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刻機龍頭借殼預期激發漲停潮:挖掘概念股

2024-11-05 21: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財富投資網

  摘要:6000億元估值的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預期激發市場投資熱潮。2024年10月,上海微電子突然撤回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的輔導備案。后續是否重新申請、或採取借殼上市受到業內關注。隨着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及併購重組預期的升溫,相關上市公司是否成為「對象」值得行業解析。有市場人士分析曾隸屬於上海電氣(維權)控股集團的動力新科(600841)值得關注,因為上海微電子現任董事長來自上汽並在上汽工作數十年,而動力新科(600841)正好是上汽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事實上,近期上海微電子控股股東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也作為其潛在借殼對象,股價迎來上漲。對比估值6000億元的上海微電子一旦借殼上市成功,對於低市值的上市公司其估值重塑空間巨大。

  近日A股市場上的併購重組概念股經過短暫的股價整體波動之后再度活躍,本周併購重組概念股行情炒作脈絡的集中度明顯上升,尤其是圍繞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的強烈預期下所引起的投資機會,已經成為本周以來併購重組概念的主線脈絡。從今天的漲幅榜來看,上海電氣(601727)、電氣風電(688660)、海立股份(600619)、贏合科技(維權)(300457)、華建集團(600629)、張江高科(600895)等多隻涉及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併購重組預期概念的品種股價封於漲停或漲幅超過10%!其中,上海電氣(601727)作為前一階段併購重組概念的典型代表,股價已經經歷過一波連續漲停的快速暴力拉昇的走勢,近兩天在市場圍繞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的強烈預期炒作下,其股價再度回到上升通道,又已經是連續兩個交易日封於漲停;電氣風電(688660)和張江高科(600895)則均是在近4個交易日里股價錄得3個漲停;海立股份(600619)是連續兩個交易日股價封漲停;華建集團(600629)則是在近5個交易日里錄得4個漲停。

  半導體龍頭公司借殼上市預期解析:控股集團旗下6家上市公司幾乎大部分漲停,除了這6家還有一家「親兒子」還沒被挖掘

  光刻機,在半導體制造領域,被視作至關重要的核心設備,尤其對於追求高精度與高性能芯片生產的企業而言,其地位無可替代,堪稱整個生產流程的「心臟」。該設備不僅是中國科技產業突破國際壟斷、實現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武器,更是支撐我國科技崛起的關鍵支柱。

  經過近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已經在光刻機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2024年,我國科技領域迎來了光刻機全流程國產化的重大歷史突破。這一消息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巨大震動,打破了歐美國家在光刻機技術上的壟斷,為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應該説,我國光刻機領域當前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電子成立於2002年3月,定位「賦有國家使命的市場化公司」。是國內唯一具備製造多領域、多品種產線應用的高端光刻機供應商。

  根據公司官網的介紹,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SMEE」,以下簡稱「上海微電子」)主要致力於半導體裝備、泛半導體裝備、高端智能裝備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及技術服務。公司設備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前道、先進封裝、FPD面板、MEMS、LED、Power Devices等製造領域。

  近幾年來,上海微電子在半導體領域的表現非常搶眼,技術實力穩步提升。他們在集成電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擁有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近日,上海微電子宣佈新增多項光刻機核心專利,涵蓋「基板加熱承載裝置及半導體機臺」,精準控温,奠定高效生產基石;「投影物鏡及光刻機」,光學精度再攀高峰,刻畫納米級奇蹟;「曝光投影物鏡及光刻機」,每一次曝光都是對技術極限的挑戰與超越。這些專利不僅強化了上海微電子在高端光刻設備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注入強勁動能。上海微電子,以科技創新為翼,持續推動光刻技術迭代升級,攜手業界共繪半導體未來藍圖,讓「中國智造」閃耀世界舞臺!

