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7 10:15
自從9月末證監會發布「併購六條」等一攬子政策以來,併購重組概念關注度陡升。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A股已有近百家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併購事項,而其中尤以半導體資產併購最受市場關注:
半導體企業如晶豐明源計劃收購四川易衝;富樂德擬收購關聯公司富樂華股份;更有跨界玩家如雙成藥業擬購買奧拉半導體100%股份……
與併購重組熱情一同上升的,自然是相關概念股的股價。近一周以來,富樂德股價已經翻倍有余;將時間線稍稍拉長至整個10月,光智科技已漲超360%、富樂德則漲超200%。
半導體行業天然愛併購
由於產業周期長、品類繁雜、細分市場規模受限等特點,半導體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併購的領域之一。
就拿目前穩坐全球半導體第三把交椅的博通來説,它的發展史,可以説就是一部併購史。
在過去十多年來,不論市場環境是好是壞,不論半導體周期上升抑或是下行,都沒能影響博通的併購熱情。
2005年,以銀湖資本和KKR為首的私募基金財團,收購了從惠普分拆出來的Avago,並計劃在2009年美股上市,現任博通CEO陳福陽便是在這期間加入Avago,並由此開始了「買買買」之路。
2013年以66億美元買下老牌芯片供應商LSI之后,陳福陽領導的Avago又在2015年用370億美元收購了「老博通」,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合併之后的新公司保留了博通的品牌,成爲了如今的「新博通」。之后,博通在2017年以55億美元收購Brocade,2018年以近190億美元收購CA Technologies,2019年以107億美元現金收購賽門鐵克企業安全業務,去年又以610億美元收購VMware,創下芯片史上*併購。
幾年前,博通還曾向高通提出了130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要約,不過這項交易最終遭到美國監管機構否決。前不久英特爾遭遇危機,除了高通已經向英特爾發出收購要約之外,博通也在評估對英特爾的潛在收購計劃。
瘋狂的收購,為博通CEO陳福陽贏得了半導體「兇猛大鱷」的稱號。有人打趣稱,博通CEO陳福陽「可能24小時都在緊盯屏幕尋找(併購)獵物」。
陳福陽曾這樣評價自己:「我不是半導體人,但是我懂得賺錢和經營。」
黃仁勛帶頭開啟「掃貨模式」
在2024年,黃仁勛帶領下的英偉達展開了一場頗為激進的收購狂潮。從已經完成收購的Run:ai、Deci、Shoreline、Brev.dev,再到最新還未完成交易的OctoAI,今年以來,英偉達已有至少5項併購案。
而2020年至2023年間,英偉達每年僅分別完成3、3、1、1項併購;從2000年至今,英偉達已至少收購了27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的一貫風格是隻披露那些對公司業務「影響極大」的收購案,因此收購名單和數量只怕會更長更多。
在英偉達的所有收購案中,繞不開的一定是Mellanox。這家通信網絡技術公司公司於1999年在以色列成立,2019年以69億美元被英偉達收購,彼時Mellanox在InfiniBand(無限帶寬技術,具有極高的吞吐量和極低的延迟,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互連)市場中的市佔率已經接近70%。
這筆收購是英偉達至今金額最高、規模*的一筆收購。在去年的一場採訪中,黃仁勛曾如此解釋收購動機:當時英偉達已計劃轉型為一家「數據中心導向」的企業,若要在數據中心領域有所建樹,便不能只做計算設備,還需要看到通信網絡等設施。
「這是我做過的*的戰略決策之一。」他感嘆。
結語
「半導體產業趕超的歷史表明,只要與產業發展的規模經濟特點和技術創新要求相趨同,以產業政策推動和領軍企業共同投資組織的研發聯合體、技術收購、企業合併等併購重組形式,是非常有效的。」《趕超的階梯》一書作者周建軍這樣認為。
在這一場半導體併購熱潮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國產半導體產業的日漸成熟,以及資本市場正在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這場併購熱潮將更多機遇推到本土產業鏈企業眼前,讓國產半導體有機會藉助資本市場平臺,加速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財聯社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