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成首家A+H上市的鋰電池正極企業,光環下龍蟠科技隱憂未消

2024-10-30 23:02

轉自:貝殼財經

首家A+H上市的鋰電池正極企業來了。10月30日,龍蟠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根據披露,龍蟠科技港股IPO最終發售價定為每股5.5港元,集資總額5.5億港元,淨額約4.95億港元。公司上市首日破發,收於每股4.75港元,較發售價跌13.6%。

赴港股上市被龍蟠科技列為多渠道融資的手段之一,稱有助於緩解資金壓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為產能擴張、業務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龍蟠科技業務主要分為傳統的車用精細化學品與后期佈局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兩部分。從營收貢獻來看,自龍蟠科技2021年跨界后,正極材料逐漸成為公司支柱,目前的營收佔比在七成左右。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23年龍蟠科技是中國及全球第四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製造商,全球市場份額為6.5%,規模上與市場份額分別為30.5%、12.9%及10.5%的前三家制造商尚存在一定距離,目前的行業龍頭為湖南裕能(301358.SZ)。

龍蟠科技此前主營車用潤滑油業務,成立子公司常州鋰源經營磷酸鐵鋰業務的2021年恰逢磷酸鐵鋰因供應緊缺站上價格「起飛」的風口。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磷酸鐵鋰價格2021年至2022年均保持上漲態勢,價格從2021年年初的不足3.8萬元/噸上漲至2022年末的16.8萬元/噸,漲幅超過300%。

借磷酸鐵鋰漲價的東風,龍蟠科技同樣迎來了黃金時代,公司2021年與2022年連續兩年業績高增,其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40.72億元,同比增246.15%;歸母淨利潤7.53億元,同比增114.61%。

但風口很快過去。磷酸鐵鋰價格高燒吸引了眾多掘金者,行業大幅擴產下過剩陰影浮現,價格亦隨即跌落。2023年末磷酸鐵鋰跌至4.6萬元/噸區間,全年跌幅超過70%。

龍蟠科技2023年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公司營業收入87.29億元,同比下降近四成,虧損12.33億元,超過了前兩年的利潤總和。上市公司將虧損歸因於報告期內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產生大額存貨跌價損失。據其2023年年報披露,龍蟠科技去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毛利率甚至為負,全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6.27億元。

公司此前發佈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5.69億元,同比下降6.44%;虧損2.21億元,較上年同期6.54億元的虧損金額有所收窄,但也尚未恢復盈利。

上海有色網磷酸鐵鋰高級分析師呂彥霖指出,2024年上半年磷酸鐵鋰正極每月的供應均是多於磷酸鐵鋰電芯的需求,雖上半年市場在車企價格戰、新車型推廣、儲能市場併網、海外需求恢復等利好因素推動下,磷酸鐵鋰產量、出貨高歌猛進。但新能源車企的電芯採購訂單通常會與實際車銷不匹配,車企的電芯採購訂單通常會稍多準備一些,以防后期若出現銷量走高,臨時準備不及的情況。這就使得車企通常會有整車或者電芯庫存累積,而銷庫存仍需要時間,這樣就會導致從車企至電芯、電芯至正極自下而上的供應過剩。而產量多於需求時,價格戰自然不可避免。

「各家企業現階段最質朴的願望就是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下活下去。」呂彥霖表示,在磷酸鐵鋰價格中,碳酸鋰的價格在公式中的體現是比較固定的,碳酸鋰價格下滑,磷酸鐵鋰價格順勢下滑。而正極廠與電芯廠主要商談的是磷酸鐵鋰加工費。通常頭部電芯企業會半年招標和年度談單等,電芯對於成本管控較為嚴格,難免會有新進的磷酸鐵鋰企業低價競爭市場份額,而中標加工費總是會令人大跌眼鏡地擊穿價格底線。頭部磷酸鐵鋰企業因產能大,且產品、成本、技術等有優勢,資金鍊、供應鏈較穩定,處境較小廠要好一些,可以談到更高的加工費,在內卷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長久發展的可能性。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國內市場內卷之下,龍蟠科技也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其在印尼建設的3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是海外首個萬噸級以上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工廠。公司表示,由於印尼在製造成本、税費等方面相對於國內有優勢,且目前海外產能具有稀缺性,海外工廠的率先落地將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利潤水平,幫助公司搶佔海外市場份額,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校對 柳寶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