務。今年上半年,新領域業務實現營收10.07億元,佔比10.56%。

責編:Z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