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6 04:57
轉自: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近日,據國家安全部消息,某境外企業A公司通過與我國具有測繪資質的B公司合作,以開展汽車智能駕駛研究為掩護,在我國境內非法開展地理信息測繪活動。對此,不少汽車領域相關公司做出了迴應。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四維圖新CEO程鵬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自消息發佈后,一直有人問我A、B是誰?我可以跟大家澄清,不是四維圖新。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速,但也會產生諸如未經授權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採集、網絡攻擊、駕駛自動化系統隨機故障等交通安全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大會上,中國一汽、大眾汽車、吉利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車企的一把手和眾多高管出席,同時「流量三巨頭」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再度聚首,並就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和風險做了相關分享,其中汽車數據安全成爲了眾多車企高管關注的重點。
「智能網聯技術將最大化滿足個人需求,將千車千面變為現實。」不過中國一汽董事長邱現東也強調,智能網聯技術給企業和用户帶來了安全管理的新課題和新挑戰,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內核。
L2級新車滲透率超55% 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快車道」
2024年1—6月,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到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0%。L3級及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加速。中國已確定首批9個聯合體,開展准入與上路通行試點工作。隨着智駕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也給了國內汽車公司巨大的機會。
記者注意到,流量「三巨頭」雷軍、余承東、周鴻禕再度聚首。作為站在前沿科技的企業家,他們是最先感知到下一個增長點的到來。雷軍表示,智能駕駛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靈魂,是汽車工業的必爭之地。為此,今年小米汽車快速出世,產能也在不斷地爬坡。
余承東則表示:「車聯網是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它是集合通信、基礎設施和汽車產業的融合。」
對此華為也正在加快步伐。「華為ADS 4.0將於2025年推出高速L3級自動駕駛商用及城區L3級自動駕駛試點,希望加快L3級自動駕駛標準的進程,推動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余承東説道。
北汽新能源似乎更加激進,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張國富表示:「2026年之后,北汽新能源將進一步推進L4級以上無人駕駛系統的量產應用。L4級別的無人駕駛意味着車輛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完全自動駕駛。此外,北汽新能源還將推出全自動泊車系統,實現車輛自主尋找停車位並完成停車操作,進一步提升用户體驗。」
事實上,各個車企都在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出,正是因為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正在重構。
「未來的技術風向是線控、芯片、操作系統、算力、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企業的軟件開發能力將遠遠超過硬件開發能力。比如無法使用OTA的汽車將失去競爭力,為此,整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全面重塑。」邱現東表示。
同時,在邱現東看來,企業的利潤池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軟件升級、服務訂閲、自動駕駛無人維護包括數據變現,從而形成新的模式,企業利潤增長點將發生轉移。」他説道。
顯然,智能網聯的到來也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未來汽車將向着可淨化的智能機器人方向發展,成為用户的「三手一伴」,即工作幫手、生活助手、掙錢能手和情感伴侶,為我們的用户帶來更多的價值。我始終認為新能源汽車只是序章,數字新汽車纔是真正的未來。
國安通報非法測繪 數據風險顯著增長
智能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而數據正是實現智能化的基石。隨着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守好數據確保安全,關乎到用户的權益,更關乎國家的利益。
據國家安全部消息,近年來,隨着國家安全機關加大對非法測繪活動的打擊力度,部分境外組織逐步轉向與國內企業開展所謂項目合作逃避監管,非法採集我國原始測繪數據,威脅我國家安全。
通報發出后,極氪、特斯拉、英特爾旗下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和四維圖新等國內外企業紛紛表態與非法測繪泄密一事無關。
