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歐盟「靴子落地」 對碳酸鋰市場影響幾何

2024-10-31 07:47

  期貨日報

  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結束了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税。據悉,反補貼税於31日起正式實施。被抽樣的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徵收以下反補貼税,其中,比亞迪為17.0%、吉利為18.8%、上汽集團為35.3%,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徵收20.7%的關税。在提出個別審查請求后,特斯拉將被徵收7.8%的關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將被徵收35.3%的關税。

  據Mysteel新能源事業部高級研究員方李喆測算,在現行10%的關税上,加上歐盟擬加徵關税税率,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特斯拉出口歐洲的總關税分別為27.0%、28.8%、45.3%、17.8%,其他合作公司的總關税為45.3%。

  據瞭解,本次歐盟加徵關税的背景是在2023年6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行「雙反」調查,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023年9月宣佈發起對中國車企的反補貼調查,於2023年10月4日正式立案,並且自2024年3月開始,歐委會對自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實施臨時登記。

  該政策落地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市場有何影響?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上汽集團、比亞迪及吉利集團是中國出口海外市場重要的三家企業,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上,這三家車企貢獻了89.1%的份額。其中,上汽集團佔比41.89%,比亞迪佔比25.57%,吉利集團佔比21.73%。2023年,這三家中國車企出口至歐洲市場的銷量為20.91萬輛,合計份額為94.57%。其中,上汽集團佔比60.53%、吉利集團佔比26.47%、比亞迪佔比7.57%。

  雖然歐盟此次反補貼關税落地,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盟帶來實質性影響,但從市場份額來看,對碳酸鋰需求影響十分有限。

  方李喆解釋稱,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影響因素很多,除了加徵關税,一是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走高並且同比增速放緩;二是歐洲政府的補貼政策和經濟情況;三是歐洲新能源車型與國內車型的競爭力對比。因此,歐洲加徵關税會影響需求,並且影響其地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但長期而言,中國企業出口歐洲市場趨勢不變,該消息影響有限。

  此外,從數量上來看,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大部分消費以內銷為主,且出口歐洲的車型以燃油車為主。乘聯會口徑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出口歐盟整車195.7萬輛,純電車型65.5萬輛,佔比33%。2024年1—9月我國累計出口歐盟整車129.2萬輛,純電車型46萬輛,佔比36%。9月純電動汽車出口15.5萬輛,出口歐盟6.8萬輛,佔比44%,歐洲為我國電動汽車出口佔比最高區域。從絕對量來看,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內銷117.6萬輛,出口11.1萬輛,大部分消費以內銷為主,出口佔比8.6%,歐洲出口佔比僅3%~5%。

  「這一政策通過關税的形式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廠家出口成本,主要影響的是歐盟消費者購買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吳江表示,雖然歐元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市場,但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體較為分散,除了歐元區,還有北美、拉美、中東、東南亞等重要市場。

  此外,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張維鑫提醒稱,國內很多新能源汽車出口較多的企業,正在通過海外建廠、與歐洲車企巨頭合作等方式以減少政策約束,提前規避這種加税的貿易風險。長期來看,歐盟徵關税對碳酸鋰需求影響有限。

  期貨日報記者留意到,海外設廠繞開關税等壁壘已逐漸成為中國車企不約而同的選擇。比如,比亞迪歐洲首座新能源汽車工廠已於2023年12月正式落地匈牙利,該工廠投資額達到數十億歐元,將生產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奇瑞則採用與西班牙埃布羅電動汽車公司合資的方式,通過收購日產汽車原西班牙生產基地來就地生產電動汽車。

  從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勢來看,或受該消息落地影響,10月30日,碳酸鋰期貨延續回落態勢。截至當日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LC2501下跌2.83%至73850元/噸。

  對此,吳江解釋稱,歐盟反傾銷政策落地確實對碳酸鋰產業鏈需求端預期有影響,但影響較為有限。

  「加税的消息早在此前已經傳出,現在算是正式落地,對市場的影響或已被充分消化,大概率不會有太大影響。市場更關心的是加税會不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從而對碳酸鋰需求端造成影響。」張維鑫解釋稱,從需求角度來看,歐盟徵關税,短期或對碳酸鋰需求形成利空,從而影響碳酸鋰期貨盤面價格。

  不過,從長期來看,張維鑫認為,歐盟徵關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市場的變量影響較小,對碳酸鋰需求及價格也難以形成較大影響。創元期貨分析師余爍認為,儘管當前碳酸鋰價格受消息面影響有所波動,但長期走勢還是要參考基本面。

  從基本面來看,余爍表示,當前碳酸鋰依舊呈現供過於求態勢。供給端方面,國內碳酸鋰周度產量穩中有升。其中,鋰輝石來源增加,鋰雲母來源下降,且前期價格衝高至80000元/噸上方,給生產企業提供較好的賣出套保機會。近期隨着鋰礦價格下調,鋰鹽廠虧損幅度有所收窄。同時,碳酸鋰進口量保持相對高位,國內后續仍有新增產能投產,供應壓力不減。需求端方面,新能源汽車消費略超預期,正極11月排產超預期,短期對價格有一定支撐。不過,隨着時間步入年底,需求環比有走弱傾向。儘管當前庫存已連續9周呈去庫態勢,且該趨勢有望維持到11月上旬,但短期高庫存和供過於求的態勢,仍壓制價格的反彈空間。

  展望后市,余爍認為,在基本面矛盾不大的情況下,盤面主要圍繞宏觀情緒進行交易。中長期來看,碳酸鋰基本面供過於求趨勢不改,年底需求預期走弱,鋰價或重歸弱勢,重點關注庫存的邊際變化。吳江也認為,長期來看,碳酸鋰價格或有繼續下探的動能。不過,一旦下游出現集中備庫的情況,空頭可能將承受較大的價格反彈波動壓力,需要關注下游補庫情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