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業觀察:「三角聯盟」協作加速,一切爲了HBM4

2024-11-08 15:49

(文/姜羽桐)AI浪潮洶涌,HBM需求持續激增,英偉達(NVIDIA)、臺積電(TSMC)和SK海力士(Hynix)合力推動全球HBM發展的作用愈發顯著,被業界稱為「三角聯盟」。甫入11月,三巨頭互動頻繁,在協作上顯然加快了速度。

先是SK集團透露英偉達CEO要求其將HBM4的供應提前6個月,SK海力士股價應聲大漲;兩天后,市場傳出英偉達同意調漲臺積電3nm與CoWoS封裝價格的消息。結合SK海力士、臺積電今年4月簽署諒解備忘錄一事,「存儲原廠+AI霸主+晶圓廠」的通力合作,一切都是爲了HBM4的更快到來。

着急的黃仁勛,加速的HBM4

儘管首款HBM3E的發佈還不足一年,但是各大廠商未雨綢繆,已將新一代高帶寬內存HBM4提上了日程。相比HBM3E,HBM4提供雙倍通道寬度,數據傳輸速度和性能均有顯著提升。HBM3E堆疊了12個DRAM芯片,支持24GB和32GB的容量,而HBM4可以堆疊16個DRAM芯片,支持64GB容量。

韓國SK集團會長崔泰源4日在「SK AI Summit 2024」發表主題演講時,強調與臺積電和英偉達的三方合作關係,表示將與兩家芯片巨頭攜手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產業供應鏈,共同克服AI發展過程的瓶頸。活動中,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在預先錄製的視頻中發表賀詞,黃仁勛更是大讚SK海力士的HBM,稱其使「超級摩爾定律」(super Moore's Law)成為可能。

圖/SK集團會長崔泰源 圖/SK集團會長崔泰源

峰會上,崔泰源還介紹SK海力士計劃2025下半年推出首批12層堆疊的HBM4,16層堆疊的HBM4將會在2026年推出。但另一方面,崔泰源透露「黃仁勛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要求SK海力士提前6個月供應HBM4」的消息,或有公開喊話英偉達給予更多支持的意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SK海力士自今年3月開始為英偉達供應第五代HBM產品(HBM3E)開始,就一直保持領先業界的研發速度。HBM的歷史發展與技術趨勢無需贅言,而SK海力士依託HBM對市場形成的強大統治力值得再提——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SK海力士去年以53%的份額領先遙遙領先HBM市場,其次是三星電子的38%和美光科技的9%。

為鞏固優勢,SK海力士加緊開發HBM4的同時,還在今年4月與臺積電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合作生產HBM4,並通過先進的封裝技術提高邏輯和HBM的集成度。兩家公司將首先致力於提高安裝在HBM封裝最底部的基礎芯片的性能,併合作優化SK海力士的HBM和臺積電的CoWoS技術的整合,合作應對客户對HBM的共同要求。臺積電不僅向英偉達提供先進AI GPU的代工,還負責AI GPU和HBM內存間的CoWoS先進封裝,是英偉達驗證審覈過程的重要參與者。

在周一,SK海力士還透露了下代產品的最新進展——更先進的HBM5計劃在2028年~2030年推出。SK海力士CEO郭魯正表示,正與晶圓代工廠合作,致力於改進基礎裸片(Base Die)性能,降低功耗。他還強調,秉持「一個團隊(One Team)」協作精神。這些舉措,顯然是爲了鞏固其在HBM領域的地位。

英偉達急推「Rubin」,R100嚐鮮

英偉達登上「AI霸主」寶座后,有一個幸福的煩惱,就是如何坐穩天下。黃仁勛此次親自下場,催促SK海力士加快HBM4的交貨速度,到底在急什麼?