  而這一切,都為上海微電子的上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微電子自2017年起就開始了上市輔導進程,由中信建投證券擔任輔導機構。輔導報告指出,公司已建立相對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體系,但在財務規範性、募投項目方案及資金需求測算方面仍有待完善。

  然而,2024年10月,上海微電子突然撤回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的輔導備案。后續是否重新申請、或採取借殼上市受到業內關注。

  本周併購重組概念股行情炒作脈絡的集中度明顯上升,尤其是圍繞國產光刻機巨頭——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的強烈預期下所引發的投資機會值得投資者關注。根據公開資料,上海微電子的控股股東為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后者持有上海微電子63.3125%股權。

  從今天的漲幅榜來看,上海電氣(601727)、電氣風電(688660)、海立股份(600619)、贏合科技(300457)、華建集團(600629)、張江高科(600895)等多隻涉及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併購重組預期概念的品種股價封於漲停或漲幅超過10%!其中,上海電氣(601727)作為前一階段併購重組概念的典型代表,股價已經經歷過一波連續漲停走勢,近兩天在市場圍繞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的強烈預期炒作下,其股價再度回到上升通道,又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封於漲停;電氣風電(688660)和張江高科(600895)則均是在近4個交易日里股價錄得3個漲停;海立股份(600619)是連續兩個交易日股價封漲停;華建集團(600629)則是在近5個交易日里錄得4個漲停。

  潛在借殼目標解析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在當前上海微電子存在借殼上市預期的情況下,所涉及的借殼上市潛在目標一覽:

  但隨着上述公司股價的持續上漲,一些潛在低估上市公司躍然紙上。

  公開資料顯示,動力新科(600841)由「上柴股份」於2022年3月更名而來,而上柴股份(600841)在2008年以前一直隸屬於上海電氣控股集團,也就是説如今由上柴股份更名而來的動力新科(600841),事實上在2008年前一直歸屬於上海電氣控股集團。同時,業內人士透漏目前上海微電子和上海微電子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控股集團的兩大掌門人——上海微電子董事長干頻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董事長吳磊是上汽集團體系內工作數十年的「上汽人」。作為資深的「上汽人」,上海微電子董事長干頻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董事長吳磊均是在近兩年才調任上海電氣控股集團,分別出任上海電氣(601727)的副董事長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以及上海電氣(601727)的董事長,其中干頻還兼任上海微電子的董事長。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隨着上海微電子借殼上市併購重組預期的市場熱度進一步升溫,並在上海微電子董事長干頻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董事長吳磊這兩位資深「上汽人」或主導資本運作工作的背景下,動力新科(600841)未必不會成為目標。

  根據過往資料顯示,上柴股份(600841)原來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年12月29日與上海汽車在上海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上海汽車收購上海電氣集團所持有的上柴股份(600841)50.32%股份,至此上海電氣集團已不再持有上柴股份(600841)任何股份。

  上汽有關人士表示,本次收購的目的是拓展上柴股份(600841)的市場空間、提升上柴股份(600841)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使上海汽車在商用車領域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歷時半年之后,上海汽車收購上柴股份(600841)相關事項於2008年6月獲得商務部的批准。

  也就是説,如今由上柴股份更名而來的動力新科(600841),事實上在2008年前一直是隸屬於上海電氣控股集團,直到2008年歸屬於上汽集團。事實上,近期上海微電子控股股東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作為其潛在借殼對象或為市場所知,但如動力新科(600841)等具有歷史關聯的公司也未必不是一個選項。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干頻職業生涯始於上汽,是這家「巨無霸」汽車製造商最早的新能源事業負責人,氫燃料電池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以及與上燃動力聯手推動奧運、世博成功示範的關鍵先生。干頻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汽車二廠黨委書記、經理,上海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副總經理,上汽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燃料電池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新能源和技術管理部執行總監,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巡視員。作為上海微電子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干頻還兼任上海電氣控股集團副董事長。

  而另一位主導上海微電子上市工作的吳磊,作為現任上海電氣控股集團以及上海電氣(601727)的黨委書記、董事長,無疑在未來公司資本運作方面肩負着重要責任。吳磊畢業於同濟大學,現任上海電氣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與上海微電子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干頻一樣,吳磊的職業生涯也同樣始於上汽。吳磊曾任上汽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財務部執行總監,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紀委委員、財務總監,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掛職),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主任,上海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正局長級)。

