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浙商證券「出海」遭「雷擊」,誰是風浪中的掌舵人?

2024-10-23 20:39

浙商證券「出海」遭「雷擊」

券業行家,事實説話。

歡迎留言,如果認同,請傳播正能量。

自香港證監會的監管通報,宛如一道閃電,劈中了出海多年的浙商證券。

在港「分舵」,遭雷霆之怒

10月15日,香港證監會對浙商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為避免混淆,下稱「浙商國際金融」),開出了今年以來首份涉及中資券商在港機構的監管罰單。

香港證監會指出,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間,三個客户帳户進行了23,370項自我配對交易。浙商國際金融沒有設立有效的持續監察系統,以偵測及評估客户帳户內的可疑交易模式,導致未能偵測出大部分該等交易。

此外,存入兩個客户帳户內的款項與其所聲明的財政狀況並不相稱。而浙商國際金融沒有備存相關查詢紀錄。

香港證監會指出,浙商國際金融未能勤勉盡責地監察其客户活動,以及未能設立充足而有效的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制度和監控措施;認定其存在「可能會損害公眾對市場的信心和破壞市場的廉潔穩健」的嚴重缺失。

鑑於浙商國際金融此前沒有違規記錄;並且配合監管,同意委聘獨立檢討機構來檢討其內部監控措施,香港證監會「從輕發落」:對其進行公開譴責並處以266萬元罰款。

股東背景,「昭然若揭」

從名字上看,浙商國際金融的股東背景「昭然若揭」。

成立於2015年4月,浙商國際金融是浙商證券出海設立的第一家機構。股權穿透來看,浙商國際金融為浙商期貨全資子公司,后者又是浙商證券持股72.9265%的控股子公司。

也因為此,自浙商證券2017年上市以來的各期報告中,均出現了浙商國際金融的身影。

據浙商證券2023年報,浙商國際金融有三名董事:華俊、胡建鋒、曾海波。浙商期貨官網顯示,華俊為浙商期貨副總經理、浙商國際金融董事長;胡建鋒為浙商國際金融總經理。

要知道,浙商證券副總裁、首席風險官張暉先生,以及副總裁吳思銘先生,均在浙商期貨擔任董事。對旗下子公司的違規事項,負責風險管理的高管,也需要謹慎應對。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這些年里,本土券商謀求海外發展,加速推進全球化佈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略翻上市券商2024年中報,行家就有了發現:

華泰證券營業收入的37.22%來自國際業務。旗下華泰國際作為境外子公司和海外業務平臺,當期創收64.91億元,同比增長67.5%。

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對旗下中信證券國際增資約人民幣65.32億元。中信證券國際當期營業收入 97,648萬美元,淨利潤23,351萬美元。而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國際業務收入高達60.86億元,同比增長25.02%;毛利率提升9.57個百分點,達64.78%。

中金公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的國際業務收入分別為22.91億元、13.96億元和10.47億元。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國元證券等上市券商,國際業務也呈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然而,浙商證券2023年報和2024年中報均提及,浙商國際金融於2023年12月獲證監會批准成為合格境外投資者。除此之外,沒有出現涉及境外業務的數據。

行家進一步查看了浙商證券發佈於2017年的招股書,其中載明:2016年浙商國際金融淨利潤-140.99萬元港幣。而在2017年報中,浙商證券提及,浙商國際金融「擁有客户權益1.3億港元,同比增長65%,實現穩定盈利」。其后的定期報告中,再無對業績的公開披露。

這也讓行家疑惑:究竟是因為業績過於優秀,害怕被同行嫉妒?還是因為表現「拿不出手」,索性藏拙處理?

出海風波惡,誰能揚帆行

當然,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券商出海也難免遭遇風浪。

據中信證券年報,旗下間接子公司CLSA Premium New Zealand Limited(簡稱:CLSA)因未遵守新西蘭《2009年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法》規定的義務。2021年9月,CLSA被新西蘭奧克蘭高等法院罰款77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353萬余元)。

行家曾經對香港證監會監管罰單進行統計,涉及對國信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長江證券等知名券商設於香港的機構人員進行監管處罰,違規事項涉及反洗錢不力,未及時披露收購交易,內部監控缺失,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等。

此外,2022年6月,證監會對包括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信達證券、中金公司在內的多家券商境外業務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

除了監管事項,還有經營風險。

比如,西南證券間接子公司西證國際證券,因淨資產為負,「未能維持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第13.24條所規定的足夠營運及資產水平,以保證其股份繼續上市」。目前仍處於停牌狀態。西南證券已初步達成意向,擬以約8,966萬港元清倉轉讓股權。

最讓行家扼腕嘆息的,是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國際的折戟。

據媒體報道,因投資中資地產美元債過於激進,並且「兜底」方式加大了信用風險,海通國際在2022年和2023年累計虧損超過130億元。如今,海通國際已私有化退市,海通證券也即將被國泰君安併購。

國際前瞻任重道遠

早在十年之前的2014年,浙商證券首版招股書中就已經前瞻性的認識到:隨着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一體化日趨緊密,以及我國證券公司發展壯大,進入國際市場、拓展國際業務成為我國證券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生於1965年,彼時擔任浙商證券總裁的吳承根先生,對國際視野有着深刻的認識。在敲鍾上市當年,他轉職出任董事長並任職至今。

近年來,浙商證券的總裁之位,先是由「80后」王青山擔任。2023年5月,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時任董祕張暉代行職責,直到2023年11月,錢文海先生正式就任總裁。

公開信息顯示,生於1975年的錢文海擁有碩士學位,正高級經濟師資質。此前曾任杭州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科員,其后在股東方浙江交投任職。

對這位履職尚未滿年的總裁來説,如何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戰略思想,積極拓展出海業務。在把控風險的同時,再創輝煌,將是任重道遠的考驗。

券業行家深耕券商服務二十余年,匯聚券業精英,助推行業創新轉型。與最前端的券業精英思想碰撞,交流最新業務觀點、實踐經驗,獲得新的業務靈感,第一時間把握市場發展機遇,旨在搭建高質量的業務交流與人脈資源鏈接的平臺。

(轉自:偉海精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