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剛剛,深圳380億IPO敲鍾

2024-10-23 10: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一場「水」戰。

作者 I 周佳(金麒麟分析師)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日(10月23日),怡寶母公司華潤飲料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IPO,發行價14.5港元/股,開盤高漲13%,市值380億港元。

這是今年港股募資第二大IPO,引入瑞銀資產、香港中旅、中郵保險、橡樹資本、博裕資本等9家基石投資者。

相比華潤飲料,怡寶純淨水更為人熟悉。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家於深圳蛇口,怡寶在90年代末才正式加入華潤集團大家庭,2001年開啟經典小綠瓶包裝后,怡寶純淨水很快遍及大街小巷。現總部位於深圳南山,怡寶是華潤飲料版圖的絕對主力——一年賣水395億元。

伴隨今天IPO敲鍾,怡寶正式與市值超3400億港元的農夫山泉會戰港交所,一場水戰悄然打響。

深圳超級IPO來了

怡寶市值380億

1984年,深圳蛇口,中國龍環有限公司(簡稱:蛇口龍環)正式成立,這便是怡寶中國的前身。

當時,蛇口龍環由貴陽刺梨產品開發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區供水公司(「蛇口供水」)及環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由尹英擔任第一任董事長,主要銷售「刺梨汁」這種貴州特有的碳酸飲料。

90年代初,「怡寶」和「C’estbon」商標由香港招商局發展有限公司轉讓予蛇口龍環,並推出600ml*15規格包裝「怡寶」牌蒸餾水,由此成為中國最早專業化生產包裝飲用水的企業之一。

1996年,華潤集團旗下華潤創業斥資,就運營怡寶中國訂立合作協議,華潤持股怡寶中國67.25%的股權。三年后,華潤將剩下32.75%的股權一併買入。就這樣,怡寶中國成為華潤飲料的全資子公司,並更名為「怡寶食品飲料(深圳)有限公司」。2000年,公司總部遷至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北區)。

加入華潤大家庭,怡寶宣佈品牌純淨水產品包裝升級,大眾熟悉的「綠瓶」包裝鋪向市場。此后,怡寶拉開了快速擴張的序幕,以深圳為中心,採取「西進、東擴、北伐」的綜合性全國擴張戰略,怡寶漸漸遍及中國大街小巷。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怡寶的銷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問鼎華南飲用水市場,次年進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一級利潤中心序列,2009年前瞻性推出4.5升包裝飲用水。自此,怡寶中國的業務快速發展,2015年營業額突破100億元,五年複合增長率約40%,市場佔有率提升至17.1%,並暫時超過農夫山泉登頂全國第一。

之后,華潤飲料還推出瞭如果汁、茶飲料、氣泡水等多品類的包裝飲用水及飲料產品,但留給大眾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綠色包裝的怡寶飲用純淨水。按2023年零售額計,怡寶是中國最大的飲用純淨水企業,賣了395億元人民幣。

目前,執掌這家飲品巨無霸的是現年55歲的張偉(金麒麟分析師)通。任職華潤飲料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張偉通早在2000年就加入華潤飲料,從地區銷售經理一路摸爬滾打干到高級副總經理的位置,2018年起便開始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經營管理工作,2022年7月起擔任董事會主席。可以説,他親眼見證了華潤飲料從0到1再到100,直至今天成功IPO敲鍾。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華潤飲料IPO,華潤集團也迎來了第18個IPO。

在此之前,華潤集團商業版圖中已經誕生8個港股IPO、9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華潤啤酒、華潤電力、華潤置地、華潤醫藥、華潤萬象生活、華潤微電子、華潤化學材料、博雅生物東阿阿膠等等。

一年賣水395億

「水王」何以煉成

一瓶水何以撐起一個IPO?

於往績記錄期間,華潤飲料與超過1000家經銷商合作,累計覆蓋中國超過200萬個零售網點。2023年,華潤包裝飲用水產品在6大省份(即廣東、湖南、四川、海南、廣西及湖北)的包裝飲用水市場中佔有最高的市場份額,另外在17個省份的包裝飲用水市場中名列前三。

售價1.5元起,怡寶純淨水是華潤飲料的絕對王牌。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怡寶飲用純淨水產品在2023年的零售額為395億元,售出超146億瓶,市場份額為32.7%,約為排名第二企業的四倍,且超過排名第二至第五企業的總和,是中國飲用純淨水市場的第一品牌,也是中國第二大包裝飲用水企業。

此外這些年,華潤飲料以包裝飲用水為核心,還佈局了更多飲料品類,覆蓋外出、居家、商務、餐飲、運動等多種消費場景,擁有「怡寶」、「至本清潤」、「蜜水系列」、「假日系列」及「佐味茶事」等13個品牌的產品組合、共計56個SKU。

