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22 12:31
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首次操作結果公告。
為更好發揮證券基金機構穩市作用,央行開展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額500億元,採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5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為20bp。
根據市場走勢、機構需求等情況 分次開展操作
互換便利是央行設立的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參與機構通過互換便利將流動性差的債券、股票換成國債、央票,后者作為高等級流動性資產,可顯著提高回購融資的可得性,獲取的資金用於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互換期限為1年,可根據需要申請展期。
對於此次的500億元,有業內人士給《金融時報》記者解釋,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是額度的概念,央行會根據參與機構需求,分次開展操作。例如昨日央行官網發佈的首個操作結果公告中,操作金額為500億元。「預計未來央行還會根據市場走勢、機構需求等情況,擇機開展操作,併合理確定每次操作量;累計操作量達到5000億元限額后,將視情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該業內人士表示。
在業務流程上,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互換便利操作的互換費率和中標結果,之后通過特定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以債券借貸方式將國債或互換央票換出給中標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
「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首次操作金額達到500億元人民幣,顯示出央行在資本市場穩定方面的決心和力度。」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家機構的參與投標,體現了該政策的廣泛吸引力和行業內的積極響應。招標方式確定操作費率,增加了操作的市場化程度,中標費率為20bp,處於投標費率的中間水平,這一費率的確定,既考慮了市場的實際需求,也兼顧了央行的政策導向和成本控制。
中金公司已運用首隻互換便利央票成功開展首筆融資
據央行介紹,目前獲准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證監會消息顯示,這20家公司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財通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證監會要求相關機構加強合規風控管理,主動配合做好這項業務,發揮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的積極作用。
《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到,為保障首次操作順利開展,上周五央行在上海清算所註冊了首隻互換便利央票並上市流通,據記者瞭解,中金公司已成功運用上述央票開展首筆融資。業內專家介紹,互換便利央票可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流通,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機制,支持機構跨市場開展相關業務。
明明解釋,通過「以券換券」的方式,金融機構可以提高自身在市場融資的便利性與資金實力,進而有助於金融機構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增持股票,促進金融機構更好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作用。總體來看,央行此次開展的互換便利操作,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提升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信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同時,據《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央行在首次操作中還根據機構需求換出了國債,目前相關操作還在進行中。據瞭解,此前央行與相關部門協調推進了央行所持國債的跨市場轉託管事宜,確保后續操作順利進行。
值得強調的是,此次「互換便利」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基礎貨幣投放,並不是所謂的「央行下場入市」。從操作原理上來看,與美聯儲的定期證券借貸便利(TSLF)類似,是通過「以券換券」的形式增強相關機構融資和投資能力,實現了流動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