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3 18:50
作者:永遠好奇的石頭
沃倫·巴菲特曾説:「我來告訴你,我為什麼喜歡香菸生意。它只花了一分錢製造,卻能賣一美元。它讓人上癮,而且品牌忠誠度很高。」
在美國,從1928年的經濟繁榮期到1932年的衰退期,菸草類的零售量只有平均每人1美元的下降率,從26.23美元略降至25.29美元。
《華爾街日報》的老闆巴倫過世后,他的繼承人休·班克羅夫特曾經私下對人説,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后,他只買了3種股票:通用汽車、派拉蒙電影公司和美國菸草公司。他指出這樣做的道理:美國人即便負擔不起車子,也要開車,不該看電影的時候也照樣上電影院,爲了買香菸幾乎什麼都可以不要。他説過:「假如你想賺錢,要挑一個可靠的壞習慣。人在年頭不好的時候會放棄很多必需品,卻絕不會想到要戒掉自己的壞習慣。」
01
伯克希爾的菸草簡史
① 1980年:美國雷諾茲菸草控股公司(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簡稱「RJR」)
1980年3月,美國通脹率達到14.8%的峰值。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大幅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但許多市場參與者仍持謹慎態度,包括巴菲特。
從1980年開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開始增持雷諾茲菸草(現為英美菸草公司的一部分)的股票。
1980年致股東信
1981年致股東信
1982年致股東信
1983年致股東信
巴菲特繼續出售RJR股份,扣除持有幾年所獲股息,該股收益約為27%。1985年,菸草巨頭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Inc.)收購通用食品公司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通用食品公司的投資收益增加了3倍以上。
② 1982年:貝尤克雪茄公司(Bayuk Cigars Inc.)
1981年12月21日,貝尤克雪茄公司股東批准了一項在一年內徹底清算公司的計劃,包括計劃將其雪茄業務資產出售給史偉莎(Swisher,當時為美國玉米產品公司「American Maize-Products Company」的子公司)。
第二天,聯邦政府就對這筆交易提出反對,稱這將大大減少雪茄製造和銷售領域的競爭,明顯違反了1914年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貝尤克市場佔有率
1982年3月,爲了避免激怒政府,同時繼續執行清算計劃,貝尤克轉而將其加維雪茄(Garciay Vega)品牌和相關資產出售給通用雪茄(Culbro Corp)。同月,巴菲特開始購買貝尤克的股票,這些股票在政府最初的反對下被拋售,最終在4月底前持有5.7%的股份。
同年9月,美國玉米產品公司起訴貝尤克違反了他們最初的協議,並要求賠償600多萬美元的費用、開支以及懲罰性和非特定損害賠償金。
儘管存在法律懸而未決的問題,貝尤克還是出售了其剩余的業務和資產,並在接下來的4年里進行了一系列分配,清算為巴菲特和伯克希爾股東帶來了超過2.5倍的初始投資回報。
③ 1989年:雷諾茲· 納貝斯克(RJR Nabisco)債券
1985年,雷諾茲菸草公司以49億美元收購了納貝斯克,成立了雷諾茲·納貝斯克。三年后,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 (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簡稱「KKR」)進行了臭名昭著的杠杆收購。儘管現金轉換率高、資本密集度低,但雷諾茲·納貝斯克揹負着鉅額債務,1989年,該公司的債券交易價格處於極低水平。
一年之內,巴菲特就投入了4.4億美元購買收益率為14.4%的債券,並在1990年致股東的年度信中寫道:
華爾街並不在意這些區別,通常情況下,華爾街對一個想法的熱情並不與其價值成正比,而是與其產生的收入成正比。那些不在乎的人向那些不思考的人出售了大量垃圾債券——而這兩種人都不缺。
垃圾債券仍然是一個雷區,即使如今的價格往往只是發行價的一小部分。正如我們去年所説,我們從未購買過新發行的垃圾債券。(唯一可以購買這些債券的時間是沒有「y」的日期)然而,既然現在這個領域一片混亂,我們願意關注它。