目前,人工智能產業「井噴式需求」,促使英偉達在內的AI巨頭紛紛提速。據不完全統計,英偉達目前在全球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佔據80%-90%的份額,預計AMD佔比接近10%,其他份額則為谷歌TPU、亞馬遜自研ASIC等大廠自研AI芯片。

龐大的市場份額,是臺積電衝鋒在前,「累死累活」為英偉達擴大Blackwell AI GPU產能換來的。避免后繼乏力,英偉達也必須以更快速度推出性能更高、存儲容量更龐大、推理效率更強大且更加節能的下一代AI GPU的研發進程。

因此,英偉達和黃仁勛眼下焦急的「跟腳」,自然而然落在了下一代AI GPU架構——「Rubin」。

依據此前報道,英偉達原計劃今年底推出Blackwell平臺的B200與GB200芯片,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芯片(B300或GB300),2026年推出「Rubin」平臺的R100芯片,預計Rubin AI GPU將搭載HBM4存儲系統。

業界人士指出,英偉達最新Blackwell平臺近期纔開始量產,高端款GB200 NVL72機櫃平均單價(ASP)約300萬美元;Rubin為Blackwell下一代平臺,其相關機櫃單價預期將輕松突破300萬美元。

黃仁勛如此急迫地想要推出「Rubin」,或許也意味着英偉達下一代AI芯片亦將提前半年(2025年?)問世,R100芯片亦有望最先搭載HBM4,趕在競爭對手之前「瘋狂吸金」。

臺積電漲價,更穩固的地位

有消息稱,臺積電已取得英偉達同意,將在2025年調漲價格。其中3nm製程價格最多可能上漲5%,CoWoS封裝價格漲幅約在10%~20%,實際漲幅將視臺積電產能增幅而定。

雙方很可能經過了複雜的溝通。今年早些時候,魏哲家就在股東會暗示有意調漲AI芯片代工價格,想要體現「價值」。黃仁勛隨即迴應,認可臺積電股價太委曲,支持提價。但9月份,黃仁勛出席活動時亦公開表示:「英偉達高度仰賴臺積電代工最重要的芯片,但若有需要,我們還是可以考慮其他選擇。」黃仁勛這番表態,大有效仿蘋果扶持第二供應鏈之嫌,試圖制衡臺積電漲價,只是收效甚微。

隨着AI爆炸性增長,英偉達、AMD等AI大廠大多依賴臺積電3nm製程和CoWoS工藝,炙手可熱又無比緊缺的HBM成為AI芯片大規模量產的痛苦根源,臺積電針對先進工藝製程醖釀漲價的心思也就順理成章。魏哲家表示,儘管公司今年較2023年全力增加超過兩倍的CoWoS先進封裝產能,但仍供不應求。

臺積電能夠順利漲價,除了產能緊俏引導價格上漲外,恐怕也有英偉達獲取更多CoWoS產能,從而積極配合的原因。畢竟CoWoS的市場需求中,英偉達佔整體供應量的比重已超過50%,英偉達多吃一口,人家就少吃一口。

令人好奇的是,臺積電作為「三角聯盟」的關鍵核心,就連昔日代工對手三星也要尋求合作,其在AI芯片領域的地位可見一斑。而當HBM4即將登臺之際,臺積電的影響力似乎更是急劇擴大了,到底為何?有消息顯示——

1、過去最底層的基礎裸片由存儲廠主導,但如今HBM時代的連接效能由客户主導,定製化的HBM無法在不同客户間共用;

2、在客户指定下,HBM定製化至系統段的效率關鍵,是將HBM的基礎裸晶從存儲製程改成邏輯製程,因此改由晶圓廠一條龍製造,變成存儲大廠必須釋出裸晶製程委外給晶圓代工廠與相關設計廠。

SK海力士官網消息亦有所驗證——「SK海力士以往的HBM產品,包括HBM3E都是基於自身製程工藝製造基礎裸片,但從HBM4產品開始計劃採用臺積電的先進邏輯(Logic)工藝。」

簡而言之,HBM4的時代,將採用基於邏輯製程的基礎芯片,客户可以加入自己的IP,以實現定製化,提升HBM的效率。而對於該邏輯製程的基礎芯片,三星和SK海力士都將允許客户自行設計,並可選擇外部的邏輯製程晶圓代工廠來生產。

HBM4時代,臺積電的地位毫無疑問更穩固、更強大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