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17 20:24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劉婧汐 廣州報道
近日,一張來自順豐速運的激勵海報引發爭議。海報顯示,位於順豐速運昆西片區的四名順豐工作人員,因「強勢拆除」京東快遞的宣傳類物料,而被授予特殊貢獻獎,現金激勵1.2萬元。
起因是一場京東物流與順豐速運的「攬活」紛爭。9月27日,江蘇崑山京東快遞業務員在在一大閘蟹交易市場攬收點安置了廣告牌、帳篷等宣傳物料,引發順豐員工不滿,繼而被順豐員工損毀。據悉,4名嫌疑人當晚被抓獲並被治安拘留。
從崑山市公安局正儀派出所出具的《情況説明》可以看到,「強勢拆除」意指「兩個摺疊帳篷被推倒,鐵質的框架被折斷和紅色篷布被人用刀劃破了,一個大廣告牌被人撕壞,塑料框架被損壞,一個小廣告牌被弄碎監控攝像頭的電源線被剪斷」。
最高端的商戰,果然朴實無華。而這起紛爭,或許也只是京東物流與順豐速運快遞市場爭奪戰的開始。
京東的追趕
10月12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天用户平臺事業部總裁吳嘉,在天貓雙11發佈會后稱,京東物流預計會在雙11期間接入淘寶,為用户提供服務。
10月16日,京東物流已經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臺,雙方對接系統已基本完成,眾多淘寶天貓商家已經選擇京東物流作為服務商,消費者也可以在淘寶和天貓App內查詢京東物流軌跡。
這意味着,京東快遞和淘寶平臺從排斥走向合作。多年來,國內快遞市場被劃分爲「阿里系」(包括三通一達)、「京東系」以及「順豐系」,各陣營間相互排斥,淘寶平臺商家無法選擇京東物流進行派送,阿里系快遞也無法接入京東商城。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23年3月。當時,劉強東率先允許京東商城接入外部快遞,讓商家們可以選擇極兔和通達系快遞。而據晚點財經報道,此次「雙十一」期間,菜鳥速遞和菜鳥驛站也將接入京東商城。如此一來,「京東系」與「阿里」系的壁壘將被徹底打破。
這對消費者和平臺商家來説,都是利好消息,畢竟可供選擇的快遞商家更多了。但對順豐來説,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在過去,順豐並未與任何一家平臺或商家進行深度捆綁,作為「獨立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順豐可以與各個電商平臺進行合作,也因此快速壯大規模。而隨着電商平臺之間的「拆牆」,這種獨特市場背景帶來的優勢將逐漸消失。
不僅在平臺接口上,順豐的傳統長板也在被京東物流趕超。「快」「安全」「退換貨方便」,是消費者對順豐最直觀的印象,而這也正是目前京東物流在發力的重點板塊。
時效方面,3月28日,京東快遞的兩大產品正式更名升級:「特快送」升級為「京東特快」,「特惠送」升級為「京東標快」。升級后的京東特快,將依託京東的航空資源,最快實現次晨達;此外,在退換貨方面,京東快遞上門取件的時間也延長至最晚23點,最早次日早8點即可送到收件人手中。
服務方面,據國家郵政局關於2024年第二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和時限妥投率測試結果的通告,在監測的9家快遞服務品牌中,順豐速運、京東快遞以較高的得分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名,不相上下。
價格方面,據浙商證券研究所測算,京東物流當前單票成本大約14~15元左右,略低於順豐(15~16元左右)。在平臺商家的眼中,京東也被看作「性價比更高的順豐」。
這些舉措都代表着,京東快遞有意在時效和服務方面進行提升,與順豐進行正面對壘。順豐速遞與京東特快的市場定位,在越來越相似。
要知道,2007年京東才正式開始自建物流,比1993年成立的順豐快遞,落后了14年。並且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京東物流並未實現盈利,直到2022年纔開始扭虧為盈,此后一直保持增長態勢。2024上半年,京東物流經調整后的淨利潤為31.2億元,同比增長2631.2%,創下新的盈利紀錄。
激烈的快遞市場競爭
同時期,國內快遞公司們在壓低單票價格,大打「價格戰」。
上半年,圓通、申通、韻達等主要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了4%到15%左右,單票收入均在2元/件至3元/件之間。而相比他們,順豐的單票收入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穩定態勢,平均達15.9元/票,還同比增長了1.1%。
根據順豐發佈的月度經營簡報統計,2024年上半年,其市佔率約為7.7%,同比下滑2%左右。同期,中通快遞的市場份額已超過20%,其他通達系等的市佔率也均維持在10%以上份額。而在頂峰時期,順豐的市場份額曾經高達20%左右。
不過,順豐看起來並不擔心自己的國內市場被搶佔,而是轉向大舉投資海外市場,野心和債務規模都變得越來越大。
2018年4月,順豐斥資1億美元入股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2018年10月,順豐花費55億元,買下DHL(國際物流三大巨頭之一)香港、DHL北京兩家公司100%股權;2021年9月,順豐再度斥資146億元,收購總部位於香港的嘉里物流。與嘉里物流並表后,順豐將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供應鏈三大業務板塊合併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可見其出海意圖。
財報顯示,2018至2023年,順豐的負債規模從347億元增加至1182億元,資產負債率從48%上升到53%。如今,順豐遞表港交所,急於謀求在港股二次上市,公司在財報中表明,此舉意圖在於「加強順豐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
但順豐也並沒有虧待股東。10月10日晚間,順豐控股接連發布多篇公告表示,擬在港股IPO之前,對A股股東實施一次性特別現金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税),預計分紅總額約為48億元;另外,公司擬對全體股東實施2024年中期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4元(含税),預計分紅總額約為19.2億元。兩次分紅總計超67億元。
王衞曾明確提出:「計劃至2025年,讓順豐的業務做到亞洲第一、全球前三。」現在看來,這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