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9 12:39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的興衰更替早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有些名字,即便是在波濤洶涌的商業浪潮中,也難以被人遺忘。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下文稱三生中國),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直銷行業佼佼者,在近些年卻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然而,近期多個社交媒體的爆料,卻將這家企業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些爆料直指三生(中國)的營銷模式。有爆料者指出(三生中國)銷售人員在獲取客户信任后,利用微信羣分發虛假促單信息和虛假成功人士經歷,並持續勸説客户成為鑽石vip,然后利用騰訊會議進行如《成長家園》、《超級戰將》、《心法營銷》等課程持續進行洗腦式營銷,並拋出各種誇張的承諾,比如「三個月周薪過萬」、「年薪超千萬」、「獎勵奔馳豪車」等。
也有爆料者聲稱「自己的父母加入三生(中國)之后,被要求購買高昂的保健產品和VIP會員資格,每天參加無休止的會議。而VIP的等級是根據邀請人數來決定的,一旦達到五星級別,就能享受到三生(中國)全球利潤的5%」。
如果上述言論屬實的話,將意味着三生(中國)雖然持有官方認可的直銷牌照,其實質運作方式可能早已偏離了直銷的軌道。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公佈的《禁止傳銷工作概述(上)》中對傳銷行為的定義,傳銷行為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即交錢加入后纔可獲得計提報酬和發展下線的「資格」;第二,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即拉人加入,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第三,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的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以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計提報酬或者返利。即按照市場監管局的界定,傳銷活動通常具備「交入門費」「拉人頭」「組成層級團隊計酬」三個特徵。
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商業遊戲中,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每一步棋都牽動着無數參與者的心絃。究竟是夢想的搖籃,還是陷阱的偽裝?大消費之家將繼續追蹤,揭開其神祕面紗背后的真相。
眾多分支機構未備案登記
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目前百度上無法搜到其官網地址,百度百科上關於它的介紹也止步於2016年。在三生中國微信公眾號上,有手機官網鏈接和其2020年拍攝的企業、事業宣傳片以及品牌概念片。手機官網中,對企業的介紹如下:
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從事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圍繞健康生活產業核心,三生持續創新,引領發展,從一家提供涵蓋衣食住行健康產品的公司升級為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健康產業生態鏈,構建了一個涵蓋健康檢測、科學調理、專屬保障、精準醫療、康養養生為一體的全生態鏈健康產業集羣,在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精準健康管理的同時,打造了一個大健康產業的事業平臺。
按照以上介紹,三生(中國)的業務佈局似乎緊跟時代脈搏,符合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三生(中國)銷售人員也宣稱自己的模式為微商電商、傳統直銷、傳統行業實體店、電商新跨越等網絡平臺為一體的營銷模式。
然而,這種所謂的創新模式似乎正在背離直銷行業的初衷。直銷的核心理念在於剔除中間環節,直接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同時嚴格限制在已設服務網點的地區開展業務。三生(中國)的做法,似乎偏離了這一宗旨。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網站顯示,三生(中國)在全國共有8個分支機構,然而,根據天眼查數據,該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共計有38個分支機構,其中4家已經註銷,26家分支機構未在商務部備案登記,這不得不讓人質疑三生(中國)的經營透明度和合規性。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2017年修訂版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批准從事直銷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依法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加盟方式與獎金制度惹爭議
據知情人士透露,加盟三生(中國)成為普卡會員需要繳納1980元,並用其購買公司商城中產品,銷售人員留下銷售憑證。因為有銷售憑證的存在,所以客户一旦收到產品使用后,是無法進行退費的。之后銷售人員會在微信羣中輪番展示各種逆襲成功的案例和付款截圖,誘導客户投入更大的資金—49800元成為鑽石VIP。鑽石VIP會員享有的權益包括但不限於保存干細胞、基金檢測、團隊分成等。此類行為和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公佈的「交入門費」行為頗為相似。
三生(中國)宣傳其獎金制度有五大亮點:1.一次投資,終身代理資格,可世襲;2.排隊就可以賺錢;3.共享團隊業績,小雞抓老鷹:團隊和老師招的代理也是你的;4.管道收入:無限代拿錢,市場倍增學原理,辛苦幾年后自動波收入,可退休,可世襲;5.獎勵免費海外旅遊,獎勵奔馳豪車,清華進修,忠誠獎。
