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8 14:02
曾經的輝煌,如今已化為淒涼。
在複雜多變的資本市場中,盧志強及其「泛海系」如同一隻時而顯現、時而隱藏的龐大生物,平時低調行事,但一旦行動,便成為風暴的中心。
他曾一度超越許家印,成為中國前十的富豪之一,被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尊稱為「大哥」,並與柳傳志、馬雲等商界領袖建立了友誼,但他始終保持着低調的態度。
憑藉在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深入佈局,盧志強在商界摸爬滾打超過三十年后,成功打造了價值三千億的「泛海系」資本帝國。他被譽為「中國資本市場深潛的巨鱷」、「大佬背后的神祕大佬」,並且被列為「八大民營金融家」之一。
如今的「泛海系」卻面臨着重重困境:信託產品出現違約、基金逾期未兑付,甚至不得不拍賣股權和拋售資產以應對財務危機。最近,其旗下唯一的酒店上市公司也宣佈退市並進行重組。
這位曾經長期佔據山東首富寶座的資本巨頭究竟是如何從巔峰跌落的呢?
泛海酒店企業退市,資本家族負債累累
10月22日,泛海酒店被撤銷其上市地位。泛海酒店發佈公告稱,泛海酒店、泛海集團及要約人The Sai Group Limited聯合宣佈將對泛海國際及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泛海酒店」)進行建議的集團重組。
財務報告顯示,泛海酒店在2024財年的營收為8.9億港元,同比下降4%;股東應占虧損從2023年的2.13億港元大幅擴大至22.5億港元,增長了956%。資產總值從2023年的92.82億港元減少至79.12億港元,下降了15%;而資產淨值也從30.06億港元降至12.61億港元,減少了58%。此外,負債淨額和資產負債比率分別有輕微上升,分別為3%和4%。
儘管泛海酒店並不直接涉及泛海集團的債務問題,但其近況仍受到顯著影響。
盧志強,曾是山東首富,近四十年的商界征途鑄就了一個接近三千億資產的多元化商業帝國。這個帝國涉足房地產、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並曾擁有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等關鍵職位以及多張核心金融牌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資產和權力逐漸易主,盧氏因未能履行債務而被民生銀行訴至法庭,其建立的商業帝國面臨解體的風險。
據風險信息顯示,盧志強擔任法人的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存在21條被列為執行人的信息,涉及金額超過231億元人民幣。此外,該公司還面臨多個終結案件和股權凍結的情況。曾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風光一時的泛海控股,現已黯然退市。這標誌着盧志強長達三十余年的商業生涯畫上了一個沉重的句號,但圍繞「泛海系」的爭議和挑戰尚未平息。
從草根到鉅富:盧志強的傳奇人生
盧志強是一位在商界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泰山會」的元老級成員,他被譽為大佬背后的大佬。他以27.55億助力聯想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並被王健林視為萬達上市過程中最應感謝的人之一。2015年,盧志強的財富達到830億人民幣,位列中國百富榜第八名,成為山東首富。
儘管出身平凡且曾歷經貧困與求學困難的挑戰,但盧志強卻能夠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住房制度改革、地產行業發展以及證券市場和企業改革等多個關鍵歷史時期準確把握時機,未曾錯過任何一次重要發展機遇。
這一切成就的基礎在於他敢於邁出創業的第一步——1985年放棄了穩定的公職身份,創立了泛海集團。這一決定不僅改變了個人命運,也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典範。
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人們開始放棄穩定的「鐵飯碗」,尋求新的機遇。這一年標誌着中國現代公司制度的起步,許多知名企業如海爾、聯想、萬科、四通和健力寶相繼成立。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泛海控股)成立於1989年,由盧志強創立並擔任旗艦企業。1994年,泛海控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詩人顧城曾言:「人的生命里有一種能量,它使你不安寧。説它是慾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總之它不可能停下來,它需要一個表達形式。」
對盧志強而言,這種能量的最佳表達形式或許正是在資本市場的波瀾壯闊中揚帆遠航。儘管泛海控股最初以房地產業務起家,但公司逐漸對金融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如今,泛海控股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房地產開發商,而是成爲了一家多元化發展的綜合性企業。
