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4 19:01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徐文欣)「第十六屆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3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同心同行 讓愛成長」。來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及家長代表等逾千人蔘加論壇。
當下,家庭教育面臨諸多新情況、新挑戰,人口結構的變化影響着教育資源的配置,人工智能的興起衝擊着傳統的教育模式,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影響着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對此,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楊淑文表示:「時代在變,孩子也在變。我們需要加快家庭教育的迴歸和重構,即家庭教育要回歸育人初心,迴歸家庭本位,迴歸生活教育,迴歸政府主導及迴歸家校社協同育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好的家庭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為孩子提供健康的心理狀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吳強説。
「真正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這件事,而是我們圍繞這件事的想法,家庭教育亦是如此。」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強調,家長要學會欣賞自己和孩子,並通過拒絕完美、保持鈍感、積極行動等方式減少精神內耗、緩解壓力。
活動現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和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梁建章圍繞「從中國人口趨勢看教育發展的方向」展開對話。梁建章表示,生育成本是影響生育率因素之一,除了國家投入,企業和社會也應提供各種支持,幫助家庭降低生育成本。俞敏洪稱,父母需關注孩子的天賦和積極樂觀個性的培養,讓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能夠更好地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趙石屏提出,教育的思想需要與時代發展同步,只有構建起系統的家庭教育思想體系,家庭教育才可能持續優化。
「鄉村教育要回歸人本、喚醒生命、走向未來。」2008年至今,田字格公益創始人、田字格實驗學校總校長肖詩堅紮根貴州山區,在她看來,鄉村教育的出路在於是否能夠創造並擁有專屬於農村的教育,屬於孩子的教育。
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我的二本學生》作者黃燈曾用5年時間,跟隨她的二本學生,前往全國各地展開家訪。她認為,教育需要讓「人」的概念和聲音得以強化和彰顯,父母和老師要盡力尋求幫助普通孩子安身立命的途徑。
活動現場開設「關於未來教育的對話」「AI時代,孩子的核心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等環節,國際奧賽滿分金牌得主柳智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周成剛等講述了各自的成長經歷及其對人工智能的見解。
據悉,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主辦、中國家庭教育學會提供學術支持,從2008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6屆,數百位各級婦聯、教育工作者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受邀論壇並展開深度交流分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