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7 21:02
「雙十一」大促如火如荼,和往年的「雙十一」相比,得益於「家電換新」政策,家電消費成為「顯眼包」一般的存在,平臺的互聯互通,也讓消費者更方便了。針對年輕人來説,90后、00后針對「雙十一」的新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
得益於「家電換新」政策,家電銷售成為「雙十一」最大的顯眼包
「雙十一」大促如火如荼,各大電商平臺相繼推出優惠券,和往年不同的是,對於京東、阿里等諸多電商平臺來説,今年是首次把政府補貼加入「雙十一」,消費者領取到的優惠券可以和國家補貼做疊加,購買力大幅提升。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24時,有1082.6萬名消費者購買以舊換新8大類家電產品1564萬台,享受139.6億元中央補貼,帶動銷售733.6億元。在以舊換新8大類家電中,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佔比達90%以上。
從效果來看,天貓「雙十一」10月21日晚8時開售一小時內,海爾、美的、小天鵝、戴森、科沃斯、喜臨門、林氏家居、全友、摩登歲月等近20個家電家居品牌快速破億元。星圖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2024年「雙十一」全網累計銷售額達到8450億元,其中,家用電器以1324億元的銷售額位居榜首。
江蘇省政府補貼發放平臺「建行生活」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江蘇省綠色節能家電政府補貼已經累計發放超過11億元,11月以來全省家電補貼每天的消耗非常快。通過疊加「政府補貼+門店補貼+工廠補貼+以舊換新」等多重活動,線下京東門店「雙十一」活動最高優惠可達50%。
在拼多多平臺上,家電產品也成為「百億補貼」重點補貼對象。10月8日,拼多多百億補貼正式啟動本屆「雙十一」大促,首次推出「百億消費券」,並將「加倍補」活動升級為「超級加倍補」。首輪重點補貼手機、電腦、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小家電、廚房電器等產品,力促手機和數碼家電煥新升級。
10月11日,拼多多將「百億加倍補」正式升級為「超級加倍補」。截至10月18日,首輪「超級加倍補」活動超預期收官,累計訂單量達到1640萬單,參與首輪「超級加倍補」活動的商家、品牌,累計銷售額與大促前一周的「加倍補」活動相比增長了15倍以上。
10月28日,拼多多百億補貼正式啟動第二輪超級加倍補活動,重點補貼手機、數碼、家電、美粧、護膚等類目的爆款單品,海量單品在百億補貼日常價上最高再打5折,繼續助力商家、品牌銷量再創新高。據瞭解,第二輪「超級加倍補」活動將從10月28日10點持續至 11月4日10點。
「優惠還是比較優惠的」,南京消費者陳先生説,根據活動頁面顯示,戴森HD16吹風機在全網低價2999元的基礎上直降900元,到手價2000出頭;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原來4000多,現在到手價只需2599元,「性價比就出來了」。
今年是平臺間最互聯互通的「雙十一」
而今年另一個最大變化,則是今年還是時長最長、平臺之間最為互聯互通的一屆「雙十一」。價格、用户體驗等成為電商平臺聚焦的重點,商家、品牌方也將「雙十一」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增長機會,消費預計將在「雙十一」周期內迎來較快增長。
9月27日,淘寶宣佈,當日起消費者在淘寶上購物時,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不僅支付功能,10月16日,京東物流與淘天集團達成合作,京東物流將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臺,平臺商家將能夠選擇京東物流作為服務商。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京東快遞、京東快運等諸多業務將能為淘寶天貓商家服務,涉及倉儲、快遞、快運等供應鏈全流程。而淘寶天貓用户也將享受到京東物流送貨上門、按需攬派、上門退換貨等特色服務。
上述舉措將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不同支付習慣的用户,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從而擴大用户規模,將給商家帶來可觀的生意增量。
90后、00后「雙十一」消費新觀念:理性消費與興趣消費並存
隨着「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不斷演進,南京的90后和00后作為新一代消費主力軍,展現出了獨特的消費行為和偏好。今年的「雙十一」,記者採訪了南京各大電商平臺、高校及商業街區,發現了一系列新現象。
南京的90后和00后在「雙十一」期間展現出了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消費觀念。一方面,他們更加註重商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會在購買前做足功課,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他們也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願意為喜歡的商品支付溢價。例如,一些00后女生爲了購買心儀的漢服,甚至發動了全宿舍的力量進行搶購。
南京林業大學的一位大一新生小李是漢服發燒友,她在「雙十一」期間利用自己的生活費購買了10多件漢服。她表示,這是自己真正參與的第一個「雙十一」,感到非常興奮和期待。她發動了宿舍的4個室友一起搶購限量版的漢服,最終成功搶購到了心儀的商品。
品質消費與悦己消費都看中
新一代消費者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和個性化,願意為高品質的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同時,他們也更加註重自我愉悦和滿足感,購買商品不僅是爲了滿足生活需求,更是爲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例如,南京的一些90后、00后會選擇在「雙十一」期間購買高端的運動裝備和智能手錶,以提升自己的運動體驗和健康監測能力。