自泛海控股上市后,盧志強對金融行業的熱情和投資顯著增加。他在1996年參與了民生銀行的組建,並於1998年出任該行副董事長,從而正式進入金融市場。隨后,他通過一系列戰略性投資與併購,逐步成為民生銀行、海通證券、民生保險、民生證券及民生典當等多家金融機構的主要股東,在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多個領域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帝國。
這些獲得官方許可的機構為泛海控股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使其在債券發行、信託產品銷售、銀行貸款以及股權質押等方面享有便利條件。得益於充裕的資金支持,盧志強開始積極擴展「泛海系」的商業版圖,廣泛涉獵不同行業的股權投資。2016年一年之內,泛海就投入了約468億元人民幣用於各類股權投資項目,其中包括礦產資源公司、家居零售巨頭紅星美凱龍以及著名白酒品牌西鳳酒等多個領域的知名企業。
泛海控股的國際化佈局已經逐漸完善。在海外,該公司已成功購入眾多項目,並正在穩步推進舊金山、紐約、夏威夷等地標建築的建設工作。此外,泛海控股還收購了一家印尼電廠。
2016年是泛海控股的高光時刻,公司實現了246.71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9.4%;歸母淨利潤約為31.09億元,同比增長37.96%;公司總資產約為1678.36億元,同比增長37.15%;淨資產約為183.25億元,同比增長45.04%。
盧志強的財富也隨之增長,連續兩年進入《胡潤百富榜》前十名,身家超過了許家印。2015年,他以830億元的財富成為山東首富。然而,截至2020年,他的身家仍然高達620億元。
泛海帝國崩塌:盧志強的興衰史到了2023年,各大富豪榜中已經找不到盧志強的名字了!一位商界巨頭,曾因奢華收購而聲名鵲起,如今卻陷入法律訴訟的泥潭。近年來,該企業家面臨多起訴訟,去年2月,盧志強被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民生銀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起訴泛海系企業及盧志強償還貸款本金達70億元。今年以來,民生銀行又兩次對泛海集團提起訴訟,要求其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
目前,泛海集團持有的民生銀行4.12%股權顯示被凍結、質押等。截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與泛海集團貸款余額為187.26億元。9月18日,泛海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判決書被要求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民生銀行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罰息合計超3億元。
這3億欠款對於山東前首富來説也是一筆鉅款,由此可見「泛海系」所面臨的財務困境之嚴重。這一切均源於其過去奢侈的收購行為所帶來的高昂代價。自2014年起,泛海控股在轉型過程中,其負債總額急劇增長,並於2018年末達到了1836.7億元。儘管該公司的資產規模超過了2000億,但其高企的資產負債率依然維持在80%以上。
2020年6月,一起涉及金額高達200億元的假黃金案件震動了整個國家。武漢金凰珠寶公司(簡稱金凰珠寶),作為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曾通過「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模式進行融資。然而,金凰珠寶后來發生了違約,債權人對質押的黃金進行檢測時,發現這些黃金竟然是偽造的。
最近,金凰珠寶的83噸「金包銅」假黃金案終於宣判。金凰珠寶的創始人賈志宏被判無期徒刑,並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判決時,賈志宏名下未履行的法律案件涉及的金額仍超過150億元。
更為遺憾的是,盧志強也因這起案件蒙受了鉅額損失。他旗下的民生信託捲入了這樁「假黃金案」,涉及金額超過40億元。此事件成為泛海系商業帝國崩潰的導火索。
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中,「泛海系」企業已經深陷債務困境,而泛海酒店的退市重組似乎已成定局。即便是一直穩健運營的盧志強,也因一次重大失誤而面臨命運的轉折點。
商業世界如同江湖,尤其在資本巨頭聚集的地方,更是風雲變幻,競爭激烈。歷史證明,民營企業的興衰往往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經濟變遷。這些企業中有致力於公益和社會福祉的慈善家,也有操控市場、影響深遠的策略家。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眾多企業家相繼登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矚目的商業劇。他們背后的企業成爲了支撐其商業操作的重要力量。然而,重要的是認識到,沒有永遠的領頭羊,只有能夠適應時代潮流的企業才能持續領先。
(轉自:海內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