就雷諾茲·納貝斯克而言,我們認為該公司的信譽比一段時間以來普遍認為的要好得多,而且我們獲得的收益以及資本收益潛力足以彌補我們承擔的風險(儘管這遠非零)。RJR以優惠價格出售資產,增加了大量股權,總體而言經營良好。
雖然巴菲特並不介意持有這些債券,但雷諾茲·納貝斯克在第二年就按面值贖回了所有垃圾債券,為伯克希爾帶來了約1.5億美元的利潤。
④ 1993年:美國無煙菸草公司(UST)
1993年4月,伯克希爾收購了UST的大量股份。這筆交易的具體細節有些模糊,最初的説法認為伯克希爾的持股比例可能接近5%,根據當時的股價,這部分股份的價值約為2.9億美元。
當時UST是美國口腔菸草市場的主導者,資本需求極低,並且在所有大型上市公司中擁有最高的營業利潤率之一,但巴菲特的持股可能與評估基本面和長期持有計劃關係不大,而更多的是與購買的時機有關。
巴菲特購買UST
巴菲特購買UST
購買時正值「萬寶路星期五」,菲利普莫里斯的行動導致整個行業大幅拋售——甚至包括沒有直接接觸香菸的UST。
有趣的是,UST從未在巴菲特致股東的年度信中被列為可交易證券,也沒有特別提及購買或隨后的出售,這表明持股少於5%,並且確實是巴菲特抓住的短期機會,UST最終在2009年被奧馳亞收購。
⑤ 2003年:麥克萊恩(McLANE COMPANY, INC.)
2003年5月,沃爾瑪宣佈將旗下的麥克萊恩公司出售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麥克萊恩是美國最大的供應鏈服務公司之一,目前擁有超過2萬名員工,服務於超過11萬家便利店、大型超市、藥店和連鎖餐廳。
沃爾瑪出售麥克萊恩
作為美國最大的便利店消費品供應商之一,麥克萊恩也是最大的菸草產品批發商之一。事實上,奧馳亞的文件中稱,它是其最大的淨收入來源之一:
麥克萊恩佔奧馳亞收入
2022年,麥克萊恩佔奧馳亞淨收入的約23%,根據奧馳亞報告的數據進行粗略計算,麥克萊恩與奧馳亞運營公司相關的批發量可能僅佔行業總批發量11%。雖然這家伯克希爾旗下的實體業務多元化且並不完全依賴菸草產品,但它實際上是菸草行業的巨頭。
02
巴芒談菸草
① 1997年股東大會:
股東:我叫邁克爾·胡珀,我來自內布拉斯加州大島,我為伯克希爾發行B類股票鼓掌。
我的問題是關於菸草類股票的,最近菸草類股票遭到了打壓,伯克希爾有沒有持有這些股票?這些股票中有沒有一些變得特別有吸引力?具體來説,你能否告訴我們你對UST菸草公司有什麼看法?
巴菲特:我們不會就我們現在擁有的股票發表任何評論,以前我們持有過菸草公司的股票,但我們持有的規模從來都不大,雖然這有可能是一個錯誤。但有人以前曾寫信問我,我們是否應該持有菸草公司的股票。
我們在布法羅擁有一家報紙《布法羅新聞報》,這張報紙會為菸草公司做廣告。查理是一家大型倉儲式連鎖商店好市多公司的董事,好市多是廉價超市,他們賣香菸。
通過我們全資擁有的子公司,我們也成了菸草銷售過程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對待菸草公司股票的策略一直是,如果從投資角度看它們是有吸引力的,我們就會投資它們。
但幾年前我們曾經作出一個決定:我們不會收購菸草生產企業,我們曾經有一個收購菸草生產企業康伍德的機會,后來這家公司經營得非常好。當時我們坐在孟菲斯一家酒店的大廳里談論這家企業,最后決定不買。
芒格:我們不買不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做不好,我們知道它將會做得很好。
巴菲特:我們知道它將會做得很好。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會為菸草公司做廣告、願意投資出售菸草的超市或者7-11便利店卻不投資菸草生產公司呢?我無法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
我只知道,菸草生產公司會讓我煩惱,而其他公司不會。我敢肯定,其他人在跟菸草行業劃清界限這個問題上和我們的做法不同。
因此,我們從沒大舉投資菸草公司股票這是事實,並不因為它們是人們抵制的行業。而只是因為,從整體看菸草公司未來的前景讓我們覺得非常不舒服(大規模訴訟/道德譴責),以至於我們不想大規模投資它們的股票。
②2005年股東大會:
巴菲特:是的,我們在過去的會議中提到了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做的事情。我們會持有一些公司的股票,而我們卻並不想擁有整個公司。
我不確定這一邏輯是否完美,但我們不會在擁有一家菸草公司的股票上遇到麻煩。你知道,我們不想生產香菸。
我們可能擁有一家銷售香菸的零售公司。我的意思是,這涉及各種各樣的層次,但有些東西我們不想擁有,也不想對他們的業務負責,不過我們擁有他們的股票或債券卻沒有任何問題。幾年前,查理和我去了孟菲斯?
