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8 20:39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佳霖 深圳報道
一筆4億元的「天價訂單」,拉開了百納千成與騰訊影視深度綁定的序幕。
11月7日,百納千成(300291)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署了《影視劇集聯合合作合同》,合同金額為4億元,佔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93.55%。
公告稱,該合同為日常經營性合同,雙方均具備履約能力,履行的不確定性較低,預計將對公司2025年度及未來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百納千成連續三年歸母淨利潤下滑之后,這筆訂單意味着什麼?
淨利潤跌跌不休,靠大單謀求出路
「對你們交出的答卷股東很不滿意。」5月6日的業績説明會上,投資者對於百納千成跌跌不休的淨利潤有着激烈的情緒,諸如「為什麼不回購股份?」「資產減值這麼大?」的質問躍然紙上。
然而,對於這些激昂的叩問,百納千成的回覆顯得情緒穩定。迴應稱,公司將繼續堅持「人才領先、機制領先、產品領先」的核心經營理念,打造以資源聚合為驅動力、以精品內容為競爭力、以 IP 運營和產業延伸為擴展力的創新型 IP 全產業鏈運營商,積極探索AI技術在影視製作領域更多的應用場景,不斷強化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公司價值回饋廣大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持。
據悉,百納千成是盈峰集團掌控的3家A股公司之一,實控人何劍鋒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之子。三季報顯示,盈峰集團作為境內非國有法人持股比例為26.76%,何劍鋒作為境內自然人持股4.34%。
2018年,百納千成通過混改引入盈峰集團后,成績一直不太理想。2021年、2022年、2023年,百納千成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632.77萬元、2075.28萬元、-1.86億元。
對於連年下跌的利潤,百納千成試圖通過幾份大訂單來力挽狂瀾。
除了11月7日晚間公告的與騰訊視頻之間的4億元訂單,據悉,2024年上半年,百納千成及其控股公司分別與北京優酷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劇集作品專有許可使用合作協議》,合同累計含税金額為5.28億元。
然而,大單可以提高營收,但淨利潤又是另一個故事。
2024年三季報顯示,百納千成營業總收入6.68億元,同比上升263.51%。然而,其歸母淨利潤為-5408.0萬元,同比下降71.63%。按單季度數據看,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4.13億元,同比上升502.68%,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2455.21萬元,同比下降640.74%。
對於營收的上升,百納千成認為是「公司播映劇目增加所致」;成本的上升是由於「播映劇目增加確認收入同時結轉成本」。而在此前的年中報,百納千成則具體指出了導致淨利潤虧損的兩個項目:《穿過月亮的旅行》《上有老下有小》。
陡然上升下降的曲線反映出百納千成面對着三費上升、增收不增利的問題。財報顯示,本報告期百納千成三費佔比上升明顯,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總計1.21億元,三費佔營收比18.09%。這導致其毛利率為-2.03%,同比減110.67%,淨利率-22.55%,同比增25.33%。
雖然此次簽下大單旨在為百納千成2025年的營收打下基礎,但是成本的控制和費用的投入依舊是不可迴避的必答題。
羣雄逐鹿短劇,長視頻還有得賺嗎
近年來,長視頻平臺例如優酷、愛奇藝,以及此次與其簽約的騰訊影視,紛紛推出短劇扶持計劃,利用平臺優勢擁抱影視劇新業態。
對於如今劇集行業重要的幾個趨勢,百納千成在其年中報中早有分析。根據2024年中報,其一是「劇集行業提質增效」,市場呼籲「多元化精品內容」;其二是「電影市場略有回落」,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238.9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12%;其三是「短劇市場」「走上精品化之路」。
根據 DataEye-ADX 數據,2024 年上半年短劇大盤熱力值總額超 116 億元,短劇數量也在井噴,2024年上半年,國內在投短劇數量超過2萬部,其中新劇超1.35 萬部,佔比約 68%。
然而,對於短劇這個風口,百納千成的動作顯得有些緩慢。創新衍生超級中短劇《超越吧!阿娟》和原創音樂類動畫短劇《觀復貓》於 2024 年初在抖音上線;另外,其與大魚快遊、bilibili遊戲聯合出品的長篇真人互動全視頻影視遊戲《隱藏真探》完成后期製作,目前處於內測及報批階段。然而,這些作品目前在行業內部的反響並不算熱烈。
對於投資者關於短劇業務的提問,百納千成稱,公司主要業務為多格式影視業務(包括電影、劇集、動漫、中短劇及其他影視格式)以及IP的線上及線下運營(文旅和其他消費品)。
當然,傳統影視製作公司轉型製作短劇的過程大都坎坷。業內人士認為,微短劇吃掉了長劇的流量,但長劇的收入又讓傳統影視公司不願放棄這塊大蛋糕。
以檸萌影視(9857.HK)為例。推出了《二十九》這樣的爆款短劇,2023年短劇業務同比增長12.4倍,2024年上半年,檸萌商務定製短劇收入同比增長約3.8倍。檸萌影視是業內人士公認傳統影視製作公司轉型做短劇最成功的一批。
遺憾的是,短劇的「暴富神話」在傳統影視公司龐大的體量面前顯得有些渺小。檸萌財報顯示,其80%以上收入仍來自版權劇播映授權,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體量拉長了周期也拉高了期待。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劇只是檸萌影視回籠資金的一個策略,主業還是要發展劇集。而諸多主攻長視頻、大劇集的傳統影視公司對於短劇的態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