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5 18:42
轉自: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10月18日凌晨,小馬智行(Pony.ai)正式公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PONY」。高盛、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華泰證券為其擔任主承銷商。根據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小馬智行擬發行不超過9814.95萬股普通股。
大約兩周前,備受矚目的特斯拉「We, Robot(我們,機器人)」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活動正式舉行。特斯拉的Robotaxi車型Cybercab正式掀開面紗。這場被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稱作「載入史冊的一天」的發佈會,讓Robotaxi再度成為全球焦點。
特斯拉徹底引爆Robotaxi行業、小馬智行衝擊「全球Robotaxi第一股」……近期Robotaxi行業可謂利好消息不斷,這不僅展現了自動駕駛賽道回暖,更讓外界看到了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曙光。業內人士認為,高階自動駕駛即將迎來其「iPhone時刻」。
招股書中的商業化潛力:營收大增、虧損收窄
招股書顯示,2022、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營收規模分別為6839萬美元、7190萬美元和2472萬美元,累計營收超過1.65億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營收規模最高的L4自動駕駛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小馬智行營收連年增長,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規模同比增長101.2%。與此同時,其淨虧損則在明顯收窄。這無疑是其Robotaxi業務跨入商業化落地的有力證明。
衆所周知,自動駕駛研發投入巨大,是一個十分「燒錢」的領域,在步入商業化之前,虧損勢必呈現增勢。而令人欣喜的是,小馬智行的淨虧損已呈現出逐漸收窄的趨勢。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3年,小馬智行調整前淨虧損分別1.48億美元和1.25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調整前虧損5178萬美元,同比下降25.6%。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及受限現金總額為4.73億美元(約合34.37億元人民幣),資金充裕。小馬智行方面預期,這能夠保障公司安全穩定運行5年左右。
過去數年間,小馬智行已經獲得了眾多知名機構和主機廠的青睞。在IPO前,小馬智行經歷了7輪融資,涉及金額超13億美元,背后的投資方除了招商局資本等國央企,豐田汽車、一汽集團等一流車企,還有紅杉中國、IDG資本、五源資本、CPE源峰、富達資本、凱雷投資集團等知名VC,以及來自中東的資本支持。豐田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戰略投資人,紅杉是最早和持股比例最高的財務投資人。
「賺不到錢」是過去資本市場對自動駕駛賽道的最大擔憂,而小馬智行招股書披露出來的健康財務數據,以及其反映出來的商業化潛力,無疑為自動駕駛行業增添了更多信心。
除小馬智行外,今年還有包括Momenta、縱目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在進行上市工作,自動駕駛賽道再現熱潮。
其實這已不是資本市場上的第一輪自動駕駛熱潮。早在數年前,自動駕駛就多次成為資本的寵兒。
不同的是,過去的融資熱,是各家自動駕駛企業亟需補血續命;而本輪IPO熱潮所展現出來的則是,這些企業在為即將降臨的商業化新階段儲備彈藥。
Robotaxi商業化落地曙光初現
車企巨頭特斯拉為何現在要擠進Robotaxi這一賽道?多個自動駕駛頭部玩家又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
行業普遍認為,汽車產業的下半場是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智能化,而Robotaxi又是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甚至被譽為「自動駕駛皇冠上的明珠」。
Robotaxi賽道對於投資人來説有多重磅?華爾街分析師稱,投資者可能要開始將特斯拉看作一家「未來出行」公司,而非車企,進行重新估值,這反映在該公司宣佈計劃推出Robotaxi后,股價上漲了11%。
一臺兩年后才量產的Robotaxi車型發佈,就可以大幅撼動全球市值第一大車企的股價,其意義可見一斑。
其實從Robotaxi 在資本市場上的幾度浮沉,不難看出它的商業化進展確實經歷了波折。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監管限制一直被視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過時至今日,局面已經發生變化。
在技術方面,業內普遍認為,自動駕駛技術已經不再是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限制因素。小馬智行CTO樓天城也表示,當下自動駕駛已經沒有了技術阻礙,技術進程已經過半。
在和賺錢息息相關的成本方面,過去單台Robotaxi改裝車成本高達數十萬美元,研發投入過大,也造成盈利難度較高。在小馬智行等行業核心參入者的推動下,通過技術突破、供應鏈優化,以及規模效應,激光雷達成本、人力成本、整車成本等均大幅下降。
同時,隨着車企、自動駕駛、運營平臺「金三角」模式基本確立,運營效率優化也促使Robotaxi單位服務成本逐步下降。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目前無人駕駛車輛成本已降至20萬元以下,有望帶來運營服務成本的顯著降低。以百度旗下蘿卜快跑為例,搭載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的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整車成本相較於5代車直接下降60%,價格已下探至20萬元。
監管層面也在不斷發力。
當前,政府已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置於戰略高度,國內主要一二線城市已在政策維度開放試點准入,監管積極開放,擴大路測範圍,並探索產品准入和商業化運營的初步規則定義。機構調研顯示,截至2024年6月,已有51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範政策,其中,武漢、北京、重慶、深圳、廣州、杭州、上海等七座城市向多家企業發放了無人車資質,先后進入全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提及,將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法規,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保險等法律法規修訂,建立健全高級別自動駕駛監管制度,加快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標準制定。
頂層設計的重視,無疑再為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先行者小馬智行:明年實現單車毛利轉正
行業的發展,最離不開的是玩家們對商業化落地的加速推進。
成立於2016年的小馬智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Robotaxi入場者。現在看來,小馬智行還將成為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先行者。
2018年底,小馬智行推出中國首個Robotaxi服務小馬智行(PonyPilot),併成為全球極少數實現全無人駕駛,真正引領全球Robotaxi向大規模量產和商業化進程的公司。
同時,小馬智行也是中國首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均取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公司。截至目前,其Robotaxi已累積超335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其中包括近400萬公里無人駕駛路測里程。
汽車行業中,規模效應一直是賺錢的「真理」,在Robotaxi領域里,規模效應同樣是商業化落地的重要推動力量。
目前,小馬擁有250多輛Robotaxi。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馬智行(PonyPilot)」App註冊用户數超22萬,半年內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達成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的關鍵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馬智行以千台級規模的目標迅速推動自動駕駛前裝量產,並與合作方一起正向開發第七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和車輛平臺。
以小馬智行與豐田的量產合作為例,雙方將在2025至2026年在國內一線城市投放千台規模的鉑智4X Robotaxi車輛,由廣汽豐田的新能源產線生產,為公眾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當前備受推崇的車企、自動駕駛、運營平臺「金三角」模式的確立,也有小馬智行的實踐。
一方面,小馬智行與國內外多家頂級整車廠達成戰略合作或成立合資公司,企業包括豐田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等,從正向研發、產線建設、供應鏈搭建、產品公告、道路測試等方面,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實現規模化的量產和服務落地。
另一方面,小馬智行合作和接入的第三方出行平臺、出租車運營商包括如祺出行、支付寶、高德打車、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團等,規模和數量遠遠領先行業,為Robotaxi車隊和服務大規模落地開闢市場和用户基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Robotaxi服務將於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全球市場規模在2025年預計將達到2.9億美元,到2030年進一步達到666億美元。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Robotaxi市場,其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和2030年達到2億美元和390億美元。
而作為先行者的小馬智行,則很可能會早邁一步。小馬智行方面預計,2025年將實現單車運營盈虧平衡(毛利轉正),開始邁向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
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業務負責人張寧表示,「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Robotaxi投放量在1000台時,運營纔會達到盈虧平衡點,越過這個點,每增加一臺車輛我們的成本會更低,毛利率會更高,進入正向的不斷自我造血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