2023年,按零售額計,華潤飲料在中國即飲軟飲企業中排名第五。在中國前五大即飲軟飲企業(以2023年零售額計)中,其零售額增速及淨利潤增速(以2021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計)均排名前二。

至此,華潤飲料構建了一個豐富的飲品版圖。2021年至2023年,華潤飲料的營收分別為113.40億元、126.22億元和135.1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2%;淨利潤分別為8.58億元、9.89億元和13.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4.6%;同期的淨利潤率則分別7.6%、7.8%和9.9%;毛利率分別為43.8%、41.7%、44.7%,堪稱暴利。

這其中,怡寶「挑起了大梁」。華潤飲料旗下包裝飲用水產品品牌包括怡寶純淨水、怡寶露天然礦泉水、本優天然水、加林山桶裝天然礦泉水及飲用純淨水以及FEEL氣泡蘇打水。在2021-2023年,以「怡寶」為核心品牌的包裝飲用水產品產生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07億元、人民幣119億元、人民幣124億元,分別佔同期包裝飲用水產品總收入的99.8%、99.8%、99.7%。

而包裝飲用水又是華潤飲料最主要收入來源,2023年的收入佔比達92.1%,可見怡寶之於華潤飲料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華潤飲料其它子品牌體量略小。招股書顯示,「至本清潤」、「蜜水系列」、「假日系列」、「火咖」、「午后奶茶」五個飲料品牌零售額均超過1億元。2023年,華潤飲料飲料產品收入超10億元,遠不及怡寶的存在,這也被外界認為是其與同行競爭的短板之一。

目前,華潤飲料有兩大股東,華潤集團(飲料)及Plateau分別擁有該公司60%及40%的權益,后者由Dong Yi女士擁有100%股權。招股書披露,Dong Yi女士是一名擁有10年左右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頗為神祕。

會戰港交所

一瓶水引發的戰爭

在港股,怡寶的對手早已捷足先登。

按招股書信息,農夫山泉、怡寶分別位列2023年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第一名和第二名,娃哈哈則是中國第四大包裝飲用水品牌。而在純淨水市場,怡寶和娃哈哈奪得第一和第二位置。某種程度上,農夫山泉和娃哈哈是怡寶的強勁對手。

同樣家喻户曉的農夫山泉被認為是怡寶的最大競爭對手。創立於1996年,農夫山泉背后掌門人——鍾睒睒締造了一個龐大的瓶裝水帝國。2020年,農夫山泉正式登陸港交所IPO舞臺,最新市值超3400億港元,是華潤飲料的十倍左右。

2023年,農夫山泉總收益426.67億元,同比增長28.4%;實現淨利120.79億元,同比增長42.2%。令人驚歎的是,農夫山泉2023年毛利率達到59.5%,堪稱大自然的「印鈔機」。

相較於華潤在飲料產品上的乏力,農夫山泉似乎更加得心應手——2023年,農夫山泉旗下包括東方樹葉、NFC果汁、尖叫等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在內的飲料業務佔總收益比為51.7%,首次反超飲用水。

現在,農夫山泉又直擊怡寶腹地,時隔24年重啟純淨水生產,在今年4月推出了綠瓶包裝的飲用純淨水,零售價2元/瓶。價格戰席捲而來:在叮咚買菜等線上渠道,參考價14.9元/件/12瓶的農夫山泉綠瓶純淨水,目前優惠價9.9元/件。折算下來單瓶價格約0.82元,此前甚至更有渠道價格低至0.66元/瓶。

農夫山泉強勢入局,中國瓶裝水市場掀起新一輪價格戰,怡寶、康師傅、景田百歲山等品牌集體大降價,瓶裝飲用水殺回1元時代。值得一提的是,康師傅飲用水母公司康師傅控股早在1996年就在香港掛牌上市,最新市值超670億港元。相比大眾更熟悉的康師傅方便麪,康師傅飲用水業務其實也不容小覷——2023年康師傅飲品事業整體收益為509.39億元,其中包裝水營收53.75億元,同比增長9.78%。

這里鏖戰正酣,來勢洶洶的還有娃哈哈。2020年7月,彭博社報道稱,娃哈哈正在考慮進行IPO,並將香港地區列為潛在的上市地點之一。但娃哈哈很快回應,「沒有上市相關計劃」。

今年,宗馥莉完全執掌娃哈哈。此間外界紛紛猜測,在宗馥莉的率隊下,也許娃哈哈距離IPO不遠了。

江湖暗流湧動,這注定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轉自:天天IPO)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