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普利製藥:2024Q3營收同比增長22.9%,國際化、合成生物開啟業績新徵程

2024-10-30 10:36

10月28日,普利製藥(300630.SZ)發佈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22.90%,經營業績逐步好轉。

就市場而言,我國仿製藥市場自2019年達到近幾年的高峰后,2020年因為疫情下滑幅度較大,下滑至8500億元以內,2021-2023年維持在9000億元附近,市場量級基本保持「不變」。 

然而一眾仿製藥企業想要突破市場增長瓶頸,獲得更大成長空間,只有從國際化或創新葯研發上下手。一部分藥企開始規劃戰略藍圖,走「出海」戰略,爭取更大的全球市場;另外一部分藥企,開始埋頭苦干,走「仿創」結合的成長路線。

另外就是,走技術革新的道路,跳出原有業務圈,佈局前沿技術、市場前景好的新業務。在這之中,就有像普利製藥這樣的藥企在出海戰略、仿創結合、新業務等各方面開始嶄露頭角,逐漸成長到遊刃有余的層次。

出海戰略「大展身手」,國際業務大增超六成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2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0.34%,其中國際業務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 65.89%,第三季度當期國際業務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 73.22%。 

需要指出的是,普利製藥經過多年國際化戰略的深耕終於迎來如此迅猛增幅,從上述報表可以看出,今年三季度的「出海」業務確實很出色。

統計數據顯示,普利製藥近年來國際優勢逐漸凸顯,今年以來,公司已獲批13個美國ANDA批件,獲批數量居全國第一(並列)。

普利製藥表示,公司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戰略,充分發揮全球註冊和高端國際化產能優勢,加大力度開發國際空白市場。 

2024年7月,阿聯酋客户攜手普利製藥產品中標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項目,將為非洲(尼日利亞和馬里)供應阿奇黴素干混懸劑(瓶裝),合計約270萬瓶。

簡而言之,公司繼續提速「出海」戰略,加快推進國際化步伐,目前公司產品覆蓋美國、德國、英國等 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國際化的市場佈局。此外,公司堅持推行市場全球化、管理國際化和生產智能化。

佈局創新葯,BNCT「脫穎而出」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1.43億元。具體到創新葯領域,普利製藥研發的重點是腫瘤的檢測和突破性療法兩個方向。

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作為一種高靶向,高效率,高壁壘的新型的腫瘤治療方法,近年來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在加速佈局。

在腫瘤藥物領域,普利製藥與中科院高能所攜手佈局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共同研究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治療癌症。

這對加快BNCT技術與應用研究的步伐,進而推動我國腫瘤放療技術的創新,以及提升惡性晚期腫瘤的治療水平,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與此同時,普利製藥基於生物大分子的硼藥靶向遞送技術研究、基於納米材料的硼藥靶向遞送技術研究以及 mRNA 腫瘤疫苗研究。該平臺的特色研究方向是開發結合 BNCT 技術和 mRNA 腫瘤疫苗的聯合抗腫瘤治療方案,相關早期研發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 PCC 篩選。

此外,公司針對胰腺癌治療的納米創新葯注射劑 PLAT001 已獲得美國 FDA 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牀試驗批准。

在腫瘤檢測領域,基於公司佈局的系列造影劑仿製藥進一步開發創新型的造影劑產品。其中,肝癌手術導航的雙模態造影劑 PL002 已於2023 年獲得美國 FDA 藥物臨牀試驗批件,計劃於 2024 年下半年完成中國的臨牀申請。

另外基於腫瘤氨基酸代謝轉運通路設計的新型小分子硼攜帶劑目前已完成先導化合物篩選,計劃2025 年完成中國臨牀申請。

乘政策東風,合成生物「鋒芒初露」

自「新質生產力」被提出后,合成生物學的熱度就一直未減。

10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黨建研究》指出,超前佈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變、生物製造、6G等未來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產業領軍企業。

在全球科技競爭的背景下,合成生物學和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新興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成為國際間科技博弈的關鍵點。

 普利製藥與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合作,建立了「生物與分子智造研究院—普利製藥聯合實驗室」,專注於微生物底盤細胞開展高附加值原料生物合成的聯合研究,積極探索具備市場潛力的前瞻性品種。

目前,普利製藥利用 CRISPR/Cas 等基因編輯技術,在大腸桿菌、酵母和谷氨酸棒桿菌等多種工業生產底盤細胞中進行產物合成,實現了包括依克多因、紅景天苷和 NMN 在內的多款小分子原料的微生物發酵生產。

與此同時,公司通過高產多肽和酶製劑的基因工程細胞構建,完成司美格魯肽等前體肽、醫美肽及酶製劑類的產品開發,有效降低成本並實現規模化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司美格魯肽作為一種GLP-1受體激動劑,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中國市場,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和潛力。據CIC,中國的司美格魯肽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2年的25億元增加至2032年的4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0%。

普利製藥實施「先進高端製造,面向國內國際」的全球戰略。基於合成生物學的高效率、能耗以及環境友好度等因素,公司在合成生物學技術上的應用表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