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4 20:42
來源:YOUNG財經漾財經
騰訊是否應該披露投資業務的ESG信息?
作者:樊博
去年4月,騰訊對外發布2022年ESG報告,儘管有諸多兩點,但並未在報告中,將自身龐大的對外投資體現出來。根據騰訊2022年報,截止2022年末,騰訊對外投資共8199.75億元,佔其總資產一半以上。騰訊對外投資是其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騰訊應該在報告中披露其投資業務的ESG信息。
一年過去了,騰訊仍然未對其龐大的對外投資進行ESG披露。
作為中國市值第一的企業,騰訊的ESG報告將會起到領軍者的作用,對其他具有龐大投資業務的企業有重大的借鑑意義。因此我們應該以建設性前瞻的視角去分析騰訊的「ESG報告」內容,以期推動行業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內有更積極的行動。
減碳優等生騰訊
騰訊在港交所上市,擁有眾多國際投資者,因此在ESG披露方面,較國內其他企業更早一些,2023年ESG報告是騰訊發佈的第八份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騰訊花了不少篇幅講述騰訊減碳的成果。碳排放是每家企業都會產生的負外部性,因此騰訊在報告中較為詳細地披露了碳排放數據。
碳排放數據分為三類,範圍一、二、三。範圍一碳排放指的是騰訊直接產生的碳排放,如,範圍二值得是騰訊間接產生的碳排放,主要是用電以及取暖產生的碳排放,範圍三則是騰訊供應鏈所產生的碳排放,一共有15項。2023年,騰訊共披露了其中9項,包括外購商品和服務、資本商品、燃料和能源相關活動(非範圍一和二)、上游運輸和配送、運營中產生的廢物、商務旅行、僱員通勤、上游租賃資產、下游租賃資產。
騰訊ESG報告顯示,2023年騰訊ESG披露的範圍一碳排放從上一年的17.2萬噸增加到了27.5萬噸,範圍二碳排放從上一年的265萬噸下降到256萬噸。披露的排放總量(範圍一、二、三總和)也有所增加,從2022年573.9萬噸,提高到了579.3萬噸。
騰訊2023年的排放總量有所增加,這是因為騰訊仍然在不斷擴張。但騰訊的每收入單位的温室氣體排放總量明顯下降,每百萬收入碳排放從10.4噸下降到了9.5噸。
能源轉型方面,騰訊2023年購買了60.4萬兆瓦時的綠電,相比2022年增加了79.6%。除對外購買綠電外,騰訊自身也在建設可再生能源,截至 2023 年末,騰訊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設施總裝機容量達52.2兆瓦,相比2022年增加了166.3%。總體而言,騰訊可再生電力佔比從2022年的7.2%提升到2023年的12.4%。此外,騰訊還在在2023年首次進行了自然風險評估,分析業務運營對於自然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依賴、風險以及機遇。
在報告中,騰訊對外展示了自身產生的正外部性,即騰訊的業務對世界產生的益處。這些內容包括綠色支付,騰訊稱隨着移動支付的普及以及綠色支付理念的傳播,綠色支付成為社會低碳轉型的組成部分。騰訊還指出,使用電子發票、電子登機牌,替代紙質票據;提供線上服務,例如在線醫療和生活繳費,以減少線下出行的碳排放。這些都是騰訊業務本身所帶來的減碳成果。
除了致力於自身減碳外,騰訊還提供資金支持眾多減碳新技術。
在報告中,騰訊稱爲了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發起了「碳尋計劃」。這一計劃從2023年3月開始啟動,首期聚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 以及基於技術的碳去除解決方案。
騰訊還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探索減碳的新技術,在報告中,騰訊稱正與冰島CarbFix公司合作,探索新型碳封存技術在中國的應用。該技術將二氧化碳捕獲並溶解在水中,注入玄武岩層中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礦物質。騰訊還與與南京大學合作研發輻射製冷技術,用於冰川保護。
以上種種都表明,騰訊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是減碳以及綠色轉型方面最優秀的幾家企業之一。
騰訊是否應該披露投資業務ESG信息?