程鵬表示:「我們是這個行業里面的國家隊,是最合規的一家公司。」此外,他還表示,「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跟各個相關部委把紅線畫好。第一,車不能被控制,數據不能泄露;第二,用户隱私要保護;第三,國家安全要保證。在這個紅線基礎上,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要把智能網聯車行業做大做強。」
有數據顯示,一輛智能網聯汽車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數據,不僅數量極大,而且涉及駕乘人員的出行軌跡、習慣、語音、視頻等關鍵信息,一旦遭受侵害會泄露個人隱私。除此之外,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延展,相關產業鏈涉及的數據將更加龐大。
「通過軟件驅動,系統劫持車輛的時候,《速度與激情》出現的場景有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通過飛機控制無數車輛到一個地方集結,形成某些不確定事件。」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然懋則這樣描述數據安全發生危機時出現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風險正在持續攀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安全所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柳彩雲此前表示:「近年來,汽車數據安全的攻擊路徑逐漸變多,最近我們監測工業領域數據安全風險情況,發現一個特點,汽車在數據泄露上屬於比較突出的行業,汽車領域中針對車企數據的勒索、數據的泄露、數據暗網交易的風險和事件頻繁發生。」
「智能網聯汽車具有強大的學習、分析、決策能力,形成龐大的信息和數據集羣,行駛過程中採集的環境感知數據涉及地理信息安全、車輛感知系統和控制系統,涉及交通安全,車內外傳感器設備涉及個人隱私安全,這些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供應鏈安全,越來越多地融入了汽車全鏈路和社會全方位的各個環節,成為國家和社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東風汽車總經理周治平分析道。
事實上,汽車領域的企業作為數據運營的主體,是數據安全的主體責任。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汽車的智能網聯發展趨勢,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適享受的同時,必須以保障用户安全利益為前提,這是汽車公司的責任,包括在車輛本身的主被動安全、智能化系統的可靠性以及通過信息數據的共享,還有個人隱私這方面的安全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
周鴻禕則認為,每個智能網聯車廠都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智能網聯車涉及的安全風險可歸納為車身網絡安全和車企網絡安全兩方面,其中,車身網絡安全主要包括車載終端及內部通信安全、網聯底層系統及通信安全、智能座艙系統安全,同時要滿足車輛出廠前安全合規要求;車企網絡安全主要包括生產環境的網絡安全、辦公環境的網絡安全、供應鏈網絡安全、與用户連接網絡的安全、連接車輛的運營網絡的安全等。」他表示。
分級分類、系統監管 新汽車亟須設置「安全鎖」
在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益民看來:合規關係到企業的長遠利益、品牌聲譽、產品聲譽,某種程度上是長期軟實力。對此,他分享了一些經驗。
「對所有數據進行分級分類,同時,不管如何使用訪問數據,審批、防火牆預警以及審計等一系列制度都會對它進行保障。不過真正還是需要投入具體的人力和財務來落實這些事情。」陳益民表示。
「同時,合規制度永遠是動態的,因為監管制度也在不停變化,業務形態也在不停變化,所以要不斷地反省以及發現問題,在執行過程中反饋不足的地方,要隨時改進和更新,適應外部和內部形勢發展需要,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陳益民説道。
德勤汽車行業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合夥人張震則認為,很多時候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只站在各自立場承擔本部門的安全和合規責任,但是其實應該更加系統性地識別公司存在的各方面風險。在此情況之下,張震建議,企業是需要一個監控和評估模型定期對整個企業合規現狀進行掃描。
另外,張震也提到,企業的安全合規部門到底願意採取積極主動型,還是被動合規也非常重要。他表示:「被動型是指承擔自身最基本的義務,比如法律法規解讀以及解答相關業務部門的合規諮詢合規問題。積極主動型是指可以主動給企業劃定基線,甚至合規部門能夠主動以項目模式參與到業務日常中,給業務一些具體執行建議和評估結果。」
不過在張震看來,安全合規組織的管控模式到底集中還是分散。沒有標準答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模式來定。
另外,張震還提到,合規背后往往是複合型人才的渴求,這些複合型人才既需要懂業務又需要懂法規。「國內整個汽車行業大家都感受到這幾年人才流動非常快,對企業很多安全和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擾。」張震表示。
必維集團汽車網絡安全全球主席申章則強調,員工安全意識培訓非常重要,員工是網絡安全防護的重要踐行者,很多網絡安全事故跟員工疏忽、員工網絡安全意識缺乏、惡性行為密不可分。「把技術做得非常紮實很重要,但我們也要考慮到人為因素,企業內部安全管理和員工安全意識都是需要關注的。」
東軟集團聯席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蓋龍佳表示,主動式安全、一體化防護安全大家都在談,但這不是某一個公司能做的,還是需要整合生態,一起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這個行業,網絡需要廣泛連接,安全無處不在,需要智者問道,強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