芒格:是的。
巴菲特:是的,我們被邀請了下來,我們看了一家菸草公司康伍德,它生產的SNUFF嚼煙產品完全合法,就經濟效益而言,它可能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企業之一,它現在仍然做得很好。
我們去了一家酒店,在房間里遇到了做這門生意的人,他們都是非常正派的人。他們向我們描述了生意,然后我們就下樓了。我記得,我們坐在大廳里,決定我們不想涉足這一行業。
你知道,在這種事情上,很多事情並不完美。我的意思是,我確信《布法羅新聞報》上可能會有一些出售投資服務的廣告,或者一些如果我知道這些人或他們在賣什麼的話,我會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此外如果你擁有一家大型零售機構,一家銷售大眾商品的零售商,你知道,當你認為你自己不應該吸菸或者你的孩子不應該吸菸時,它們也可能會去賣香菸——它們並不完美。
但我們已經拒絕了一些機會,最戲劇性的是,這讓我們走了大約1000英里,但最終面對的是我們不想擁有它的事實。查理,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芒格:不,但這很有趣,因為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我們當時年輕又貧窮。而且,我們都是普通人。我感覺我們看到了:就像把1億美元放在一個蒲式耳籃子里,然后在我們離開的時候把它點着了。我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沒有任何困難,但我內心隱隱作痛。
03
少賺260倍的康伍德
巴菲特稱其為「我見過的最好的企業之一」,芒格稱其為「我見過的最好的交易」,普利茲克購買了它,並賺取了大約260倍的回報。
康伍德(Conwood)美國第二大無煙菸草製造商。1984年,其管理層取消了兼併計劃。彼時,康伍德急需找到一個友好的買家,他們必須在公司被惡意收購之前,找到潛在的買家,他們想到了傑里·塞斯洛。
塞斯洛是一位人脈廣泛的會計師出身的投資者,是Resource Holdings(簡稱「RH」)的普通合夥人。RH為地球上一些最聰明的人提供資金,同時它還提供交易諮詢服務,康伍德聘請RH來尋找友好的買家。其中,伯克希爾是潛在買家之一。
為什麼是伯克希爾?因為巴菲特和芒格曾擁有過雷諾茲菸草公司的股票,瞭解菸草的生意模式並且喜歡它。巴菲特曾説「菸草製作成本1分錢,但賣1美元,會讓人上癮,並且品牌忠誠度非常高。」
巴菲特和芒格對康伍德的看法:
巴菲特:「我見過的最好的企業之一。」
芒格:「這些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康伍德的數據(1972-198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
銷量增長:6%
價格上漲:8%
菸草收入:14%
淨利潤:16%
現金轉換率:約100%
實際上,康伍德完全可以和巴菲特與芒格最喜愛的喜詩糖果做一個對比:康伍德和喜詩(1972-198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
單位增長:6%vs3%
價格上漲:8%vs9%
收入增長:14%vs12%
淨利潤:16%vs12%
現金轉換率:約100%
此時傑伊·普利茲克登場,普利茲克和塞斯洛有着歷史。塞斯洛曾是普利茲克在皮特·馬維克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
當塞斯洛離開皮特后,他成爲了普利茲克的交易搜索員,普利茲克也是RH的一位重要投資者,傑伊聽到了康伍德的提案,他的反應是:「他非常快速地接受了。」購買價格為3.5億美元(淨價)。
對價:4.01億美元
減去淨現金:5100萬美元
購買價格:3.5億美元
EV/EBIT(LTM):6.7倍
EV/EBIT(NTM):6.5倍
普利茲克是如何做這筆交易的:
1.2億美元的長期貸款
2.1億美元的債券
20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
3.5億美元的購買價格
① 為什麼康伍德是完美的杠杆收購?