  而且,上海微電子董事長干頻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董事長吳磊作為資深的「上汽人」,也都是在近兩年才調任上海電氣控股集團,分別出任上海電氣(601727)的副董事長和上海電氣控股集團以及上海電氣(601727)的董事長,其中干頻還兼任上海微電子的董事長。

  當前保殼壓力較大的動力新科(600841)能否「迴歸」上海電氣集團引熱議

  動力新科(600841)在2008年以前一直隸屬於上海電氣集團,2008年控股權轉讓給上汽集團后,也經歷過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紅利期,但是隨着近些年來整個汽車行業趨勢向新能源轉變,公司主營業務作為傳統燃油動力方向逐漸被集團邊緣化而且最近已經連續虧損兩年多,保殼壓力很迫切!

  動力新科(600841)於2021年與上汽集團、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等交易方實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作為重要重組標的的上汽紅巖在重組完成后成為動力新科全資子公司。

  2021年,即重組完成當年,動力新科(600841)實現營業收入約244億元,其中重卡業務的營收佔比高達74%,約180.8億元。受益資產注入,動力新科(600841)20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約6.9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7.48%。

  然而,成也「重卡」,敗也「重卡」。受行業波動影響,動力新科(600841)2022年歸母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為16.11億元,同比減少332.54%。而在2023年,雖然行業快速回温,但公司仍未找到解決途徑,重卡業務持續低迷,使得虧損額進一步拉大。

  重卡銷量下滑加之經營表現不佳,業績承諾猶如一張「空頭支票」。根據重組時的業績承諾,作為業績承諾資產之一,上汽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的上汽紅巖61.48%股權,其2021年至2023年的扣非淨利潤應分別不低於1.45億元、2.13億元、1.98億元。

  但根據動力新科(600841)披露,2022年至2023年,上汽紅巖實際盈利(扣非后金額)分別為-10.94億元、-15.23億元。換言之,業績承諾期間,除了2021年越線達標外,剩余兩年均以未完成告終。

  而且,進入到2024年,動力新科(600841)業績拉垮的局面依然未得到改觀。公司2024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高達12.63億元。

  可見,近年來,受累重組以及重卡價格戰困擾,動力新科(600841)花大力氣佈局的「重卡+柴油發動機」雙主業似乎離彼時預期漸行漸遠。

  動力新科(600841)目前主要業務為生產製造柴油發動機和重型卡車。其中,公司生產製造的柴油發動機主要為國內商用車企業、工程機械企業以及船舶和發電機組等製造企業配套,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汽紅巖主要從事商用重型汽車的生產製造和銷售。

  作為動力新科(600841)的重要板塊,由子公司上汽紅巖承載的重卡業務,在2023年表現慘淡。數據顯示,上汽紅巖去年僅實現重卡整車銷售9090輛,同比下降30.7%,弱於行業平均水平。

  對此,動力新科(600841)的解釋是,國內重卡行業歷經巨大的景氣度波動,「價格戰」與日俱增、新老賽道切換加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持續加劇,上汽紅巖傳統優勢的自卸車車型在房地產、基建不景氣情形下,近兩年來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渠道庫存消化緩慢,應收賬款回籠不及預期,銷量與盈虧平衡點的差距加大,受重卡銷量下降、主營業務虧損及計提各類減值準備等影響,重卡板塊發生較大虧損。

  然而,從國內商用車在2023年的整體表現來看,行業持續回暖已成共識。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03.7萬輛和40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8%和22.1%。

  公司坦言,雖然目前上汽紅巖正加快應收賬款的回籠,但因部分應收賬款賬齡趨長,如果未來客户財務狀況及公司收款政策變化等原因導致可回收性降低,后續仍存在減值計提增加和應收款項收回困難的風險。

  種種跡象已顯示,連續大幅虧損近三年的動力新科(600841)當前已經面臨較大的保殼壓力,甚至可以説是刻不容緩!在上汽集團當前的戰略重心已經明顯轉向新能源賽道的大背景下,動力新科(600841)作為傳統燃油板塊業務,必定將逐漸邊緣化。因此,對於當前已經陷入連續虧損泥潭的動力新科(600841)而言,儘快啟動新一輪的資產重組從而恢復上市公司的正常盈利能力,纔是當務之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