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報告發布丨CVC的產業賦能之道

2024-10-31 19:02

作者丨清科研究

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股權投資市場逐漸進入優化調整階段,公司創業投資/戰略投資者(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在實踐中也面臨着內部質疑、資金「斷供」、投資風險上升、企業複合需求增加等諸多挑戰。為保持自身競爭力,近年來許多CVC將產業賦能能力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並逐漸累積了許多值得總結研究和借鑑的實踐。

清科研究中心多年以來持續關注CVC的發展動向並已發佈多份CVC系列研究報告,今年我們聚焦於CVC的產業賦能實踐,形成《2024年CVC產業賦能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下文稱「報告」)。本報告從全球和中國CVC發展情況切入,在對比分析CVC和IVC各自投資及賦能特點的基礎上,總結歸納了CVC產業賦能服務模式,並重點調研了兩家俱有特色的CVC機構,對其產業賦能機制及賦能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報告對CVC產業賦能服務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藉此報告,我們希望為CVC和其他投資機構產業賦能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也歡迎更多的市場關注者與我們一同探討。

1

中國CVC發展情況

近8,000家產業集團參與股權投資,CVC投資總規模超2.75萬億元

中國CVC投資自1998年萌芽,在二十余年的時間內歷經了萌芽、起步、快速發展期,並於2020年開始步入調整發展期。在此期間,境外產業背景企業、各行各業的優質本土企業積極參與股權投資,以實現財務、戰略協同、生態構建等目標。根據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共有接近8,000家產業集團【1】直接或通過下屬投資平臺【2】參與過股權投資,合計完成CVC投資案例33,151起,披露的累計投資金額達到27,548.83億元人民幣

2008年以前中國CVC投資活躍度較低。2009年以來CVC投資案例數量和金額穩定上升,2009年至2014年的案例數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0%。2015年「雙創浪潮」興起,CVC投資案例數量和金額開始快速提升。2017年至2018年,在滴滴、美團、餓了麼等互聯網企業和滿幫、中通快遞等倉儲物流企業的多輪大額融資推動下,中國CVC投資規模均超過了3,500億元人民幣。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8號),明確「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包容審慎監管」的發展理念,互聯網企業開始逐漸放緩投資節奏、收縮出資規模。2020年至今,在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CVC投資案例數量和金額逐漸呈現下滑趨勢。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出現較大幅度回暖,各類企業也紛紛圍繞自身主業或是前沿科技領域開展投資佈局。據統計,年內開展投資的CVC數量超過1,700家。

2

CVC與IVC投資和賦能特點對比

CVC與IVC(獨立創投)的組織形式存在差異、資源和能力稟賦不同,在投資和為被投企業提供賦能服務時也各有側重和優勢。

在投資方面CVC投資一般情況下需要服務於集團/母公司的戰略規劃、推動主業發展,因此在投資時CVC不但需要考慮財務收益,還需兼顧項目的戰略價值。CVC投資主要根據集團需求和項目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決策,在投資階段、投資規模方面往往限制較少,策略相對靈活。但部分CVC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與集團多個部門協同合作,從而導致決策周期拉長,可能錯失投資機會。IVC投資時主要考慮滿足各類LP的差異化訴求並實現最大化的財務回報,投資階段、投資規模通常有較為明確的定位。這一方面有助於匹配特定LP的需求並開展持續募資,另一方面也便於IVC明確自身的投資範圍和邊界、保持專業性和專注度。相比部分需要與集團參與決策的CVC,多數市場化IVC的投資決策流程更加精簡,能夠快速順應市場變化、及時把握投資機會,但其投資節奏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往往也較大。

在賦能服務方面CVC多以業務為核心、以產業為重點為被投企業提供賦能,可直接將集團的資源和優勢「嫁接」給企業,與IVC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在支持企業發展的過程中,CVC不單單是聯接集團和企業的橋樑,更會以「主人翁」的角色推動產業生態的構建,推動各方與母公司緊密聯動,不斷壯大產業生態圈併爲生態中的各方帶來效益。隨着企業對於複合服務和精準賦能的需求與日俱增,CVC也需要系統梳理、整合已有資源,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系統化的賦能。IVC多圍繞企業價值提升展開賦能服務,因此與CVC的產業視角相比IVC更具資本運作的優勢。在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過程中,IVC的角色更偏向於被投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產業之間的「粘合劑」,推動各類資源的匯集與對接。而在賦能服務體系與各項能力建設方面,IVC相比CVC也有更深入的思考與更全面的佈局,標準化的服務能力有助於其鞏固自身優勢。

