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3 18:18
轉自:中國商報
臨近年底,國產手機廠商的旗艦手機迎來一波集體漲價。
10月30日,榮耀發佈Magic7系列手機,12GB+256GB版本的起售價爲4499元,比上一代產品的起售價漲了100元;此前一天,小米15系列手機的售價發佈,12GB+256G版本的起售價爲4499元,比上一代同樣內存版本的價格漲了200元;更早之前發佈的兩款國產旗艦手機——OPPO FindX8和vivo X200,起售價較上一代產品分別漲了200元和300元。
實際上,在漲價潮襲來前,部分手機廠商已開始為漲價「吹風」。小米中國區市場部副總經理王騰10月15日在微博上稱,今年旗艦手機漲價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旗艦手機處理器升級最新3納米(nm)製程,工藝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內存經過持續一年的漲價,已經到達高點。
據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介紹,在手機的三類重要元器件中,今年內存的價格大概上漲超過30%,處理器價格漲幅在10%左右,而屏幕成本近期則一直穩中有降。
第三方機構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黃郁璇也表示,近期,手機零組件價格大多保持平穩或略微下跌,價格出現明顯漲幅的是內存和處理器,這兩項因素推高了生產成本,並反映在終端售價上。
據黃郁璇介紹,因存儲原廠減產以調節庫存,2023年第二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內存價格合併漲幅超過50%。處理器則因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導致晶圓面積增加,因此價格上調幅度為10%—20%。
具體來看,由於內存成本提高,上述幾款旗艦手機中也出現了大內存版本價格上漲更多的情況,例如小米15、OPPO FindX8的16GB+1TB版本售價爲5499元,都比上一代同內存版本高了500元。
而在小米新品發佈會前的10月27日,小米創始人雷軍發表長文迴應網友的問題。彼時,對於小米15系列漲價幅度,雷軍迴應稱:「去年我跟大家説過,小米14肯定是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今年3nm工藝升級,同時供應鏈RAM和ROM成本漲幅很大,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確實需要漲價。我可以保證,即便漲價,小米15依舊物超所值!相比往代同內存版本的漲價幅度,也肯定讓大家覺得‘貴得有理由’。」
10月30日,榮耀CEO趙明在採訪中被問及如何看待像小米15等一眾旗艦機都漲價的情況時表示,芯片等各方面的價格漲得確實非常厲害,但是從榮耀自己的角度來講也要堅持最初的設計。他還表示,榮耀是頂着壓力制定的這個價格,「壓力該扛還是要扛,消費者的壓力比我們還大。」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漲價后,小米、榮耀、OPPO、vivo的旗艦手機起售價已基本跨過600美元(約合4200元人民幣)的高端智能手機分界線,而這種普遍的漲價現象反映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轉型。
黃郁璇認為,過去兩年,受整體手機市場下滑影響,手機零組件價格明顯下滑。因此,即使手機新增功能或對現有功能進行優化,終端售價仍保持相對平穩。然而,隨着處理器價格的上調,手機廠商爲了保障基本利潤,對生產成本顯著增加的旗艦機型調漲終端售價已成為必然趨勢。
黃郁璇估計,儘管漲價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壓力,但手機廠商預計將在年底促銷季通過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促銷等方式,來緩解產品漲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也曾表示,國產品牌漲價已是大趨勢,但漲價的過程中也有「價格戰」,哪家漲得少,哪家就更具優勢。在最終的價格揭曉前,較晚發佈的品牌當然會迅速收集市場反饋,在定價上做出調整。即便不和同行相比,若新機銷量不好,經銷商渠道也可能以「送禮品」的方式變相降價。
有業內人士表示,手機廠商漲價是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但不能把原材料漲價當成理由。品牌能力大小,其中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對供應鏈的把控。把控越多環節的廠商,在價格上就越有話語權。如果不得不漲價,那就必須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漲得值不值纔是其中的關鍵。
中國商報綜合自經濟觀察報、大象新聞、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