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港股周報丨信息量巨大!事關降準降息、股市、樓市;阿里突發,被小摩大舉掃貨

2024-10-19 17:14

  1. 增量資金有了!央行支持股市兩項新工具落地
  2. 央行潘功勝:將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3. 李家超發佈施政報告!多次提及資本市場
  4. 近四個月新高!南向資金單周流入超244億港元
  5. 風向大轉!港股半導體板塊全線爆發
  6. 摩根大通搶籌!增持阿里巴巴59億港元

一、一周大盤迴顧(10.14-10.18)

本周港股三大指數延續調整,恆生指數跌幅2.11%,報20804.11點;恆生科技指數跌幅2.86%,報4600.85點;國企指數跌幅1.95%,報7471.95點。

然而,周五金融街論壇多箭齊發引爆市場,港股場內做多情緒再度活躍。券商股再度領銜反攻,科技股、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板塊行情加速。

央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的發言,多處介紹了今年9月24日國新辦發佈會內容的最新進展,重點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等相關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二、市場熱點回顧

  • 增量資金有了!央行支持股市兩項新工具落地

中國央行此前預告的兩項穩定股市新工具,有了最新進展。一方面,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從今天開始正式啟動操作。另一方面,央行公告宣佈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即日起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即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相關貸款。

  • 潘功勝: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於9月27日,已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至0.5個百分點;下調公開市場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0.2個百分點;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下降0.3個百分點。

潘功勝還透露,多家內地國有商業銀行今早公佈下調存款利率,預計下周一(21日)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會下行0.2個百分點至0.25個百分點。

  • 李家超發佈施政報告!多次提及資本市場

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市場對此高度關注。在證券市場方面,施政報告提及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優化上市審批、鼓勵更多公司上市等多項內容,並提出要強化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等。

相關閲讀:一文速覽2024香港施政報告!李家超重磅發聲,最新部署有這些!

  • 港股上市重大優化!縮短IPO流程

10月18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宣佈將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內領先的國際新股集資市場的吸引力。優化審批流程時間表將適用於聲明刊發后提交的新上市申請。

  • 繼續看好中國股市!外資,最新發聲

站在當前時點,華爾街對中國資產后市的展望愈發樂觀。美國基金管理公司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認為,中國正在採取有意義的措施振興經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回升。其表示,正在增持中國股票。

日前,美銀策略師Lars Naeckter表示,中國股票的這波漲勢可能還未完,仍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此外,Lars Naeckter及其團隊建議投資者對在美國上市的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採取看漲期權策略。

  • 樓市政策「組合拳」加速落地,多地密集出臺地產利好政策

消息面上,10月1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五部委介紹樓市維穩有關政策措施。住建部部長倪虹將「組合拳」概括為「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其中,「兩個增加」政策備受關注,即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加至4萬億元。

中信證券指出,總體而言,房地產市場正走向止跌回穩,藍籌房地產開發企業具備明顯的投資價值。此外,10月17日,上海、深圳、四川省等多地調整了住房公積金政策,包括提高租房提取額度,支持購房提取代際互助,支持由租轉購提取等。

相關標的:碧桂園、龍湖集團、融創中國、華潤置地、萬科企業、越秀地產、綠城中國、恆隆地產、保利置業集團

三、公司熱點回顧

  • 近四個月新高!南向資金單周流入超244億港元,加倉阿里及中芯國際

據Wind數據顯示,本周南向資金累計成交約4763.29億港元,環比上周縮減約兩成。但另一方面,本周資金累計淨流入244.24億港元,創近四個月以來周度淨買入新高。截至10月18日,近7天,南向資金:大幅淨買入:阿里巴巴-W80.18億港元;中芯國際23.98億港元;中國移動11.69億港元;小米集團-W10.20億港元。

image
  • 風向大轉!科技熱潮席捲市場,港股半導體板塊全線爆發

受益AI需求爆發的產業趨勢,半導體及芯片板塊可謂是當前科技股中較為景氣的賽道,也率先獲得市場關注。周五,中芯國際大漲超16%,宏光半導體、晶門半導體、華虹半導體都錄得超10%漲幅。恰逢10月17日,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公佈新一季財報,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三季度淨利潤大幅增長54%,刺激了市場對芯片股的炒作情緒。且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預計今年最后三個月收入還將繼續增長。