3

CVC產業賦能服務模式與工具箱

清科基於過往研究基礎,將CVC對外開展股權投資的動因劃分爲業務動因與財務動因兩類。業務層面,CVC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可以實現市場擴張、業務延伸、再造增長引擎的效果。財務層面,CVC不但可以從股權投資中獲取一定投資收益,還可以通過與被投企業的合作實現降本增效。一般而言,CVC的投資行為會同時受業務與財務動因驅動,並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因此CVC投資時將根據自身情況採用差異化的投資模式,進而影響其與被投企業之間的互動方式、聯結緊密度,最終衍生出不同的產業賦能模式,清科研究中心將其大致總結為外延型、內化型、協同型三類。

產業賦能工具方面,作為具有實業背景的投資機構,CVC與IVC相比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基於資源稟賦所打造的獨特賦能工具。總體來看,CVC產業賦能工具可劃分爲常規賦能工具和深度賦能工具兩類。CVC背靠母公司,在市場偏好、產業鏈積累、行業判斷、企業管理經驗方面具有更深的認知,因此為企業進行常規賦能時往往比IVC能更精準地滿足企業業務發展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部分CVC將自身與母公司的優勢相結合,推出一系列深度賦能工具,與常規賦能工具搭配以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

4

典型CVC產業賦能服務實踐

清科研究中心重點調研了兩家俱有不同產業背景和管理特色的CVC,對其產業賦能模式及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分別是全球型科技企業CVC聯想創投,以及傳統行業央企CVC保利資本。

聯想創投-集團與被投企業雙向賦能,全面構建多贏聯動的產業生態

聯想集團是全球領先的ICT科技企業,核心業務涵蓋智能物聯、智能基礎設施以及行業智能與服務。作為聯想集團的「科技瞭望塔」,聯想創投自成立之初便呈現出與傳統CVC不一樣的特質:一是運作獨立性,堅持管理與決策鏈路的獨立靈活,如聯想集團管理層不干預項目決策;二是投資前瞻性,以集團業務為根基重點投資核心科技,同時探索佈局更遠、更具想象力的產業方向;三是賦能全面性,通過外部投資和內部孵化不斷拓展產業生態外延,並融匯集團的全球資源,打造全鏈條、全方位、與企業雙向賦能發展的生態圈。

多年來,聯想創投在關注投資早期核心科技的同時,也一直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科技企業。聯想集團擁有成熟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和服務體系,在產品、市場、客户、渠道、供應鏈等多方面具有優勢,對公司發展戰略也具有深刻理解,熟知科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可能會遇到的瓶頸和難題。基於集團的資源、經驗和能力,聯想創投構建了獨特的三級生態賦能體系,為被投企業和集團之間架起溝通協作的橋樑,幫助企業精準解決問題、健康發展,並持續推動前沿科技在產業中落地。

清科研究中心調研瞭解到,聯想創投的三級生態賦能體系由信息共享層、資源賦能層、商業落地層組成,分別從信息共享、生態賦能、觸達與連接等角度入手,全方位賦能企業發展。

信息共享層是三級生態賦能體系的基石,旨在幫助聯想集團成員和客户加強對被投企業技術和產品的理解,為下一步的合作等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為行業內外提供了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的平臺,加強聯想和被投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生態賦能層是圍繞「研產供銷服」全鏈條的生態合作與協同平臺,為企業提供聯想產品、市場、渠道、客户等多重資源支持,針對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交付、出海等環節的不足之處精準施策,幫助企業補足短板、擴大優勢、提升價值。

商業落地層將聯想集團、被投企業、政府、行業客户等多方連接為一體,共同探索合作機會點、挖掘合作模式、拓展合作場景,以生態合力推動被投企業成果商業化和科技的產業化落地,同時推動整個行業和產業的發展進步。

在三級生態聯動體系的基礎上,聯想創投進一步打造了多元合作計劃和深度賦能工具,向企業開放聯想技術、能力和資源,為企業提供多元複合的服務。在信息共享層面,推出《成員企業白皮書》並舉辦創投周、CEO年會等交流活動,促進行業內外的多方對接與合作,為深入生態共建打下良好基礎。在生態賦能層面,聯合集團多個業務部門根據企業發展階段與實際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產業鏈賦能計劃,幫助企業加快產品研發進程、高效組織生產、優化產品銷售、完善交付服務、規劃出海佈局等。未來,對於具備全球業務能力基礎、已有出海規劃或有意願進行海外佈局的優質企業,聯想創投還將推出專門的生態賦能計劃,精準助力企業發展。在商業落地層面,聯想創投推出了「科技產業行」活動,帶領被投企業與業內多方開展深入交流,直接幫助企業鏈接客户需求、貼近需求場景、不斷打磨和完善產品,並從資本和業務層面挖掘合作落地機會。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通過完善的生態聯動賦能體系和多樣的賦能工具,被投企業和聯想集團之間逐步建立了長期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實際上,在聯想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資源賦能服務的同時,被投企業也在潛移默化之間對集團產生積極影響,以創業創新的力量賦能聯想集團的發展,構建了包容開放、雙向賦能、合作共贏的良性產業生態。