騰訊在ESG報告的開頭,對騰訊的業務進行了介紹。稱騰訊是互聯網科技公司,還提供雲計算、廣告、金融科技等一系列企業服務。
這個描述並不完整。2016年,馬化騰在給合作伙伴的公開信中,稱騰訊過去幾年專注做連接,把「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堅持去中心化,即騰訊在互聯網諸多領域不再直接擴張,轉而選擇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這些領域。
半條命的説法,在騰訊的財報中也能體現。
根據騰訊2023年財報,騰訊截至2023年底的總資產為15772億元,其中投資組合約為7016億元,佔騰訊總資產的44.5%。騰訊的投資仍然是騰訊的半條命。
騰訊投資的觸角遍及了國內外的互聯網各個領域,投資的公司包括拼多多、貝殼、富途、滴滴、唯品會、蔚來、B站、知乎、Spotify、快手、keep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公司,但騰訊幾乎沒有在ESG報告中體現這半條命的存在,僅在關心員工成長部分,提到「對外培訓資源提供給子公司,投資公司及合作伙伴」。
在騰訊ESG報告的最后,騰訊羅列了這份報告所參照的披露標準,包括港交所發佈的《ESG報告指引》、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發佈的GRI Standard、聯合國契約組織十大原則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其中港交所的披露指引,要求企業在報告中解釋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的匯報範圍,及描述挑選哪些實體或業務納入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的過程。騰訊在報告中稱,在匯報邊界識別過程,基於運營控制權、運營當地的法規、財務重要性等原則,就ESG報告覆蓋範圍進行了評估及分析,確保本報告能反映本公司的ESG影響及績效表現。
事實上,港交所的指引並未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區分,騰訊的披露並不違反港交所的指引。但騰訊所採用的SASB披露框架則將企業分為77個行業。騰訊在報告中僅採用了其中的TC-IM類別,即互聯網媒體與服務行業,並未對其投資業務進行描述。
2017年,馬化騰曾表示,騰訊在做投資看很多項目,基本每一個都會發現沈南鵬的團隊早在1~2年前就已經進入。沈南鵬所在的紅杉,在SASB框架中屬於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投資銀行及中介業務),這意味着騰訊採用的披露框架中,有對其投資業務進行披露的類別,只是並未採用。
SASB考慮到了一家企業涉足諸多行業的情況,在其介紹中稱,企業使用SASB框架進行披露時,應確定哪些行業標準和哪些披露主題與其業務相關,以及要報告哪些相關指標。一般而言,企業應使用77個行業分類中確定的與其主要行業相關的SASB 標準,但若是在多個行業中擁有大量業務的公司,應該參考並考慮其他行業的披露指標及其適用性。
騰訊並未在報告中披露其投資業務的ESG信息,也沒有説明其不披露相關信息的原因。
騰訊是否應該披露對外投資業務的ESG信息呢?
騰訊應幫助投資企業ESG轉型
騰訊的投資業務在國內外諸多領域都有所涉獵,這些企業在ESG轉型方面並非都有經驗。
以騰訊投資在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為例,截至2023年底,騰訊持有A股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企業包括中國聯通、世紀華通、中文在線、永輝超市、博思軟件、星環科技六家上市公司。
這六家企業中,僅中國聯通與世紀華通對外發布了ESG報告,其余四家企業發佈的都是社會責任報告,在報告中幾乎沒有實質內容的披露。並非發佈ESG報告就表明一家企業的管理符合ESG理念,但對外披露是ESG的應有之意。
騰訊在A股的投資並不算多。其對外投資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美股、港股上市公司,以及大量的仍未上市的企業。美股及港股的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有相關的ESG披露要求,因此這些企業的ESG披露可以得到公眾的監督。但騰訊所投資的大量的仍未上市的企業,非常需要騰訊這樣的龍頭企業,對他們進行ESG業務培訓,也需要騰訊以股東的身份,促進這些企業踐行ESG理念。
與督促存量的投資企業披露ESG信息相比,更為重要的是,騰訊擴張的腳步並沒有停止。儘管對外投資的腳步較前幾年已經明顯下降,騰訊依然是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最活躍的投資方,2023年對外投資數量為38起,總金額183.16億元,投資主要集中在企業服務(包含人工智能)、遊戲、醫療健康、汽車交通等領域。因此騰訊總結並制定一套ESG投資理念,至關重要。
從ESG報告來看,騰訊在ESG方面很優秀,除了披露減碳方面的信息,在隱私保護、員工平等發展等方面也都進行了詳細的披露。但佔騰訊業務大頭的對外投資,在ESG報告卻沒有體現。從成為標杆企業的角度出發,騰訊是否應該披露對外投資業務的ESG信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