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雙十一」預售號角吹響 AI防騙利器護航網購盛宴

2024-11-01 17:09

日前,央視網報道稱,據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消息,「雙十一」的熱潮已經來襲,在大家盡情享受購物狂歡的同時,可千萬要警惕網上購物詐騙。

「雙十一」提前開啟,網安形勢更嚴峻

今年,各大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超前佈局」,將傳統意義上的促銷高峰期大幅提前,同時刷新「最早」和「最長」兩項紀錄。天貓、京東和拼多多三大平臺均選擇14日開啟了活動。

具體來看,和去年相比,活動時長變化最大的是淘寶天貓平臺:14日開啟預售預熱,比2023年和2022年提前了10天;京東比2023年和2022年提前了9天;拼多多則是提前了6天。

此外,新電商平臺方面,抖音是今年最早開啟「雙11」的平臺。此前抖音平臺宣佈,「雙11」好物節於10月8日開啟,比2023年早了一周。快手是今年最先宣佈「雙11」大促提前的電商平臺。在9月19日的招商大會上,快手宣佈10月16日即進入「雙11」預熱期,18日將正式開售。作為后入場的玩家,小紅書電商日前宣佈,「1年1度購物狂歡節」於10月12日開啟,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

雖然各大電商平臺競相提前啟動「雙十一」活動,消費者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參與促銷狂歡。然而,這對網絡安全來説卻是個不小的考驗。過去,集中爆發式的流量洪峰雖帶來挑戰,但相對容易預測和應對。如今,長時間的促銷期使得網絡攻擊面擴大,給了黑客和網絡犯罪分子更多機會實施欺詐和盜竊。尤其是對於依賴數據分析和模式識別進行防護的安全系統來説,持續的高度戒備狀態會消耗更多資源,增加誤判率,從而降低整體效能。

網絡陷阱呈多樣化趨勢

在漫長的「雙十一」預熱階段,各類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一是假冒客服詐騙。

這種手法憑藉偽造的官方身份迷惑大眾,通常以解決賬户異常、訂單問題為由,誘騙受害者透露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賬號密碼、身份證號碼及銀行卡細節,從而實現非法獲利。此類詐騙往往藉助社交軟件、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看似正式,實則暗藏殺機。

二是虛假購物網站。

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假冒網站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吸引消費者購買不存在的商品。這些網站常常打着低價促銷的幌子,吸引貪圖便宜的消費者下單,但在實際操作中,要麼收錢不發貨,要麼發送劣質品,更有甚者直接消失得無影無蹤,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

三是預售騙局。

在「雙十一」活動的預售中,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虛構預售活動,收取定金或者全款后失聯,消費者面臨貨財兩空的風險。這類詐騙往往發生在高需求商品或限量版商品領域,如電子產品、時尚單品等。

四是快遞詐騙。

五是退貨詐騙。

退貨詐騙利用消費者對退換貨流程的不瞭解,通過冒充售后客服,要求提供個人或銀行信息,聲稱協助辦理退貨手續,實際上是爲了獲取敏感信息,實施盜竊或其他違法活動。

用AI打造反詐神器

面對複雜多變的網絡環境,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利用AI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建立起多重防護壁壘。例如,採用AI技術的智能防火牆猶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着網絡數據流,快速識別並過濾掉潛在的威脅信號。通過深度學習,這些系統能夠自動適應新的攻擊模式,大大提高了防護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為用户的信息和資產安全保駕護航。

利用AI算法訓練而成的聊天機器人,能夠精準甄別詐騙信息,即時切斷消費者與騙子之間的聯繫,防止用户陷入欺詐陷阱。這些智能助手在對話過程中模擬人類思維邏輯,巧妙區分真實用户和惡意分子,有效降低了欺詐事件的發生概率。

運營商也通過AI技術的升級、創新,滲透反詐領域,例如,中國電信温州分公司針對反詐監控技術對抗不足、反詐模型識別覆蓋率低等難點,開發AI「數字員工」「AI+反詐平臺」等「人工智能+」應用,協助地方反詐中心對詐騙犯罪開展風險預測、阻斷、管理、溯源,形成事前防範、事中攔截、事后處置的全鏈反詐治理模式。

此外,針對日常反詐,中國電信推出的96110翼安反詐雲平臺,以雲計算、大數據、AI、5G等技術為基石,在智能宣傳、智能預警、智能攔截、智能分析、智能外呼層面實現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的深度融合。自上線以來,平臺已實現反詐提醒發送量每月超過1億,智能攔截420億/年,反詐名片發送量30萬+/日,AI勸阻60萬+/月,積極保障人民羣眾財產安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