目前,聯想創投已通過「火種計劃」、「星辰計劃」、「光明計劃」為眾多被投企業提供了多維度的賦能服務、推動企業全方位發展,被投企業也為聯想的產品和業務帶來了最前沿的技術和活力,促進聯想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實現了集團和企業的雙向賦能。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保利資本-發揮產業鏈「鏈長」和央企影響力,打造企業與集團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

保利集團是由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旗下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利發展控股,600048.SH)業務佈局涉及建築、物業、文旅、康養、教育等領域。保利資本是承載保利發展控股產業和金融發展戰略的核心平臺,主要服務於保利發展控股「不動產生態」的構建,重點佈局地產產業鏈、建築科技和以家居為核心的消費等領域,為社會築造「低碳智慧人居」;同時瞄準可應用於地產主業的前沿創新技術,支持整個地產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轉型。

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行業之一,產業鏈條長、覆蓋範圍廣,與諸多行業和產業部門有業務和資源交集。因此,地產上下游企業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資源利用效率低、合作風險高等問題。對於地產產業鏈企業,保利資本基於保利發展控股的「鏈長」影響力打造了系統性產業賦能工具,牽引地產產業鏈各環節的分散資源,結合所投企業的業務特點為其提供「補足式」的產業賦能,助力企業提升綜合能力,進而成長為地產產業鏈中的「小隊長」。

具體來説,保利資本對地產產業鏈企業的系統性賦能主要涉及戰略規劃、業務賦能、資本運作層面,不僅幫助企業明確發展主線、定位與核心競爭力,還通過產品打磨與落地、訂單賦能、資源對接等系列手段幫助所投企業實現業務提升,並聯合多方專業力量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全面支持。當所投企業與集團主業深度協同,甚至能幫助主業提升時,保利資本會通過「大股比投資+系統性賦能」的方式深度參與企業經營,從戰略、業務、資本等層面入手開展針對所投企業的管理提升與資源整合工作,加深其與集團的產業鏈合作,最終實現集團整體生態的價值提升。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爲了更大程度地發揮保利集團的央企資源優勢和影響力,促進相關產業生態的構建、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保利資本聯合地方政府、國資平臺,結合央企CVC和區域國資雙重力量與優勢,推動企業融入當地產業,在幫助企業成果產業化的同時賦能產業生態發展。2019年保利資本與杭州市拱墅區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央企CVC+區域國資」多元化的複合型投資機構—利城資本。通過央地聯動模式,區域國資幫助保利資本深入當地,保利資本基於自身投資經驗挖掘優質項目,也帶動更多被投企業落地。

作為產業與政府的橋樑,保利資本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投資與資源整合能力,以科技投資佈局產業升級新動能,以產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多方共贏的產業生態。保利資本一方面協調保利發展控股與保利集團的業務資源為所投科技企業提供多領域應用場景,同時協調地方資源為企業解決產線與生產基地落地等問題;另一方面保利的投資和資源嫁接也能推動當地產業集羣培育、賦能產業生態的發展。此外,保利資本還推動部分所投企業成為利城資本的LP,幫助所投企業前瞻性佈局新興技術和企業產品的融合與創新,挖掘更多產業鏈併購機會。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保利資本發揮「鏈長」帶頭作用引領地產行業升級發展,發揮主業資源賦能優勢助力企業豐富落地場景。其所投企業也通過業務合作幫助保利資本與集團進一步探索地產主業高質量創新路徑、優化調整發展策略與業務佈局,併爲整個地產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通道,最終形成多方共生共贏的生態集羣。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5

CVC產業賦能服務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投資機構在募資、投資、退出等環節普遍面臨困境,所投企業及各類LP對投資機構投后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儘管CVC在集團母公司的支持下募資與退出壓力較輕,投資與賦能也因業務資源支持而具備優勢,但其在實際工作中仍面臨着母公司資金供給的不確定性、團隊股權投資經驗不足、在集團內部話語權不足、投資競爭激烈等諸多挑戰。且總體來看,由於CVC投資團隊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團隊建制和專業化分工相比IVC可能略顯不足,因此多數CVC為所投企業提供的產業資源對接服務較為基礎和散點化,尚未能完全挖掘並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母公司的優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此,CVC可以加強與IVC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同時提高自身投資與管理的專業能力,打造更具體系化的投資管理與賦能機制。

【1】本文和報告所指產業集團按CVC機構或投資主體背后所屬的母公司進行統計,若一家企業同時擁有多個投資機構品牌,數量計為1家。

【2】僅包含企業直投或通過控股子公司參與的直投,不包含投資外部子基金而進行的間接投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