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17 22:22
北京時間10月11日,特斯拉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召開特斯拉「WE,ROBOT」(我們,機器人)發佈會,發佈Robotaxi等新產品和新技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稱之為「這將是載入史冊的一天」。
特斯拉越來越像一家AI公司。而這場發佈會,也將汽車智能化的轉型推向深水區。
「進入AI時代后,汽車行業最缺乏的是智能計算的基礎設施,而不是生產能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近日在合肥舉辦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GIV2024)上表示,特斯拉擁有的算力水平是100 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是所有國內車企所擁有算力的總和。
汽車產業是在電動化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掀起的智能化浪潮。「在智能化時代,汽車行業競爭格局又發生了新變化,中國率先啟動了市場端的變革,美國在技術端佔有芯片、軟件的絕對發展優勢。」張永偉説。
不過,智能化的轉型將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體驗感更好的車型。MOMENTA CEO曹旭東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高階智能駕駛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將會快速普及。其中,在硬件摩爾定律影響下,高階智駕的硬件的BOM每兩年會減半,成本快速下探;而軟件摩爾定律的行業平均水平,可以使產品的體驗兩年提升十倍。」
卷「算力」,不可迴避
作為特斯拉的專有D1芯片,Dojo計劃在持續發展——這台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將成為特斯拉人工智能雄心的基石,也是FSD的訓練場。特斯拉此前宣稱,經過 Dojo 訓練的 AI 軟件最終將通過無線更新推送給特斯拉客户。
相關信息顯示,預計到今年10月,Dojo的總算力將達到100 EFLOPS,約等於320500塊英偉達 A100 GPU的算力水平;預計今年年底前,Dojo1將實現與約8000塊H100等效的在線訓練。在前不久舉辦的All-In Summit 2024活動上,馬斯克宣佈,公司下一代AI芯片Dojo 2計劃在2025年底進行大規模部署。
數據顯示,國內車企現有的算力都在10 EFLOPS以下,到2024年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規劃算力分別是17 EFLOPS、21 EFLOPS和15 EFLOPS,三大運營商合計53 EFLOPS,但圍繞「端到端」大模型,一家企業需要的理想算力就高達100 EFLOPS。
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此前表示,理想汽車訓練算力達到5.39 EFLOPS,預計到2024年底將超過8 EFLOPS,理想汽車每年在訓練算力的投入超過10億元。理想汽車也表示,最終實現自動駕駛需要的訓練算力要達到100 EFLOPS的量級,摺合成投入每年要超過10億美金。
「算力上要投入巨資,而且要持續投入,圍繞着數據、算力、算法形成規模化的隊伍。」張永偉表示,目前圍繞着芯片所形成的軟件纔剛剛起步,現有的本土算力是「有芯片、缺軟件」的不成熟算力。「要通過豐富軟件和生態,(把不成熟的算力)變成成熟的算力,減少算力在硬件上未來被‘卡脖子’的問題。」
百度智艙業務部總經理李濤認為,在產品設計中也應該避免算力浪費。「今天很多座艙設計是把Pad安到了車上,然后把移動App直接遷移到車機上去。」李濤表示,現在行業里統計,單臺車上搭載App最多的有189個。「可以想象,在駕駛過程中從189個App里翻你想要的應用是多麼困難,這也會佔用寶貴的車機算力及內存資源。」
摩爾定律下,成本下探
擁有高階智駕的車型,需要多花多少錢?
一年前,問界M7、小鵬G6等公認的智駕頭部車型告訴我們,要多花兩三萬甚至三四萬才能用上軟硬件到位的高階智駕系統。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高階智駕開始不斷下沉。以往30萬元以上車型才能搭載的高階輔助駕駛功能,開始出現在一些十幾萬元的新能源車型上。而未來,這一趨勢或將更加明顯。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升級換代和智能化進程越來越接近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根據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芯片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18個月到24個月增加一倍,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
曹旭東判斷,在2025年底至2026年,城市高階智駕將會成為20萬以上甚至包括15萬以上車型的標配。
「硬件的摩爾定律就是高階智駕的硬件的BOM每兩年會減半。」曹旭東表示,「一兩年之前實現城市NOA,雙Orin-X激光雷達整個BOM的成本可能要到2萬多,而現在單Orin-X單激光雷達整個BOM 1萬左右就可以了。」曹旭東預測,到2025年底至2026年,成本會降至5000以內。
「軟件摩爾定律的行業平均水平,是產品的體驗兩年提升十倍。」曹旭東表示,行業里面領軍企業或者卓越企業進步速度可能更快,可以做到一年提升十倍。「MOMENTA去年后半年到現在提升了不止十倍,我們到明年這個時間點目標也不止提升十倍。可以看到兩年至少會提升100倍。」
也就是説,未來智能汽車一定會價格越來越低,並且體驗越來越好。
如何擁抱AI時代?
人工智能,特別是以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和汽車融合,使新興的汽車智能化又疊加了以人工智能為驅動的新的智能化內容。
「汽車產業變化周期越來越短,甚至出現了變化疊加的特徵:過去的變革還沒有完成,新的變革又要開始,這種疊加的發展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常態,百年汽車產業在繼續演進,最新的驅動因素是人工智能。」張永偉説。
面對AI時代的到來,行業該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做出新的調整?
張永偉提及,首先要解決好聚焦AI技術和數據的價值來打造新的競爭力。「改變汽車企業對數據挖掘能力不足、對數據價值利用不利的現狀,要讓數據變成資產,讓資產產生價值。」同時,張永偉表示,「目前我們在訓練軟件、系統方面,很難做到像特斯拉一樣擁有大量的數據,對我們而言靠單一車企的數據量是不夠的。」
「就像當年安卓系統面對蘋果的挑戰一樣,我們今天也面臨着特斯拉的挑戰。」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現在大家都在研究域控制器,而特斯拉已經邁向中央計算。儘管特斯拉會開放上一代技術,但如果我們只是複製他們上一代的產品或追趕他們,那將非常困難。」在劉黎看來,與車企的合作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爲了技術落地,也是爲了共同推動行業的進步。通過合作,我們可以互補優勢,共同開發出能夠與特斯拉競爭的創新產品。」
「現在整個公司已經在用AI代碼工具去生成一些代碼,生產效率已經能提高30%。人工智能最好的應用場景其實就是智能電動汽車行業。」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表示,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要具備AI研發能力和運營能力;一家成功的智能電動車公司,也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
作者: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