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2 15:13
轉自:貝殼財經
停牌超過18個月「大限」的「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克莉絲汀」),因迟迟未發佈多份財務報告等情形,未能滿足復牌指引,近期被香港聯交所決定取消上市地位。
港股上市12年間,克莉絲汀經歷了從全國擴張到虧損關店的滑落,2023年3月自曝拖欠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等金額合計約5700萬元,所有零售門店自2022年12月起臨時關閉。
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10月21日回覆新京報記者稱,克莉絲汀至今仍處於停工停產狀態,債務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另據上海公司一位包材供應商瞭解,克莉絲汀目前已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天眼查顯示,克莉絲汀上海公司、南京公司目前均處於停業狀態,涉案金額合計超過2億元。
上市地位不保
克莉絲汀10月18日晚發佈公告稱,因公司迟迟未發佈2022年年報、2023年中報、2023年年報等情形,不滿足復牌指引,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決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倘若克莉絲汀對香港聯交所該決定不申請複覈,則公司股票將在2024年10月29日被正式除牌。
同時,香港聯交所對克莉絲汀非執行董事洪敦清未遵守培訓指令一事採取紀律行動,認為其不適合擔任克莉絲汀或任何附屬公司的董事或高級管理層職務,並予以公開譴責。上市委員會指示,倘洪敦清在紀律行動聲明日期起計14日后繼續擔任克莉絲汀或其任何附屬公司的董事或高級管理層職務,克莉絲汀的上市地位將予以取消。
根據克莉絲汀此前公告,上市委員會2022年12月1日曾發佈針對包括洪敦清在內的多名克莉絲汀董事的紀律行動聲明,其中認為洪敦清沒有向公司管理層查詢以監察、跟進設備採購及/或加工預付款項的情況。上市委員會指令其在2023年3月1日前完成15小時的培訓,但洪敦清未按要求完成培訓。大約自2023年6月起,港交所及克莉絲汀方面均無法聯絡到洪敦清。
資料顯示,克莉絲汀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2012年2月在港股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在創始人羅田安執掌公司期間,克莉絲汀一度在各地擴張,但自2013年起持續虧損至今,並自2014年下半年起開啟「關店潮」。
2021年,克莉絲汀虧損1.70億元,關閉虧損門店55家。2022年上半年,克莉絲汀收入減少71.26%,擁有人應占虧損增加6.62%至7251.40萬元,門店數量減少94家至246家。
2022年7月,上海多家媒體報道克莉絲汀經營異常,多個門店停業,中央工廠停工,拖欠門店租金等。克莉絲汀官方商城網站在2022年7月21日發佈告知書,稱疫情給公司運營帶來沉重打擊,經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克莉絲汀曾於2022年8月1日起短暫恢復營業,但不足半年再次關停門店。
2023年3月10日,克莉絲汀在公告中自曝拖欠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等金額合計約5700萬元,所有零售門店暫時關閉,銀行賬户300多萬元存款被凍結。公司計劃通過合適的融資方式,如出售資產及股本融資,解決流動資金問題,在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此后不久,由於未能按時發佈2022年年報,克莉絲汀股票自2023年4月3日起暫停買賣。
時至今日,克莉絲汀未能等來複工及復牌消息,上市地位也將不保。
債務問題未解
羅田安曾在2023年3月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當時公司大概拖欠供應商2000多萬元貨款,拖欠員工工資、公積金等合計四五千萬元,拖欠消費者預付卡費用2億多元,「不止公告里説的5700萬元」。
2024年10月21日,羅田安再次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克莉絲汀一直處於停產狀態,債務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也沒有外部資本介入。
