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理想汽車率先達成第一個百萬,下一個百萬還能保持領先嗎?

2024-10-18 21:14

  中新經緯10月18日電 「行」這件事,從鄉村小徑到城市脈絡、從通勤奔波到遠行探索,步履若不停,便逃不開也繞不過。

  常被掛在嘴邊的「出行平安」「旅途愉快」,承載了人們對安全、順暢行程的期盼,也折射了國人對美好生活相當一部分的向往。而交通工具的演進,則見證了不同歷史時期出行方式的革新與安全愉悦體驗的提升。

  當下,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在7月首次超過了傳統燃油車,迎來了歷史性時刻——2020年之前還只有5%的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在今年4月首次突破了50%。不斷上漲的指標,見證了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的加速度,也見證了一個個年輕的汽車品牌,如一條條鮎魚,攪動起中國汽車市場的「滿池春水」,它們或長為行業中堅力量,或在迎來高光時刻后又黯然退場。

  站在新能源汽車競爭下半場的嶄新路口,對於近兩年遍經挑戰的大多數新能源車企而言,他們思考的還是如何能在這場智能化改造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立足,至少讓自己一直留在「牌桌」上。但行在一條充滿挑戰,同時卻也滿是機遇的路上,總有人先行一步。

  如理想。10月18日,理想宣告成為最快達成100萬輛交付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歷時58個月,再一次釋放出了新勢力車企在市場競爭中崛起的信號。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行業,這是個具有怎樣意義的成就?理想又是如何實現的?

上市即上量,樹立新勢力首個百萬輛交付里程碑

  第100萬輛交付的理想L9,首次上市是在2022年6月,定位為家庭打造的旗艦級別六座全尺寸SUV,同年8月開啟交付。之后,L9創造了中國自主品牌40萬元以上單一車型的交付紀錄,至今已累計交付超過21萬輛。

  自理想汽車通過首款產品理想ONE的成功,驗證了其市場定位和增程式電動技術的可行性后,作為理想的第二款量產車型,理想L9的誕生,展示了理想汽車在技術創新、產品設計和市場定位方面的進一步提升,標誌着理想汽車正式進入1-10的成長期。這個時期,決定企業能否繼續保持0-1階段建立的優勢,並補足綜合能力。

  家庭,是理想一直圍繞着下苦功的對象。在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構建的價值意識層,理想「精準地圍繞家庭這個最好的用户羣體,構建每一個環環相扣的全鏈條經營能力,超越用户的需求,創造讓我們自豪的產品和服務」。

  博研諮詢在《2024-2030年中國SUV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中指出,以目前的國內銷量來看,SUV車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達到了47.2%,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

  敢於超越用户需求,絕不會停留在滿足需求上。立足於家庭對於汽車尺寸的需求,理想一直在SUV車型深耕。

  理想L9之后,家庭六座豪華SUV理想L8、家庭五座旗艦SUV理想L7相繼問世。這兩款定價40萬元以內的中大型SUV,在配置方面都採用了越級配置的策略。前者承接了理想ONE的市場份額,累計交付量突破18萬輛,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后者擁有Pro、Max和Ultra三款車型,全國統一零售價30.18萬元起,累計交付量突破22萬輛,承載起了向下拓展市場的責任。

  數據印證了理想在中大型SUV市場的大放異彩:在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自2023年至今,理想L7、理想L9和理想L8三款車型的總交付量分別位於細分市場銷量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進入2024年,理想在SUV車型上繼續押注。4月推出的增程式SUV理想L6,作為理想首款售價在30萬元以下的車型,進一步豐富了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切中的是年輕家庭等潛在用户的需求。

  這款被認為「承載了最多用户期待」的產品,上市72小時后即定單破萬,首個完整交付月銷量破萬,至今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1萬輛,創造新勢力最快交付紀錄。

  再加上上市以來即成為50萬元以上新能源MPV銷量冠軍的家庭科技旗艦MPV理想MEGA,全系車型銷售勢能的全面釋放,引領理想汽車多次創造紀錄,樹立了消費者對新勢力品牌的信任。9月,理想汽車交付量創造歷史新高達到5.3萬輛,國內市場銷量首次同時超越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和奧迪,獲得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冠軍,重塑了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競爭格局。

上量即高質量,新質生產力創新質量最優解

  企業在商業市場上的敍事,要想更具上進心和責任感,最終還是需要上升投射到更高的層面、有更高的追求。前不久,《黑神話:悟空》創造了遊戲圈的現象級神話,為中國遊戲行業乃至整個科技產業注入了信心。縱覽當下中國各個品牌和產業展現出來的技術創新力,有評論説,下一個最接近「神話」的成就,或許就發生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理想這一百萬輛的累積,進一步看,也是其用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支撐與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躍升與轉型升級的縮影。

  作為增程電動的開創者與引領者,理想通過自主研發的高效能電池系統與智能能量管理系統有效延長了車輛的續航里程;並憑藉豐富的增程電動產品矩陣,為用户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精準滿足了市場差異化的需求。

  可靠的產品質量是贏得用户認可的良方。在業內機構一項關於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的研究中,理想汽車以54%的品牌百人青睞指數拔得頭籌,這意味着100個人中有54個人是喜歡理想品牌的;用來衡量用户整體體驗的滿意程度與品牌忠誠情況的品牌淨推薦值NPS排名第二,領跑新能源汽車品牌。

