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衝擊Robotaxi第一股,小馬智行成色幾何?

2024-10-23 14:28

北京時間10月18日,小馬智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上市申請,以「PONY」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上市。根據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小馬智行擬發行不超過9814.95萬股普通股。

小馬智行成立於2016年,技術目標是打造適用於不同車型及場景的 「虛擬司機」,同時佈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乘用車智能駕駛(POV)三大業務。

作為經緯恆潤(國內軟實力最強的汽車電子廠商之一)認定的中國無人駕駛龍頭之一,小馬智行在全國範圍內已投放250多輛Robotaxi。截至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PonyPilot)」App註冊用户數超22萬,半年內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截至2024年8月底,約70%註冊用户多次使用Robotaxi服務。

目前,在複雜的城區公開道路中,小馬智行已累積近400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試總里程,其中無人駕駛路測試總里程近400萬公里,為規模化與無人化的自動駕駛服務奠定了基礎。

小馬智行衝擊「全球Robotaxi*股」的底氣很足。

既有包攬了7成營收的Robotruck業務託底,又有強力的資本和合作支撐,尤其第二大股東豐田,從資金到落地車型都提供了巨大幫助。依託於體量龐大、環境友好的中國市場,小馬智行和其他中國無人駕駛公司的商業化落地已經不遠。

1、營收主要靠Robotruck

小馬智行是目前中國營收規模*的L4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之一。

2022年至2024年6月30日,小馬智行近三年營收保持同比增長,2022年為6839萬美元,2023年為7190萬美元,2024年上半年為2472萬美元,總計營收超過1.65億美元(約12億元人民幣)。

小馬智行將營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收入(Robotaxi)、自動駕駛貨運服務收入(Robotruck)、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小馬智行Robotaxi的名號更亮,但Robotruck纔是目前其營收的大頭,並且所佔營收比例呈迅猛的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Robotruck業務營收從2022年的1.5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78億元。到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來到1.28億元。2年半間,該業務佔營收比例從32.7%增長至73%。

據九派財經報道,小馬智行的*輛Robotruck誕生於2018年廣州的一間物流倉庫。

在做這個項目之前,小馬團隊里面沒有一個人實際乘坐過卡車,更別說改造自動駕駛卡車,傳感器、底盤等都是需要重新認識和磨合的部分。團隊成員在炎熱難熬的惡劣環境下苦研三個月,才讓Robotruck動起來。

如今,小馬智行擁有190多輛Robotruck(包括L2級和L4級),自動駕駛路測里程約500萬公里。截至2024年9月15日,貨物運輸量超7.67億噸公里。每年營收過億,成爲了目前小馬智行最掙錢的業務。

小馬智行卡車技術負責人賀星表示,小馬智行Robotruck的市場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技術填補卡車司機勞動力缺口,把人類司機請出駕駛艙。

「整個卡車司機羣體的年齡基本在40-50歲,年輕卡車司機處於斷代的狀態。但與此同時,物流運輸不會因為科技發展完全消失。我們從人口結構圖推算出來,十年后卡車司機的缺口會有大幾百萬。」賀星説。

在運營上,小馬智卡找到了理想的發展模式。一是注重大宗商品的運輸,運鋼、運煤,需求量大頻次高,路線場景天然適合自動駕駛;二是編隊自動駕駛,1+N的模式,既能直接節省跟隨車輛的人力成本,還可以在特殊場景下脫困,最后還能實現編隊運營,降低風阻,進一步經濟降本。

在技術上,小馬智行的Robotruck和Robotaxi共用一套「虛擬司機」底層技術,80%的技術可共享複用。例如城區和高速均是結構化道路,大多數交通規則可共享;軟硬件方案等需要大規模測試任務可共享。剩余20%的技術,則需結合貨運實際,適配滿足速度更快、動量更大、非剛體結構需求。

對於具體的運輸場景,小馬智卡認為,港口本身是一個準成熟的場景,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線場景和干線場景中,預計在五年內就會逐漸迎來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

儘管目前Robotruck是*,在業務領域,小馬智行仍將商業化重點鎖定在了Robotaxi,公司方面表示,未來業務發展的重心仍會是Robotaxi。

有自動駕駛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Robotaxi乃至整個自動駕駛領域沿着高科技發展曲線,已經從前幾年的發展和積累進入到了增長爆發期,「所以會看到公眾對它的關注度大幅提升、企業扎堆上市的現象,整個行業處在往上走的趨勢。」

2、豐田,稱職的二當家

小馬智行衝擊「全球Robotaxi*股」的底氣,離不開強大的人才團隊和背后支撐力量。

從創始人來看,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彭軍,曾任百度自動駕駛業務的首席架構師,負責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更早之前曾在谷歌工作七年,曾獲谷歌創始人獎。

首席技術官樓天城,是全球聞名的計算機編程專家,他連續11年蟬聯TopCoder中國區冠軍,並兩次獲得谷歌全球編程挑戰賽冠軍,曾在Google X(Waymo)從事無人車技術開發,而后任百度無人駕駛事業部技術委員會主席,是歷史上最年輕的T10級工程師。

在資金支持上,小馬智行IPO前經歷7輪融資,涉及金額超13億美元。公開信息顯示,背后資方背景豐富,不僅有紅杉中國、IDG資本、五源資本、崑崙資本、CPE源峰、富達資本、凱雷投資集團等知名VC,還有豐田汽車、一汽集團等一流車企,招商局資本等國央企,以及來自沙特新未來城、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文萊主權財富基金文萊投資局支持。

