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01 18:25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上海11月1日電(談瑞、周子涵)本周,新華出海系列指數震盪回調,個股表現分化,其中上海電氣(601727.SH)、深圳華強(000062.SZ)、卧龍電驅(600580.SH)、海信視像(600060.SH)等成份股在消息面及基本面利好因素的提振下,周內漲幅超過10%。
TMT出海丨A股半導體公司「喜報」 頻傳
隨着「硅基強智能」奇點的到來,全球半導體行業迎來強勁復甦已無懸念。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表示,隨着周期性市場低迷的結束以及對半導體需求強勁,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將超過6000億美元。在AI手機強勢發佈和傳統消費電子旺季的驅動下,2024年第三季度的半導體市場表現尤為優異,其中,全球AI算力產業鏈上的諸多公司,業績均保持了強勢增長。
近日又有多款芯片新品發佈,例如聯發科發佈了全新一代天璣9400旗艦芯片,憑藉先進的3nm製程和第二代全大核架構設計、強力升級的GPU和NPU處理器,呈現出強大的高智能、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特性。「驍龍8至尊版」則配備全新的高通Oryon CPU架構,GPU性能提升40%,NPU速度提升45%。
景氣迴歸,行業競爭也隨之加劇。美國商務部表示,爲了幫助美國發展起「自給自足且實現盈利的國內先進封裝產業」,美國將撥款高達16億美元發展芯片封裝技術。
根據彭博數據,目前全球芯片封裝產能的大頭集中在亞洲,其中中國的封裝產能約佔全球的38%,而美國僅佔3%。爲了改變這一競爭格局,美國政府此前已經向包括英特爾、SK、三星電子等在內的有關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以吸引其在美國境內建立芯片封裝工廠。由此可見,封裝技術已經成為美國對華半導體競爭的重要前沿之一。
從業績表現上來看,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普遍都交出了令投資者滿意的答卷。截至10月31日,半導體行業159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中芯國際(688981.SH)和華虹公司(688347.SH)計劃在11月8日披露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外,剩余157家公司均已完成三季報披露,其中長川科技(300604.SZ)淨利潤暴增268倍,更是大為提振了市場信心。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長川科技(300604.SZ)實現淨利潤3.57億元,其上年同期僅盈利133萬元,同比增長26859%;匯頂科技(603160.SH)淨利潤4.48億元,同比增長3499%;中微半導(688380.SH)淨利潤約1.1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增幅達到1978%。
之所以盈利能力整體實現瞭如此大幅度的改善,行業周期性回暖是主要原因。多家半導體公司在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明確提到,今年以來下游需求增加、市場恢復。
CIS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9.08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淨利潤23.75億元,同比增長545%。公司表示,伴隨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產品導入及汽車市場自動駕駛應用的持續滲透,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實現了顯著增長;此外,為更好地應對產業波動的影響,公司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及供應鏈結構優化,公司產品毛利率逐步恢復,整體業績顯著提升。
新華TMT出海優選50指數成份公司京東方A(000725.SZ)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3.1億元,同比增長224%。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作為全球半導體顯示產品龍頭企業,京東方顯示屏整體出貨量和五大主流應用領域液晶顯示屏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柔性顯示領域,京東方的柔性AMOLED產品出貨量也實現了進一步增長,與榮耀、OPPO一加等均有合作。
數據顯示,京東方A(000725.SZ)年初至今漲幅為15.2%。
電新出海丨歐洲海風產能緊缺顯現機會窗口
全球海上風電市場有望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預測,2024至2026年間,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將分別達到18GW、23GW和29GW,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28%。
在中國,海上風電項目曾在2022至2023年期間出現了較為普遍的延期現象,導致招標量與裝機量出現背離。2023年市場預期裝機量為10GW,實際裝機量僅為7.2GW。然而,進入2024年,項目審批速度明顯加快,這意味着早一批延期項目得到解決,海風覈准流程理順,其他海風項目也有望重回正軌。各省在「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總規模約為57.2GW,預計到2025年,累計裝機併網容量將超過64GW。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CWEA)預測「十五五」期間,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100GW以上。
在海外,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同樣方興未艾。2024至2026年間,預計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分別為3.7GW、5.6GW和8.4GW,年複合增長率為50.4%。歐洲眾多項目進入建設階段,訂單排產爆滿。由於其本土消化能力有限,這些訂單有望外溢至中國廠商。此外,美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等新興市場也提出了2030年建設海上風電合計58GW的目標。考慮到美國IRA法案恢復税收減免政策,有望驅動需求加速釋放,美國海上風電開發潛力尤為巨大。