  在初露鋒芒的「1」到穩健前行的「10」這一關鍵階段,理想汽車為自己選擇的是一條矢志不渝走核心技術全棧自研的道路。

  《2024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顯示,已經有54%的消費者將智能化水平列為購車時的關鍵考慮因素,「智能化程度高」躍居消費者購車考量因素第二,僅排在「使用成本低廉」因素之后。

  智能技術是車企劍指智能化的底氣,理想已經在智能駕駛領域搶灘登陸。7月,理想首創且第一個實現上車落地的基於端到端模型、VLM視覺語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動駕駛技術架構正式發佈,被認為是目前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運行的最先進的技術架構。

  得益於全自研的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理想汽車的智能語音助手「理想同學」也得以全面升級。這背后,理想汽車成為行業首個通過國家備案的車企。

搶位智能製造與供應鏈能力,實現新跨越的路徑

  一百萬,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增長故事,它證明了在科技與智能工業的浪潮中,只有那些敢於夢想、勇於探索、持續創新的企業,才能引領行業變革,開創更加輝煌的篇章。

  互聯網上有人斷言,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向「3C快消品」時代。那麼面對下一個「百萬」的挑戰,理想預計往哪個方向思考和規劃?

  李想在談及品牌願景時表示,理想希望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行業淘汰賽后,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理想供應鏈副總裁孟慶鵬進一步指出:「需要構建一個全面的供應鏈體系來支撐公司的商業成功。」

供應商保隆合肥空氣懸架產線

  在中國汽車工業起步的初期階段,由於缺乏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無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中國車企常因依賴進口零部件遭受詬病。然而,時移世易,隨着部分車企掌握多項核心技術,成功完成從「製造」向「智造」的華麗轉身后,中國汽車便不用再受制於人。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在尋求國際合作與選擇合作伙伴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動權。

  李想説:「我們為大量使用中國本土供應商感到自豪,消費者敢買中國品牌的車,我們就敢大膽地使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企業。」

  理想汽車將第一百萬輛的交付,與今年的全球合作伙伴供應商大會放在了同一天。孟慶鵬表示,理想今天的整個大供應鏈,幫助公司支撐了很多。產能波動時,合作伙伴也給予了理解,並且幫助建立了許多工廠。

  據孟慶鵬介紹,理想全球供應鏈管理從0-1的構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在纔開始做理想ONE的起始階段,理想選擇用行業最好的玩家來支撐第一款車落地。因為目標定位是做高端車,所以當時要求一定要找行業最好的合作伙伴——質量一定要好,供應體系一定要穩定。「但是(當時)要敲開合作伙伴的門,其實是比較難的」,往往需要最高層去分享介紹談合作。

  到第二個階段時,理想ONE的合作伙伴已經有180家左右,但當時瓶頸仍卡在供應端,「保供」主旋律遇到例如特殊時期芯片保供問題上的協調等諸多困難。因此理想認識到要以本土化、國產化策略來增加供應瓶頸時期的柔性。

  2023年年初開始的基層供應鏈改革,將理想汽車供應鏈體系帶入第三階段。「從去年開始,我們全面在做流程體系的變革升級,這些基礎能力如果不夯實,上層建築就爬不上去」,孟慶鵬解釋説,去年一年做最底層的流程建設,到今年流程完善了以后,理想纔會推數字化和AI。

  在供應鏈能力不斷成熟的過程中,不僅理想自己嚐到了果實。它與寧德時代聯合研發行業首個量產5C超充電池,和匯川聯合動力合作開發前驅五合一總成,助力欣旺達在江蘇建設和運營電池PACK產線……隨着理想汽車的規模不斷擴大,理想「理鏈」上的空氣懸架供應商孔輝、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智駕芯片供應商地平線、HUD供應商未來黑科技等20余家年輕的合作伙伴也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

 匯川聯合動力常州工廠

  近年來,從最初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到智能駕駛域控制器、G9PH智能座艙域控制器、雙15.7寸顯示屏總成、后排空調控制器等配套產品,前身為「中歐電子」的德賽西威陪伴理想汽車從0到1,見證了理想發展的多個重要節點;這期間,它也完成了自我轉型。

  德賽西威首席執行官徐建稱理想是「夥伴」,並且是「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好夥伴」;匯川聯合動力技術聯合創始人、匯川聯合動力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俊田則稱:「雙方之間的互信非常強,我們自己説我們就像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大家都是這個行業的新兵,都是新的參與者,然后一起成長起來。」

  而當理想汽車步入1-10的發展階段,它與它的夥伴們的關係,也進入了「W.I.N.」階段,即「共贏·創新·鏈接」,旨在發揮鏈主的價值,用開放的心態,鏈接夥伴,共建生態,共同成長。

  這種與合作伙伴聯合研發、共贏協作的新模式背后,本質上是一種新質生產關係。在這層關係中,理想汽車與合作伙伴之間基於共同願景、共享資源、共擔風險而深度協同。可以預見,雙方將各自的技術優勢、市場洞察以及創新能力緊密融合后形成這股強大的合力,在未來不僅將促進自身的發展,更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中新經緯APP)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