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臺積電迴應下周一「斷供」傳聞,稱嚴格遵守出口管制法規,但寒武紀、地平線股價都已大跌|硅基世界

2024-11-08 22:50

來源:鈦媒體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林志佳拍攝)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林志佳拍攝)

鈦媒體App 11月8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已向其中國大陸 AI 芯片客户發送正式電子郵件,宣佈自下周(11月11日)起,將暫停向中國大陸AI/GPU客户供應所有7nm及更先進工藝的芯片。

對此,11月8日下午,臺積電向鈦媒體App迴應稱:「對於傳言, 台積公司不予置評。台積公司遵紀守法,嚴格遵守所有可使用的法律和法規,包括可適用的出口管制法規。」

據鈦媒體App多方瞭解到,上述傳聞消息基本屬實,臺積電也未直接否認此事。同時,此事件影響極大,涉及7nm、300平方毫米兩個條件,包括AI、CPU、GPU、NPU/DPU、服務器芯片、Chiplet產品、自動駕駛芯片、FPGA、手機/電腦消費級芯片等需要高算力、高性能的先進製程工藝的數字芯片產品訂單。此外,部分頭部 AI 芯片廠商目前也正與臺積電進行進一步溝通和商議后續的審查規則。

受此消息影響,11月8日下午,被市場稱為「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SHA: 688256)午后突然跳水,收盤下跌9.45%,最新市值為1799億元;「智駕芯片第一股」地平線機器人-W(09660.HK) 下跌2.69%,至4.7港元/股,總市值612.4億港元。同時,國內芯片產業鏈中芯國際中科曙光北方華創浩歐博(維權)上海瀚訊等龍頭股均開始大漲;而臺積電股價則上漲2%左右。

臺積電開啟「斷供」?國內客户營收佔比僅11%

據悉,成立於1987年的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佔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50%以上,7nm及以內先進製程芯片製造領域份額達90%以上,英偉達、AMD、蘋果、高通、微軟、亞馬遜等廠商都是臺積電的客户。

市場調研機構集邦諮詢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排名第一是臺積電,市佔率62.3%,第二到第五分別是三星(11.5%)、中芯國際(5.7%)、聯電(5.3%)、格羅方德(4.9%)。

今年10月17日,臺積電(TPE:2330/NYSE:TSM)公佈2024年三季度業績,當季實現營收7596.9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9%;歸母淨利潤為3252.6億新臺幣,同比增長54.2%。以美元計,當季營收為235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100.6億美元。

按工藝製程劃分,三季度,臺積電量產的7nm及以下先進工藝芯片合計營收佔比高達69%。其中,臺積電最先進的量產製程3nm工藝營收佔比為20%,較上一季度的15%繼續提升;5nm製程營收佔比為32%,較上一季度的35%略有下降;7nm製程的營收佔比為17%,較上一季度持平。

事實上,生成式AI熱潮之下,數據中心AI芯片的旺盛需求是臺積電過去幾個季度業績復甦的最大驅動力。英偉達主力產品H100以及採用最新的Blackwell架構的GPU、AMD的MI300、英特爾的Gaudi 3等AI芯片,均使用臺積電5nm工藝。臺積電董事長、總裁魏哲家曾透露,2024年,來自於服務器AI芯片的收入增長至三倍以上,預計2024年15%(mid-teens)左右的收入來自於服務器AI芯片,同時2024年總收入同比增長也將達到30%。

鈦媒體App瞭解到,目前由臺積電代工製造量7nm/5nm芯片設計廠商包括阿里平頭哥、百度崑崙芯(二代部分是三星代工)、天數智芯、燧原科技、沐曦、黑芝麻智能、雲豹智能、蔚來、小鵬等,涉及型號包括阿里的倚天710(5nm)、百度崑崙芯3代P800、蔚來神璣NX9031(5nm)等產品。

早前,寒武紀、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前代 AI 芯片產品由臺積電代工生產,但自2023年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后,均已經停止與臺積電合作。

根據臺積電財報,2023年,中國客户收入約佔臺積電總營收的12%,而美國貢獻了65%。最近一個季度,美國客户佔臺積電收入的71%,中國企業貢獻為11%,因此「斷供」一事對於臺積電影響不大。