  • 險資「炒股」賺錢了!五保險巨頭淨利潤集體大增

五大險企前三季度保費數據已盡數披露,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8萬億元,同比增長5.8%。除中國平安外,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四家公司紛紛發佈業績預增公告,今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均大增60%以上,其中,中國人壽更是刷新了歷史最佳年報淨利潤紀錄,預計淨利潤將達到約人民幣1011.35億元至1087.67億元,同比增長約165%至185%。

  • 摩根大通搶籌!增持阿里巴巴59億港元

據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摩根大通於10月14日增持阿里巴巴-W約5636萬股,平均價格為105.0870港元,涉資約59.22億港元。增持后持股數目為15.51億股,持股比例由7.80%增至8.09%。

10月14日,恆生指數公司發佈公告顯示,因阿里巴巴-W已獲納入港股通並符合相關指數的快速納入規則要求,阿里巴巴將於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收市后被納入恆生港股通指數等指數,並於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起生效。

圖片
  • 用於境內債務重組,融創中國擬配股融資12.05億港元

融創中國發布公告,與大股東融創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簽署配售及認購協議,計劃配售4.89億股份。根據協議,本次配售股份定價2.465港元/股,這一價格與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相比折價19.97%。完成發行后,預計可以募集資金12.05億港元,除去發行費用,預計可以獲得11.92億港元現金。

對於配股的理由,融創中國在公告中稱,鑑於市場復甦持續低於預期,本集團已將境內公司債2024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本息支付展期至2024年底,並正在尋求長期解決方案,以更好地化解公開市場債務風險。

  • 中國鐵塔首三季淨利潤81.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

中國鐵塔(00788)公佈,首三季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利潤為81.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EBITDA為497.17億元人民幣,增長3.4%。首三季營業收入為724.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631.24億元人民幣,增長2.4%;其中,塔類業務收入為569.02億元人民幣,增長0.9%;室內分佈式天線系統業務收入為62.22億元人民幣,增長18.0%。

  • 福耀玻璃Q3收入創歷史新高, 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79%

福耀玻璃披露2024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83.14億元,同比+18.84%,Q3營收99.74億元,同比+13.41%,實現營業收入單季度歷史新高。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54.79億元,同比+32.79%;扣非歸母淨利潤55.51億元,同比+36.65%。

  • 兗煤澳大利亞Q3權益煤炭銷量為1040萬噸,同比增長20%

兗煤澳大利亞發佈公告,於2024年第三季度,按100%基準計,原煤產量為1750萬噸,環比增長26%,同比增長9%。按100%基準計,商品煤產量為1320萬噸,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9%;權益商品煤產量為1020萬噸,環比增長24%,同比增長10%。權益煤炭銷量為1040萬噸,環比增長21%,同比增長20%。

四、下周財報、新股預告及重要經濟數據

港股方面,下周預計有3家新股上市:

  • 周三(10.23):華潤飲料、政府銀債二七壹零
  • 周四(10.24):地平線機器人-W

更多詳情,請點擊查看>>

財報方面,可關注:

  • 周一(10.21):中興通訊、中電控股、中國平安
  • 周二(10.22):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陸控
  • 周三(10.23):香港交易所、中廣核電力、中煤能源
  • 周五(10.25):中國海外發展、中國神華、長城汽車、兗礦能源

經濟數據方面可關注:

  • 周一(10.21):中國至10月21日一年期/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 周二(10.22):中國香港9月綜合CPI年率
  • 周三(10.23):美國至10月18日當周EIA原油庫存(萬桶) ;美國9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萬戶)
  • 周四(10.24):美國至10月19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萬人) ;美國10月標普全球製造業PMI初值;
  • 周五(10.25):美國9月耐用品訂單月率;美國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

風險提示: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