隨着户外運動的流行和全民健身的熱度飆升,南京的年輕人在「雙十一」期間也大量購買了運動裝備。例如,南京萬象天地的運動服飾品牌店在「雙十一」期間推出了諸多優惠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前來選購。開賣28小時,運動鞋服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倍,其中衝鋒衣褲、運動羽絨服等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7倍。
隨着電商平臺的不斷發展和線下商業的數字化轉型,南京的90后和00后在「雙十一」期間不再侷限於線上購物,而是更加傾向於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方式。他們會在線上瞭解商品信息和優惠活動,然后到線下實體店進行體驗和購買。例如,南京的一些運動品牌店在「雙十一」期間推出了線上線下同價的優惠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前來選購。
社交電商作為新興的電商模式,以其獨特的社交屬性和互動性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南京的90后和00后在「雙十一」期間也積極參與了社交電商的購物活動,通過微信羣、朋友圈等渠道分享商品信息和優惠鏈接,獲得了更多的購物優惠和樂趣。
「雙十一」新感受:加長版「雙十一」松弛感多了、緊張感少了
「雙十一」這個購物節日從淘寶商城從2009年開始舉辦以來,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與的商家和品類也越來越多。
「現在的‘雙十一’好像有點變味,想買到點便宜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了,不像早幾年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平時捨不得買的大牌服裝、鞋帽直接5折,促銷簡單粗暴,買起來痛快淋漓,還有化粧品,折扣也很大。」不少南京市民認為,現在打開購物平臺APP,到處是「雙十一」特價的招牌,但是所謂的玩法越來越多,一算價格,卻沒有比平時便宜多少,還有讓消費者頭疼的是,「雙十一」啟動越來越早,像今年就提早了快一個月啟動,當中這個價格變動頻繁,以前講一天一個價,現在甚至是幾個小時一個價,而有些商品特價可能就幾分鍾,一轉眼就恢復了原價,或者乾脆沒貨。想要買到心儀的商品和價格,需要長期在線,時刻盯盤,還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否則等到「雙十一」當天,很可能你想要的東西就沒貨了。
從2009年就開始跟隨「雙十一」,資深「88」VIP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早幾年「雙十一」購物是很傷身體的,尤其對於女孩子的睡眠影響很大,因為都是從「雙十一」當天的零點開始促銷,每一波採購,基本上要搞到凌晨2點才結束,還有看好先下單什麼,后下單什麼,撿最重要的第一時間下單,不然就可能沒貨了。后來各種「滿減」「返券」的玩法出來,參與「雙十一」就像數學考試,更要拼手速搶貨,不然購物籃里有一個東西沒貨了,「滿減」「返券」就全部不成立,她笑着説,這種玩法是環環相扣的,一環扣不上,就沒法玩了。就要臨時選東西頂上,爲了湊單,很可能就買了不少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后來她就先做好備選,方可以從容一些。所以那時候「雙十一」搶貨可以説是「腦力」「體力」「手速」的三重考驗。現在商家把「雙十一」拉長了,這種緊張感就少了,松弛感增加。不過也有不好,就是感覺一個打動自己「衝動」消費的東西少了,很多標着「雙十一」特價的甚至比平時的價格還高,另外就是有些想買的東西價格變動很頻繁,像是她看的一款手機,第一波促銷的時候是6699元,過了幾天看變成了6399元,而在社交平臺上也有人吐槽説自己6699元下單購買,沒想到才兩天,看到另一個平臺上6000元不到的價格可以到手了。
該出手時要出手,不需要所有都等到「雙十一」當天
消費者方先生很開心地告訴記者,今年在「雙十一」還沒正式到的時候,他已經給家里換了一個冰箱,給自己換了一個手機了,相對而言,冰箱的價格可以説是非常划算,他已經加在購物車里面半年了,價格一直很穩定,5990元,這次「雙十一」的第一波期間,他驚訝地發現疊加七七八八的商家券還有政府以舊換新補貼,這款冰箱到手價格只要4000元不到了,可惜,他看到這個價格的時候就顯示了無貨。
但是他還是把這個鏈接放到了購物車,沒事的時候打開看一眼,到10月28日第二波促銷開始的時候,他驚喜地發現又有貨了,於是果斷下手拿下,等他下好單,發現頁面又顯示「無貨」了。到現在這個鏈接依舊顯示無貨,而且標價也回到了5000元以上。他説,「估計如果促銷資源用完的話,就是到了‘雙十一’當天,價格可能也不會這麼優惠了。」他買的手機也是,是平臺推出的限時「加量不加價」活動,也就是儲存512G容量的手機只賣256G的價格。這個活動一個ID只能買一臺,而且很快被搶空,他也是正好刷到。方先生説,從他的購物經驗看,「雙十一」期間購物還是有優惠的,就是有點像「碰點子吃糖」,優惠出現的很隨機,所以看到了「該出手時要出手」,不一定要等「雙十一」當天,不要學狗熊掰棒子,認為最低的價格一定在后面。
江蘇省消保委:理性消費,避免誤導
其實,關於「雙十一」,從中國消協,到省市的消保組織,也連續發佈消費提醒,提示大家各種避坑指南。尤其是在「直播」越來越流行的當下,各種「種草」「測評」「避雷」很多都有較強的引導性。還有很多消費者發現,「雙十一」很多商家其實多多少少有「明降暗漲」的行為,在大促前幾天把價格調上去,大促的時候又降下來,看着降得挺多,但其實和平時價格差不太多。江蘇省消保委對此表示,在排除成本增加和市場波動等外部因素的情況下,商家若採取先提高價格再打折的策略,以營造降價的假象,這可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根據相關規定,商家在開展促銷活動時,必須清晰展示商品的原價、現價以及折扣等關鍵信息。若商家在提升價格后再進行降價,故意混淆原價的界定,或者無法提供原價的交易憑證或其他證明文件,這種行為可能被視為價格欺詐。面對此類情況,消費者應保持警覺,仔細覈對商品價格,以免受到虛假促銷手段的誤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楊靜 黃益 金磊
圖片攝影: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