天眼查信息顯示,克莉絲汀運營主體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處於停業狀態,共捲入913起法律訴訟,涉案金額達7788.63萬元,其中房屋租賃糾紛達139起,買賣合同糾紛53起,勞動合同糾紛44起,勞動爭議38起。目前被執行總金額為1229.35萬元,處於首次執行階段的案件有668件;失信記錄8條,公司及關聯對象限制高消費記錄199條;子公司南京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處於停業狀態,涉案52起,涉案金額1.58億元。
一位包材供應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其與克莉絲汀合作多年,「2021年以前都是正常的,克莉絲汀能夠按時回款,2021年以后就不太正常了,到2022年乾脆就不付款了。」克莉絲汀上海公司拖欠其230多萬元貨款,經法院此前調解,同意分批支付。截至2023年3月,克莉絲汀已支付其60萬元,但剩余欠款至今沒有下文。據該供應商瞭解,克莉絲汀目前處於資不抵債狀態,已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
2023年6月,克莉絲汀曾補充披露出售上海兩處物業的信息,交易價格合計約1688萬元,所獲資金主要為公司緩解短期債務壓力。根據克莉絲汀財報,截至2021年末,其流動負債淨額約5.43億元。
股東內鬥多年
「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后,商標主要由我持有,如果被抵押出去的資產能夠拿回來,克莉絲汀還是可以盤活的。」羅田安認為,克莉絲汀資產近些年被抵押后,資金並未落入公司賬户,而是被轉移到了前董事朱永寧個人腰包,相關抵押信息也未及時披露。
從以往一系列公開信息可以看出,羅田安一度與以前董事朱永寧為首的克莉絲汀董事會矛盾不斷。克莉絲汀公告顯示,羅田安從事烘焙及零售行業多年,於2008年3月出任克莉絲汀董事,2011年12月獲任執行董事及主席,一直負責集團的整體戰略策劃及管理。朱永寧有多年金融工作經驗,2006年起先后擔任國泰君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南大蘇富科技公司董事長、萬威國際執行董事等。
早在2017年9月,包括Sparkling Light Corporation(洪敦清實控)在內的3名股東就曾要求罷免羅田安董事職務,同時委任林煜、洪敦清擔任公司董事。2018年11月,克莉絲汀宣佈委任朱永寧為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創始人羅田安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且不再擔任董事會任何角色,克莉絲汀創始人時代從此落幕。
2019年1月,羅田安方面作為克莉絲汀大股東,要求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商討委任羅田安擔任執行董事、羅田安配偶任秦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罷免朱永寧、洪敦清、卓啟明等7人董事職務。同年7月,羅田安方面再次提出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這兩次要求均未獲得通過。此后,克莉絲汀多次上演罷免董事和董事辭職的戲碼,羅田安至今尚未迴歸上市公司董事會。
2023年3月7日,羅田安實控的Sino Century公司提請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對公司時任董事會提出多項指控,包括「股東周年大會上拒絕迴應股東就本集團一般財務表現提出的問題」「以不誠實方式處置集團資產」「涉嫌濫用集團集資活動所得款」等。
在同期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羅田安還對克莉絲汀2022年6月配股所得資金是否用於公司一般運營表示懷疑。在他看來,克莉絲汀運營自2019年年底出現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無人經營。而朱永寧進入克莉絲汀的意圖是「洗公司資產」,自己被董事會架空后,決策無法被採納。
對於羅田安的説法,克莉絲汀時任執行董事朱永寧當時迴應新京報記者稱,「2013年以來克莉絲汀為什麼虧損?你問問他(羅田安),他不是創始人嗎?他為什麼被罷免了?我2018年纔來克莉絲汀。」朱永寧認為,克莉絲汀「后遺症」與羅田安有關,包括關閉門店。
2023年7月14日,朱永寧因有意投放更多時間於其他事物,辭去克莉絲汀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成員、提名委員會成員、戰略及投資委員會主席等職務,由麻艷鴻接任。
一位知情人士此前向新京報記者分析,克莉絲汀「倒下」有兩大原因,一是股東內鬥厲害,二是產品沒有更新。「克莉絲汀上市后就膨脹了,門店最多時開到1000多家,但產品不怎麼更新,老顧客都吃膩了。發現虧損后沒采取有效措施,還在擴張,開得越多虧得越厲害。當年董事會不認可羅田安的做法,把他架空,股東間矛盾很大,導致克莉絲汀一年不如一年,品牌價值也在萎縮。」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