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11 06:50
轉自:上觀新聞
Citywalk,城市漫步,去年開始在網絡走紅,時下已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Citywalk的起源,一説來自London Walk,但畢竟不可考。在國內風行,公認的「原點」,則是上海。
為什麼是上海?最早,也許是梧桐區的風情,吸引了追求時髦的少男少女們。打扮精緻,端一杯咖啡漫步武康路,這是標準的Citywalk畫像。
但后來人們發現,上海值得漫步、值得探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從精緻到松弛,從高端到自然,從118層的「上海之巔」觀光廳到2400畝的練秋湖……幾乎沒有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這樣海納百川、包羅萬象。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個上海。一千條Citywalk路線,代表着這座城市的一千個側面、一千種氣質。每個人都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參與建設自己向往的東西——上海的魅力就在於此。
我們選取了五條典型或非典型的上海Citywalk路線。當我們在其中漫步時,我們在看些什麼?我們在看一座人民城市。
陸家嘴:從金融城到美術館
第一條路線,暫時不從最熱門的梧桐區開始。浦東新區陸家嘴,現在是許多人Citywalk時的新選擇。
小紅書上,「陸家嘴三件套」的搜索結果超過1萬條,其中多數都是拍照打卡攻略。走到花園石橋路路口,能看到一幅奇景:地上躺着許多人,舉着手機咔咔一頓拍。據說這是能拍到「三件套」同框指向畫面中心的最佳機位。
也難怪,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鋼筋水泥直插雲霄,無論看到幾次都覺得震撼。它們代表着陸家嘴金融城,我國相關市場主體最集聚、專業人才最匯聚、功能配套最完備的中央商務區,也代表着上海的天際線、上海的高度。
不過,以前都説陸家嘴對行走不太友好,但竟還有人穿着襯衫皮鞋在跑步。這位叫Brandon的爺叔在陸家嘴住了20年,每天都要跑步,今天從商場出來一時興起,裝備沒換就又跑了起來。
「空中連廊建好以后,寫字樓、商場、景點都串起來了。」Brandon説,「在摩天樓間跑,特別有感覺。」
Brandon是臺灣人,説話帶點口音。行走在陸家嘴空中慢行系統,還能聽到東北話、四川話、粵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韓語,還有上海話。
網絡上笑侃,上海人來東方明珠和「三件套」,是要被「開除滬籍」的。但其實,上海人越來越愛去陸家嘴Citywalk了。眼前一對講着地道上海話的夫婦,就在東方明珠下合完影后,又走向浦東美術館。
浦東美術館2021年開館,處在陸家嘴濱江核心位置。浦東美術館奠基前,區域內每幢商務樓平均税收超過2.5億元。字面意義上「寸土寸金」的寶地,上海選擇造一方人人共享的藝術領地。
不論是從環形天橋方向來,還是從濱江過來,人們都可以輕松步入大廳。二層的步行天橋,連通觀景平臺。日出時分去,黃浦江兩岸風光如一卷畫一般在所有人面前展開。
大學路:從二次元到創新創業
往北走,來到年輕人的領地——楊浦區大學路。
大學路一頭連接復旦、財大兩所高校,另一頭被B站、抖音、疊紙等互聯網大廠環繞。700米的街區不長,塞滿了年輕人鍾愛的特色小店,邊界感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外擺位一路鋪開。
2020年開業的上海首家animate,至今仍是全國「二次元」們「吃谷」必打卡之地。逛完店后,Nick在社交平臺上迫不及待地發帖:「你們五角場人吃得也太好了吧!」
B站推出的原創紀錄片《人生一串》的首家IP授權店,每到飯點必排長隊。食客們等上兩小時,只為吃上一口紀錄片里的網紅美食。
大學路還很願意呵護老店。如今,越是年輕人,越是愛懷舊。
小徐十年前和女友第一次約會的古早網紅店「貓的天空之城」、一屆屆大學生都不曾錯過的老音像店、迎來11周年店慶的酒館homeless,都幫助大學路和年輕人建立情感鏈接,吸引年輕人反覆光顧。
大學路可能不是上海銷售額最高的街區,但一定是上海氛圍感最濃的街區之一。這種氛圍,在促進商業消費之外,還促成了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
在大學路Citywalk輕松友好的社交氛圍下,很多「臨場發揮」「臨時起意」更容易產生。港中大一位獲得過香農獎的教授來大學路尋覓合作伙伴,在一杯咖啡的時間里和朋友隨便聊聊,就改變了主意,選擇了成功率更高的新路線。
「比起在辦公室,我更願意在樓下的咖啡館外擺位坐坐聊聊。」科技「獨角獸」企業聲網創始人趙斌的想法,和大學路上多數人不謀而合。大學路也成為全市創新創業活力最迸發的街區之一。
生境花園:從大都市到小動物的家
熱鬧的地方走得累了,也該到清幽的花園里坐一坐了。在長寧區協和家園小區,居然能找到一座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的「生境花園」。
這是全球唯一一個入選的社區案例,足見在人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大都市打造生物多樣性樣板有多難。而從這里開啟一場Citywalk,雖然是在社區、街區、學校、商圈間穿梭,卻能獲得最不「city」的新奇體驗。
協和家園小區的「樂頤生境花園」,共有129種植物、36種鳥類、30余種昆蟲和4種哺乳動物,運氣好的話還能跟貉、鳳頭鷹、紅隼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驚喜相遇。