尤其是管理獎的解釋,聲稱幫助更多人賺錢,自己就能賺得更多,構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的美好藍圖。獎勵機制從第一代延伸至第n代,無限遞延,似乎預示着無窮的財富潛力。此外,流傳於坊間的「VIP獎金16層矩陣獎效益圖」(見下圖)聲稱能夠帶來近65億元人民幣的收益。如果這些獎勵制度並非虛構,那麼它們與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所公佈的「拉人頭」、「組成層級團隊計酬」等特徵相吻合。
售賣未備案商品,產品定價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大消費之家發現,三生(中國)手機官網「yofoto三生」,其中售賣產品包含御坊堂、東方素養、生命健等19個品牌共170種,甚至包括葡萄酒、白酒、大米、油、醬油、醋等食品和調味品。
然而,根據商務部《直銷產品類別及生產指引(試行)》中規定,直銷產品範圍為化粧品、保潔用品(個人衛生用品及生活用清潔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小型廚具、家用電器。顯然,三生(中國)所售賣的食品和調味品,並不屬於上述直銷產品範圍。
此外,根據商務部直銷企業備案信息,三生(中國)的直銷產品僅有3類28種,與其官網上架的產品種類相差甚遠。一些未經備案登記的產品,如御坊堂牌靈芝螺旋藻片、東方素養肽素乳固體飲料、東方素養養脂達人5+2以及各類壓片糖果,卻在官網上公開銷售。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2017年修訂版第四十二條規定,直銷企業違反規定,超出直銷產品範圍從事直銷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有違法經營行為的直銷企業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直至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吊銷直銷企業的直銷經營許可證。
三生(中國)手機官網商城中排名靠前的御坊堂牌海狗丸(特裝)售賣價格為2900元/盒,且淨含量為160g,相比之下,某電商平臺銷售的相似產品,如同仁堂的人蔘海狗丸和永明神盾海狗丸,價格遠低於三生(中國)。具體而言,同仁堂的人蔘海狗丸每瓶14.4g售價爲68元,若按160g估算,其價格約為755元;而永明神盾海狗丸每盒60g售價爲186元,同樣按160g估算,其價格約為496元。
此外,三生派廚具套裝的售價更是令人咋舌。這套包含不鏽鋼鍋具五件套+炊具三件套的產品,售價竟高達7980元/套,而在某電商平臺上,蘇泊爾同類型產品的售價僅為484.37元/套,價格相差近16倍。
三生(中國)的產品定價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在功效方面,並未發現任何權威的鑑定證書。此類定價過高的產品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呢?
銷售人員疑似誇大事實、虛假宣傳
部分地區銷售人員在介紹三生(中國)基因檢測業務時,宣稱「隨着科技發展人類基因密碼被科學家破解,基因檢測能讓我們一生遠離疾病癌症。我們公司生命銀行細胞儲存庫,是亞太地區最大細胞儲存庫,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於此,利用自身干細胞克隆出人體的任何一個器官,哪個器官老化病變了,可以像換零件一樣換掉」。
在CCTV2《對話》欄目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器官修復」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卞修武和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寶洋共同指出,雖然國際上某些干細胞療法已獲得批准,但在國內,科學家們對於干細胞的有效性持有嚴謹、規範、科學及對病人負責的態度,目前正在開展必要的臨牀試驗以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無獨有偶,三生(中國)的銷售人員在推廣其主打產品—東方素養肽素乳固體飲料時,竟提出了一系列頗具爭議的宣傳點。他們聲稱,消費者在飲用肽素乳后,能夠品嚐出各種不同的味道,而每一種味道都對應着身體某個部位的潛在問題。
具體而言,他們將口感與健康問題對應如下:「1.麻味:筋骨疼痛表現;2.酸味:心腦血管,小腸耗損失調;3.辣味:表示筋骨有痠痛現象;4.澀味:脾胃腸肺功能失調;5.臭味:有癌細胞,結石,腎病;6.酸甜味:身體健康,各系統基本正常;7.咸味,皮蛋味,馬尿味:腎功能低落;8.鹼味:藥物中毒引起脾胃失調;9.腥味:腎,膀胱,內分泌,虧虛失調;10.苦味:肝膽功能失調,肝虛火旺,休息欠佳;11.嘔味:腦神經衰竭,用腦過度,體質差,弱;12.針刺感:腸便祕,神經緊張,過敏,微循環不暢;13.喝肽素乳咳嗽,肺癌早期;14.吃了舌頭發硬,腦梗前兆;15.吃了頭暈,血壓有問題;16.吃了放屁是酸性體質;17.吃了犯困是調理免疫系統」。
然而,固體飲料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是一種以糖、乳製品、蛋製品、果汁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固體制品,其保健功能相對有限,且不具備診斷或治療疾病的功能。三生(中國)的銷售人員將固體飲料功效宣傳的神乎其神,顯然違背了基本的科學常識。只是這些銷售人員是否接受了三生(中國)的正規培訓,以及他們所宣稱的診斷疾病功能是否得到了公司的批准,目前尚無從得知。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2017年修訂版第四十三條規定,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的,對直銷企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有違法經營行為的直銷企業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直至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吊銷直銷企業的直銷經營許可證。對直銷員,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直銷企業撤銷其直銷員資格。
近年來,三生(中國)似乎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它究竟是在利用互聯網的隱蔽性繼續故技重施,還是已經投身於其他業務,只有時間和市場才能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藉助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都應受到應有的關注,並採取必要措施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