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30 20:16
因觸發港股強制退市機制,多家上市房企退市或面臨退市壓力。其中,10月28日,上置集團公告稱被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取消上市地位,預計11月11日摘牌。與此同時,10月29日,佳源國際、大發地產、大唐地產三家港股上市房企集體在一天內正式退市。
為何多家房企出現股票摘牌?且截至目前,仍有十余家上市房企因各種原因處於停牌中,房企如何應對當前困境?
上置集團面臨退市壓力
10月28日,上置集團宣佈,由於公司未能於2024年10月2日前滿足復牌指引並恢復股份買賣,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上置集團被取消上市地位包括多方面原因。其中,上置集團股份已自2023年4月3日起暫停買賣,且未能於2024年10月2日前恢復買賣,目前已停牌18個月;公司迄今為止未能達成所有復牌指引,包括未公佈的財務業績。同時,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憂慮公司是否有足夠資產可支持其營運。
根據公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置集團僅有現金4400萬元,並不能足夠償還因擔保及其他違約借款所產生12億元的負債。對此,上置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擬向上市複覈委員會提交複覈上市委員會的決定。如果決定維持不變,公司股份將於11月11日取消上市地位。
事實上,自停牌以來,上置集團一直在為復牌做出努力。此前,上置集團表示,公司將尋求儘快恢復其股份於聯交所買賣,公司正在制定復牌計劃,當中包含其就補救導致其暫停買賣之事宜及滿足復牌指引擬採取的行動。
就在摘牌進入倒計時之時,上置集團啟動自救。9月23日,上置集團公佈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中報(未經審覈)2份財報。從財報數據來看,上置集團在過去一年半中,其營收持續增長,但資產負債等情況並不樂觀。值得注意的是,因未支付貸款44.52億元,9月份,上置集團所持有的上海金心51%股權已被強制執行。
一日3家上市房企退市
上置集團僅是面臨退市的房企之一。2022年以后,房企債務違約、出險的情況接連爆發,上市房企密集出現財報「難產」的情況。這也成為一些房企命運的轉折點,如今面臨不得不退市的局面。
10月29日,佳源國際、大發地產、大唐地產三家上市房企在同一天正式退市。
其中,佳源國際宣佈公司將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原因在於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恢復股份買賣,且未能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及隨后的財務業績,清盤令未撤回或解除,資不抵債,清盤令有效,未能證明管理層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士的誠信、能力及品格不存在監管擔憂,因此港交所有權取消其上市地位。
對此,佳源國際表示,過去數月,管理層為穩定和加強公司業務作出了努力,但仍面臨着阻礙其運營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的重大障礙,包括但不限於資金短缺、房地產市場低迷及各債權人採取的強制執行行動,集團的重組不太可能實現。
公開資料顯示,佳源國際2015年成立,2016年便赴港上市,是沈天晴控制的佳源集團旗下地產板塊的唯一上市平臺,曾在2022年躋身「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而后不久該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
此外,大唐地產、大發地產也於10月29日雙雙取消上市地位。
而根據港交所2018年新修訂的上市規則,任何證券若連續停牌達到18個月,聯交所將有權將其摘牌。而大唐地產、大發地產分別早在2023年3月21日、2023年4月3日起暫停在聯交所買賣,均超過18個月。而且大發地產、大唐地產均延迟刊發2022年年度業績、2023年中期業績、2023年年度業績以及2024年中期業績。
在房地產上行周期內,上市幾乎是所有企業的目標。大發地產於2018年10月11日在聯交所上市;大唐地產在多次遞交招股書后,於2020年12月11日在聯交所正式上市,距離其退市,僅過去近4年的時間。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表示,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企業集體股票摘牌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若房企無法遵守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規則,都可能會被取消上市地位。從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導致一些房企面臨財務壓力,若無法滿足香港上市規則的持續經營要求,同時在披露方面未及時達標都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比如未能按時提交財務報表,或未能維持最低市值要求等。
「房地產市場調整對房企的經營產生影響,導致其業績下滑,令其在退市壓力下無力迴天,進而影響上市地位。有的房企可能因戰略調整或其他商業考慮,選擇‘躺平’。或者因為債務太多,維持上市已沒有意義了,選擇‘躺平’令其自然退市。」黃立衝如是説。
十余家房企仍處於停牌中
「房企退出資本市場,將對公司日常經營和債務化解等產生一定的影響。」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錶示,房企退出資本市場會導致其融資渠道受限,發優先股或增發等債券融資手段將不再可行,同時將造成公司估值降低、股東利益受損,影響投資人信心,對債務重組和風險出清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企業外,仍有十余家房企因各種原因處於停牌中,包括碧桂園、中國恆大、中原建業、正商實業、上坤地產等。原因則包括年報仍有待刊發及寄發、受核數師更換影響以及推進債務重組等事宜。
黃立衝表示,目前房企應對摘牌的策略包括: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削減債務或進行資本重組來改善財務狀況;通過私募股權、債務融資或其他方式來增強流動性;與股東保持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和理解;考慮在其他地區或國家的證券交易所重新上市;聘請專業顧問提供法律和財務諮詢,以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
黃立衝進一步解釋稱,每種應對策略都有其優缺點。例如,業務重組可能會短期內影響公司運營,但長期來看可能有助於恢復盈利能力和市場信心。尋求融資可以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但可能會增加財務負擔。與股東溝通可以維護公司形象,但可能無法解決根本的財務問題。探索其他市場可能會開闢新的資金來源,但可能面臨不同的監管環境和市場風險。對於具體的房企來説,選擇最合適的應對策略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的具體情況、市場環境和監管要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