10月10日晚間,廣汽集團公告稱,為深化業務協同和促進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資本有限公司投資小馬智行2700 萬美元(約1.9億元)。

剖析股權結構,招股書披露,IPO前小馬智行的*大股東為彭軍,持股比例為18.9%,而豐田作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4%。在外部投資股東中,紅杉中國通過其旗下基金累計持有小馬智行10.2%的股份,位居第三大股東。

在其中,豐田作為第二大股東,對小馬智行鼎力相助。外媒對小馬智行的介紹經常是:「一家由豐田支持的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

2019年8月,小馬智行與豐田官宣戰略合作,開始*款Robotaxi車型研發。2020年2月,小馬智行宣佈從豐田籌集了4億美元,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的合作。

今年,小馬智行與豐田中國、廣汽豐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投資超10億人民幣。合資公司將在2025至2026年在國內一線城市投放千台規模的鉑智4X Robotaxi車輛,由廣汽豐田的新能源產線生產,產線下線后無縫接入小馬智行Robotaxi運營平臺,在國內一線城市開展規模化的全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此外,小馬智行還向豐田汽車提供了工程解決方案服務,2022年及2023年分別獲得收入420.5萬美元、661.2萬美元。

小馬智行還有很多「朋友」。合作層面,小馬智行與眾多第三方出行平臺、出租車運營商達成合作,例如如祺出行、支付寶出行、高德出行、錦江汽車、新加坡康福德高等。

在供應鏈上游,小馬智行與英偉達、速騰聚創等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達成合作,成為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合作的企業,也是*一家使用Orin X芯片落地Robotaxi的企業;將與速騰聚創共同研發定製化激光雷達產品,以支持自動駕駛乘用車和卡車系統量產方案的生產與落地。

3、商業化,L4共同的難題正在被解決

商業化,是小馬智行繞不開的難題,也是所有推行自動駕駛的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小馬智行表示,自動駕駛行業的特點是存在大量技術和商業挑戰,包括對優於人類駕駛性能的期望、大量資金需求、較長的車輛開發交付周期、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要求、不一致且不斷變化的監管框架、建立公眾信任和品牌形象存在難度等。

小馬智行自稱仍處於技術商業化的初級階段。例如,Robotruck服務在目前商業化的早期階段毛利率相對較低,而Robotaxi由於促銷和折扣,歷史上僅產生了極少量的乘客票價收入。

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業務負責人張寧曾表示:「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Robotaxi投放量在1000輛時,運營纔會達到盈虧平衡點,越過這個點,每增加一臺車輛我們的成本會更低,毛利率會更高,進入正向的不斷自我造血的階段,預計2025年將實現單車運營盈虧平衡。」

不完善的法規也極大地限制了自動駕駛的發展。小馬智行認為,管理自動駕駛行業的法律法規相對較新且不斷發展,其解釋和執行也涉及重大不確定性。因此,擴大業務和維持增長的能力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

例如,2021 年 10 月,小馬智行在加州弗里蒙特市發生了一起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經過內部調查,該事件是由軟件故障引起的,小馬智行更正了軟件並應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要求提交了召回通知。

NHTSA 針對此次事故和小馬智行的召回公告展開了審查,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暫停了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測試許可證。截至這次招股説明書日期,小馬智行已在 NHTSA 審查期間迴應了其所有要求,但仍未收到 NHTSA 的任何進一步詢問、通知或調查。

在中國,自動駕駛的生長環境在不斷改善,比如車路雲一體化以及智能駕駛的相關政策和法規一直在完善。

中國大體量的市場也能夠給自動駕駛商業化極大的支撐。

全球知名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稱,受L2智能駕駛車輛普及的推動,中國已成為全球授權和應用市場的主要貢獻者,並將繼續推動其增長。根據 Frost&Sullivan 的預測,按 GTV(交易額)計算,中國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 132 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308 億美元,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的 47.7%。

越來越多的中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在積極籌備上市。

今年3月,地平線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8月,獲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10月8日,地平線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在招股期間,地平線吸引了阿里巴巴、百度、達飛集團和一家寧波市政府基金為基石投資者,認購總額達到約2.2億美元。

據初步統計,目前仍有文遠知行、Momenta、西井科技等數十家智能駕駛科技企業在排隊上市,業務覆蓋智能駕駛芯片、自動駕駛方案、激光雷達等多個領域。

10月10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公司計劃於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曹操出行CEO龔昕表示,公司將在兩年內推出完全定製化的Robotaxi車型,並構建覆蓋全場景的自動化運營系統。

國外企業也在加速無人駕駛領域的佈局。

今年10月,特斯拉推出了Cybercab,預計成本低於3萬美元,有望在2026年落地;今年9月,谷歌Waymo和網約車巨頭Uber宣佈將合作推出數以百計的無人出租車服務,並計劃與通用汽車、現代汽車等車企展開合作。

「中國和美國一直是全球無人駕駛牌桌上最有話語權的兩方勢力。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無人駕駛一直在努力追趕美國,當前在技術上已實現並駕齊驅。中國要想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競爭,尤其是無人駕駛的競爭中搶得先機,需要政府、企業齊心協力。」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教授陳艷艷表示。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電廠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