中國廠商很有希望在海上風電景氣區間「分得一杯羹」。浙商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受歐洲裝機景氣度影響,海外本土塔樁、海纜、大型零部件產能緊缺,本土廠商已經無法滿足訂單需求,中國廠商如能抓住這一產能緊缺的機會窗口,加快出海步伐,則有望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此外,中國國內的鋼材價格和人工成本較海外也更具優勢,即使考慮出海運費,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也仍然具備價格優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中國海上風電製造市場的集中度較高。2023年,中國國內共有8家整機制造企業有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其中,明陽智能(601615.SH)新增裝機287台,容量為2.94GW,佔比為40.96%,其次為遠景能源、電氣風電(601727.SH)、金風科技(002202.SZ)、運達股份(300772.SZ)、中船海裝、東方電氣(600875.SH)和太原重工(600169.SH)。
海上風電整機制造龍頭上海電氣(601727.SH)本周收穫了26.8%的漲幅,單隻股票即為新華電新出海優選50指數貢獻了26.21點。季報顯示,上海電氣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67.27億元,同比增長5.67%。
消費出海丨體育賽事打開黑色家電海外市場
10月29日晚間,新華消費出海優選50指數成份公司海信視像(600060.SH)發佈了其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406.50億元,同比增長3.63%;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3.10億元,同比下降19.53%。
具體到第三季度,海信視像營收151.89億元,同比增長5.84%;歸母淨利潤4.76億元,同比下滑19.46%。
儘管利潤數據錄得下滑,但資本市場卻對海信視像給出的三季度財務數據反應非常積極。10月30日開盤不久,海信視像便迎來漲停。至11月1日收盤,海信視像周度漲幅達到14.4%。
多家券商研報中提及的「海外業務增長」或是海信視像股價顯現韌勁的緣由所在。
作為歐洲盃頂級賽事贊助商和全球頂級足球俱樂部「皇家馬德里」官方合作伙伴,海信視像藉助頂級體育IP在全球範圍開展了大量營銷推廣活動,通過體育賽事在海外知名度上進行點位突破。數據顯示,今年歐洲盃開賽后不到一周,海信電視在歐洲五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7%,中高端品類同比提升137%。相比於2016年第一次贊助歐洲盃時海信電視在歐洲市場不到5%的出貨份額,如今,這一數字已經突破了14%。
根據奧維雲網的監測數據,2024年1-9月份,海信品牌電視品牌價格指數在美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17個國家或地區均同比提升。第三季度,海信視像智慧顯示終端業務全球收入121.97億元,同比增長了8%,其中境外智慧顯示終端主營業務收入81.81億元,同比增長16.38%。報告期內,海信品牌電視出貨額在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分別同比增長24.59%和29.28%。
海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少謙表示,「如今,海信在全球佈局了36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設有30所研發機構、64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已初步形成了歐洲、美洲、東盟、中東非、亞太和中國區全球‘5+1’區域中心研產銷一體化佈局。面向未來,海信將把全球化進行到底。」
製造出海丨中國電動汽車在歐關税最高可達45.3%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税的靴子最終還是落地了。
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結束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税。這項決定已於10月30日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並於10月3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着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廠商,面臨着從7.8%到35.3%不等的額外關税,並與原有的10%歐盟汽車進口正常關税相疊加,最高税率可達到45.3%。
根據最終裁決方案,比亞迪、吉利、上汽被加徵的税率分別為17.0%、18.8%、35.3%,税率比初裁時稍有壓降。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的公司,包括愛馳、江淮(與大眾合資生產Cupra)、華晨寶馬(與寶馬合資生產電動MINI)、奇瑞、一汽、長安、東風、長城、零跑、金龍客車、蔚來、小鵬,將被徵收20.7%的關税,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將被徵收35.3%的關税。另外,特斯拉由於提出個別審查請求,被單獨計算的税率為7.8%。
歐洲市場曾是中國車企最引以為傲的市場。上汽集團旗下名爵(MG)是歐洲最為暢銷的電動汽車品牌之一,而吉利旗下的極星和瑞典沃爾沃(Volvo)等品牌也在歐洲市場頗具號召力。根據歐盟委員會公佈的數據,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總量約為19萬輛,其中有17.4%出口至歐盟各國。而到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已經激增至近94萬輛,對歐盟的出口佔比也顯著提升至34.7%。
此次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税落地之后,勢必會對中國車企出海歐洲形成重大擾動。有新勢力汽車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其所在的車企原本計劃進入歐洲市場,但自關税税率公開后便取消了這一規劃。其表示,如此高的税率只有部分車企的高端產品線可以消化,而主流車型在增加了關税負擔后可能會虧錢賣車。
德勤中國税務與商務諮詢海關與全球貿易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張曉潔也表示,面對這樣的税率增加,中國車企無論是選擇將新增税額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還是通過減少自身利潤來吸收這部分成本,都很可能導致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此外,如果現有的反補貼措施未能如歐盟委員會所期望的對歐洲本土產業建立起有效保護,那麼,中國車企還需警惕可能會到來的反傾銷調查。
新華出海系列指數丨市場整體震盪回調
本周,滬深300跌幅為1.68%,出海系列指數亦跟隨市場震盪回調,電新出海50和消費出海50分別下跌1.52%和1.55%,跑贏滬深30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