花園旁,是全國首家開設在社區中的生境博物館,館內1200余件動植物標本和近百種活體展示物種,展現了上海多年來對保護物種多樣性做出的努力。
往東走,先來到虹旭小區的「全市首個社區生境花園」。在居民樓下,就能圍觀黃鼠狼和貓咪打架、小松鼠偷吃咸肉、小鳥給自己洗澡……
再到婁山中學、虹橋南豐城,能看到上海首個建在校園中、商圈里的生境花園。這些花園利用本土植物還原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不僅能為城市修復動植物生態體系,還能吸引各種中小型動物「入住」。虹橋南豐城的生境公園里栽種了枇杷、柿子樹等近10種喬灌木,綠角珊瑚、醉魚草等20余種地被植物,開放半年就迎來紅脅藍尾鴝雄鳥、白頭鵯、白頭翁等十多種小動物出沒。
這些具有生物棲息環境功能的花園,在都市實現了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同時助推人居空間品質提升,使人與自然在城市中和諧共生、互相順應。無論是休憩散步、科普教學、親近自然,生境花園都是Citywalk的最佳去處。
岑卜村:從練秋湖到亞馬遜
在上海Citywalk,可不能忘了郊區。很多人説,上海的郊區還是上海。言下之意,走出中心城區,體驗依然是next level。
最近,人們市郊Citywalk的「新寵」,是一個被稱為「魔都亞馬遜」的小村——青浦區岑卜村。
岑卜村在澱山湖畔,水系縱橫,周邊環繞着成片茂密的森林。幾乎家家户户門前,都停着船。划船穿行村莊,宛若進入熱帶雨林,沿途風光自然原始,充滿野趣。
岸邊還有40多家不同業態的小店。人們可以隨處停船,或上岸喝杯咖啡、煮壺茶、吃碗麪,或去關係好的村民家串個門,遊玩休憩后再划船回家。
就這樣,岑卜村在社交網絡上開闢了新賽道。「與其説Citywalk,不如説Cityboat。」水上運動愛好者龍曉燕説。
有意思的是,水上運動俱樂部、咖啡館、農家菜、烘焙坊、圍爐煮茶這些豐富的業態,靠的不是對外招商,而是隨着新村民的到來,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
岑卜村是全國首批生態文化村、上海市第四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好生態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而且,現在華為來了、西岑科創社區開建了,小村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漫步在岑卜村,許多老村民都會投來和藹親切的笑容。其實,他們正猜你是不是華為練秋湖科創基地的員工,盼着你問:有沒有房間出借?
老村民們裝修空房間出租,價格不比市區的酒店便宜。比如村民王巧珍的房子,一年能收11萬元租金,五年后加價15%。放在上海任何一個普通的村子,這套房子年租金最高不超過3萬。
村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大家也都樂於見到村子向好的變化。村書記倪芳芳説,村里以后好玩的會越來越多。説不定,「魔都亞馬遜」哪天就變成了「水上鉅富長」。
梧桐區:從網紅店到百姓家
兜兜轉轉一圈,總要回到原點。第一次在上海Citywalk的人,多半還是會選擇從梧桐區、從武康大樓開始。
一百年前,當這幢位於五條馬路交匯處的船型建築,從鄔達克筆下化為實體時,建築師本人和樓內住户們或許無法預見,百年后大樓依舊完整保留了民居的形態和功能,但每天圍着大樓打卡拍照的人羣竟有數萬人次之多。
和武康大樓一樣,梧桐區的老洋房、新式里弄即便身掛優秀歷史建築、文保單位的銘牌,也大多有人居住。
漫步在梧桐區,稍加留心,就能發現居民確實是有所犧牲的。武康大樓的居民,不再把貼身衣物曬到窗外;巨大的噪音,讓沿街的住户除了深夜幾乎從不開窗;狹窄的弄堂,人流一大,進出都不方便。
街區基層治理在此時發揮了關鍵效能。武康居民區藉助「美好社區先鋒行動」平臺,經過歷時4個多月的居民徵詢和討論,引導居民、商户、轄區單位共同商議出了公約。
愚園路一家網紅冰激凌店推出新品后,人羣蜂擁而至。第二周,一場「商居管理弄堂公約聽證會」就對商户的營業時間、活動報備流程、外擺位設置等進行了規範。
南昌路1公里內就有50余家小店,街道乾脆吸納酒吧和咖啡店的經營者成為街道綜合網格的「業態專管員」。
梧桐區時髦度與煙火氣並存的獨特調性,成為孕育Citywalk的關鍵。而在人與城市、社區與商户、居民與遊客的不斷交融中,多方利益達成動態但穩固的默契平衡,也讓這場Citywalk在梧桐區、岑卜村、生境花園、大學路和陸家嘴可以恆久地進行下去……
【記者手記】
許多人説,Citywalk是打開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漫步上海的一條條馬路、一個個街區,就能具象感受到什麼是「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最優的供給服務人民」。陸家嘴層層疊起的高樓大廈、散落梧桐區的名人故居與市井里弄、青春活力與創新創業迸發的大學街區、稻花飄香的滬派鄉村、生機盎然的公園綠地……在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所有向往,都能有共鳴、有迴響。
上海也不會讓漫步其中的人只做過客。小到弄堂里、大到陸家嘴,近到家門口,遠到澱山湖,這座城市的每一處如何規劃、建設、發展、治理,背后都有一個個具體的人的聲音與參與。
在上海,「為人民」和「人民建」真正做到有機融合。人民的喜怒哀樂、急難愁盼推動着城市發展,人人共治、共建、共享着這座美好生生不息的人民城市。
生活在上海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場全新的Citywalk——你能發現驚喜,發現活力,發現希望,發現千滋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