寒武紀早前已公佈7nm先進工藝下的芯片設計關鍵技術,併成功應用於思元100、思元22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等多款芯片當中。針對臺積電「斷供」事件,寒武紀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信息以官方公佈信息爲準。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27.09%;淨利潤虧損7.24億元,比去年有所擴大。其中,第三季度寒武紀營收1.21億元,同比增長284.59%,淨利潤虧損1.94億元。寒武紀已連續7年虧損,累計虧損總額超過50億元。

除了寒武紀,黑芝麻智能此前則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委聘臺積電製造所有SoC(系統級芯片),武當C12000和華山A2000製程均為7nm,黑芝麻智能同時表示,依賴臺積電製造公司所有SoC有一定風險。

地平線征程5也是由臺積電製造、日月光封裝,不過公開稱這是16nm產品。地平線在招股書中表示,「供應商A及供應商C總部均位於中國臺灣地區,我們獲得足夠處理硬件供應的能力可能會受到臺灣地區自然災害(包括地震、乾旱及颱風)以及地緣政治挑戰等事件的不利影響。我們獲得足夠處理硬件供應的能力亦可能受到國際貿易政策、地緣政治及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實施貿易限制及制裁)的不利影響。該等因素亦可能對全球微芯片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並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額外限制。」

AI芯片需求放緩,臺積電10月銷售額同比增29.2%,為2月以來最低增速

臺積電銷售增速開始放緩。

11月8日下午,臺積電公佈10月的銷售情況,銷售額3142.4億新臺幣,同比增長29.2%,環比增長24.8%。9月,臺積電銷售額同比增長近40%。而在此之前的3月至9月期間,該公司每個月的銷售額增長率都超過30%。

今年迄今,臺積電銷售額總計2.34萬億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長31.5%,也略低於1月至9月期間31.9%的增幅。

分析師曾預計,截至12月的三個月內臺積電銷售額將增長36.1%,但最終低於預期。因此,彭博社稱,臺積電10月的銷售數據對 AI 芯片訂單的需求開始放緩,對市場敲響了警鍾。

不過,年初至今,臺積電股價已上漲逾80%,最新市值為8973億美元。

當前,拜登政府已經加大對華 AI、芯片、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限制力度。其中,英偉達A100/H100、英特爾Gaudi、AMD MI300/MI325等先進AI芯片已經對中國市場進行現售或禁售。

同時,10月28日,美國財政部正式發佈了《關於在特定國家的國家安全技術和產品領域進行美國投資的規定》,對中國(包括香港地區、澳門地區)資本實體進行限制和審查,進一步阻斷中方企業通過跨國資本鏈條獲取敏感技術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國內想發展國產 AI 算力增長,GPU必須要用先進製程,用更多的晶體管和製程工藝提高PPA(性能、面積、功耗),因此,中國 AI 芯片設計公司可選的晶圓代工企業不多,僅剩三星電子、中芯國際,但前者良率不高、芯片散熱不佳等,依然面臨一定技術和地緣政治風險。

有消息稱,三星也向部分芯片設計企業發送了郵件,稱其在覈查所有客户的投片資質。不過事實並非網傳的11月11日起切斷向客户供應7nm代工,而是要求配合覈查。

接下來,美國總統易主,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宮,中國半導體行業將迎來更深層次的限制和管制。

中信證券(維權)在近期研報中表示,預計特朗普在任內對華半導體制裁範圍或進一步擴散,以對抗中國科技進步,同時相關限制措施也將成為后續談判籌碼。這些限制措施可能包括:進一步將中國半導體和AI行業的重點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進行制裁;擴大限制向中國出口的關鍵科技產品的清單範圍(如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半導體材料、先進封裝相關,乃至成熟製程等);進一步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半導體產業等。

蓉和半導體CEO(首席執行官)吳梓豪公開表示,目前看,11月11日不會直接停止供貨,而是重新制定審查規則並會從嚴,這對目前國內其他在臺積電生產或流片廠家的影響很大,但現在並沒有影響出貨,新規則出來需要重新拿license(授權),拿不到纔會被停供。目前,臺積電審查標準比現在(美國BIS)單裸片500億晶體管的規定更高,預計12月美國將會出臺新規,可能會帶來新的增項。

針對類似限制行動,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曾多次表態批評。今年3月2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最近幾年,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無理制裁打壓中國企業,嚴重擾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損人害己。如果美方以所謂存在關聯為由,對中國更多企業實施制裁,這將是典型的經濟霸凌做法,違反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國際經貿持續,為國際經貿界所不齒。中方敦促美方不要採取錯誤做法,並將適情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