因為康伍德有定價權,收入增長約15%,100%的收入轉換為現金,同時康伍德還具有以下特點:
不受經濟衰退影響
較少受到訴訟影響(在當時)
零售業商品毛利回報率(GMROI)最高的 SKU
② 定價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普利茲克將康伍德的核心市場列為首選:非濕鼻菸。自購買之日起,非濕鼻菸單位銷量在下降,然而每年10%的價格上漲,也讓普利茲克在6年內還清了所有杠杆收購債務。
③ 交易結果如何?
康伍德每年提高價格,一直持續了二十年,然后普利茲克以3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康伍德,結果如下:
購買(1985年):2000萬美元
銷售(2005年):36億美元
股息(估計):15億美元
TPVI:260X
IRR:49%
04
巴芒論康伍德
① 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
股東:請問在過去10年里,您和沃倫·巴菲特學到了什麼新東西?請您和我們分享一下,謝謝。
芒格:我父親有位朋友,他經常説:「多少年來,人一點沒變,原來什麼樣還是什麼樣。」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也很合適。年輕的時候,我們已經學會了最基本的道理。后來,我們只是一直在實踐這些道理。
如果説我們新學到了什麼道理的話,我們更懂得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些投資,本來能賺大錢,但我們覺得我們不該做,就放棄了,我們一點也不覺得后悔。
沃倫·巴菲特講過,美國第二大的嚼煙公司康伍德曾經找過我們,希望把公司出售給伯克希爾。我一眼就看出來康伍德公司特別賺錢,我也很清楚嚼煙的危害比普通香菸的危害小很多。我對康伍德公司的人印象也不錯,他們都嚼自己公司生產的菸草。這可能是他們的公司文化吧,不嚼煙可能難以融入公司。他們使用自己的產品,給人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我和沃倫商量了一下,説道:「沃倫,這麼賺錢的公司打着燈籠都找不着啊。嚼煙是合法的產品。他們開的價格也合適。但是,我們不能買這家公司。」我們放棄了。別人買了下來,很輕松地賺了幾十億美元。
錯過了康伍德公司,我一點不后悔。很多事情是完全合法的,但我們認為我們不應該做。
② 在2017年「每日期刊」年會后,芒格迴應投資者:
股東:查理,您説過,您遇到過的最好的一筆交易之一是一家生產鼻菸的公司,能否詳細講講這筆交易?
芒格:康伍德公司,它生產的是一種令人上癮的產品,用上之后很難戒掉。這家公司是市場份額第二大的,公司里的人都相信自己的產品,他們每個人都嚼煙。
這家公司的盈利數字漂亮極了,財務上一點問題沒有,特別賺錢。它生產的嚼煙引發癌症的概率大約是傳統香菸的5%,但還是能引發癌症。生產這種產品,確實能奪走無辜的生命。
這是沃倫和我兩個人見到過的最賺錢的一筆交易,絕對錯不了,最終我們還是放棄了。悄悄地來,悄悄地走。當時,傑伊·普利茲克(Jay Pritzker)負責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信託基金,他毫不猶豫地大筆投資了這個機會,賺了二三十億美元。
你説,我們本來可以輕松賺到二三十億美元的,沒賺到,我們遺憾嗎?一點兒都不遺憾。我們為此后悔過嗎?一點兒都不后悔。明知是一種可能奪走人命的產品,我們最好不賺這個錢。為什麼要賺這個錢?
話說回來,如果只是股市中的一隻有價證券,那麼我們認為自己不必揹負這種良心的譴責。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子公司的話,那我們不能接受,我們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