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誰,會是特朗普交易最大贏家?

2024-10-25 17:25

 

摘要:特朗普1.0時期,小盤股先跑贏,后跑輸。

太長不看:

近十年,羅素2000跑贏羅素1000最具代表性的三個時點分別是2016年底的「特朗普1.0交易」、2020年底美國大流行好轉,以及今年7月底的「大小切換」。

2016年「特朗普交易1.0」經驗來看,小盤股先跑贏,后跑輸,原因在於減税帶來的大多數收入增長都歸於大公司,大公司也更有動力進行回購和派息。

若特朗普再次上任,在減税和中性利率上升的邏輯下,大盤科技股更具備跑贏的實力。

小盤股的「春天」來了

今年下半年以來,以Mag7為代表的大盤股引領市場格局開始改變。繼7月底那輪「大小切換」后,9月以來小盤跑贏大盤的場面再度上演。

 

近十年,羅素2000跑贏羅素1000最具代表性的三個時點分別是2016年底的「特朗普1.0交易」、2020年底美國大流行好轉,以及今年7月底的「大小切換」。

 

小盤股何以跑贏?

從業績上看,不論是絕對水平還是增速,小盤股EPS都無法媲美大盤股;

 

從估值上看,標普500、納斯達克100、羅素2000等TTM市盈率也相對接近,小盤股並不存在顯著低估現象;

 

那麼小盤股為什麼能吹響反擊號角?

一種聲音認為是在「補漲」

另一種認為是在炒作特朗普上臺后的「減税」措施。

但減税真的能利好小盤麼?

我們不妨從特朗普「1.0"時代尋找答案。

Trump任期1.0:小盤股先跑贏、后跑輸

從2016年「特朗普交易1.0」經驗來看:

特朗普上臺后的一個月內,小盤股引領市場;行業層面上,金融、材料、能源股領漲。

然而在特朗普的整個1.0任期,大盤是最終的勝利者;行業層面上,科技板塊遙遙領先,特朗普任期前期領漲的工業、能源、銀行等板塊,后期韌性均不足,四年的「成績單」甚至差於大盤。

這樣的結果很讓人費解。

特朗普2017年底簽署的TCJA減税條款,意在降低企業負擔,對大公司實行永久性減税,對小企業實行臨時性減税。

相對而言,大企業本身避税途徑就更多,税賦對經營的壓制也不如中小企業顯著,那麼TCJA對中小企業的提振作用應當更大,可為什麼最終跑贏的反而是大盤股?

也許,市場定價的是綜合回報

一種解釋是,税費普減的確為股市帶來增長動力,但大多數收入增長都歸於大公司,大公司也更有動力將增量利潤用於股票回購和分紅派息。

 

 

從行業上看,TCJA出臺后(2018-2019年)美股分紅回購規模的增長主要由消費、科技、工業等板塊貢獻。其中,科技板塊同時實現股價上漲、分紅上升、回購增加,是特朗普任期1.0時期內的最大贏家。

 

特朗普2.0時期,依舊是科技跑贏?

回顧過去兩年的高利率時期,大盤科技股之所以多數時間能跑贏,市場真正定價的是其在高利率環境下的成長能力。

一來,大盤股比小盤股的融資方式更廣泛,利率上行時可以通過減少間接融資、增加與利率相關性不高的股權融資來持續滾動資金鍊;

二來,大盤股有更多的現金儲備,高利率環境下既可以補融資的空缺,又可直接進行現金投資。

資金鍊得到保障,也允許大盤股繼續擴張,做資本支出、技術研發等,成就更大的「比較優勢」,帶來Mag7本輪AI浪潮下的超額收益。

先前科技股已經證明了自己,若未來特朗普2.0讓美國陷入二次通脹,中性利率將進一步抬升,那麼就更有理由相信大盤科技股能夠跑贏。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