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些香港券商狠狠虧了內地人的錢!事出場外期權,預計規模200億

2024-10-17 15:56

財聯社10月17日訊(記者 閆軍)買了看漲期權,市場如期大漲,但是投資的錢卻拿不回來了。券商違約不付,甚至惡意拒付,多家香港券商深陷場外期權「兑付」危機。最近一段時間,追索無果的客户也紛紛爆料。據業內人士稱,預計整體規模約200億人民幣。

深圳一位投資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他通過內地私募購買了香港券商的看漲期權,市場大漲后他盈利30萬元,但是香港券商拒絕兑付收益。目前,他已經聯繫律師進行起訴,但是涉及內地和香港法律不同,追索難度並不小。

這位投資者遇到的問題並不是個案,近期有不少購買了香港場外期權的投資者遭遇了無法兑付的問題,有投資者表示,個別香港券商以公司鉅額虧損無力支付為由,不僅拒絕支付收益,連期權費都不再返還。

據悉,約有近50家香港券商從事場外期權業務,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獅子集團、南方匯發、贏家、東信、東昇、青石、歐普國際、維恩、潤林、東皓、長發等十余家券商出現兑付問題。

鉅虧因何發生?缺乏對衝是主因

「完全沒有對衝,如果按照正常的對衝策略,香港券商需要提供估值三倍的保證金,而這一批暴露的多數券商並沒有做到。」有投資者介紹稱,在國慶節前A股一波急漲行情中,券商累積了較多的A股看漲期權,短短兩三天的時間,指數大漲20%多,合約觸及終止,多頭期權平倉。券商在賣出后沒有對衝,交易臺出現鉅額虧損。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機構賣出看漲期權后,一般會到金融市場買入標的資產,對衝看漲期權賣出的風險。

「不對衝交易需要投資者有充分的認知和風險承諾能力,不對衝暗含較高的回報,但同時有較高的風險暴露。」某市場人士分析表示,不少券商選擇不對衝的方式,還是在於想要獲取更高額的收益,但是這一波行情漲得太快,在市場上漲再想對衝已經來不及了。

從交易邏輯上講,看漲期權對應標的上漲,觸發平倉,券商需要支付期權收益給到投資者,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對衝,香港券商在期權頭寸上就會發生鉅額損失,導致無法兑付期權收益。

有香港券商在給投資者的聲明中表示也驗證了這一點。該券商表示,924一系列刺激政策以來,市場前所未有的巨量成交和上漲波動,以及交易所服務器等問題,對衝策略未能按預期執行,致使部分看漲期權交易無法正常完成。

境外期權因期權費便宜、門檻較低,成為不少投資者繞道投資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個人投資者並不能直接通過香港券商交易場外期權,一般是通過內地私募機構作為通道,購買內地私募的產品,再投向境外機構的場外期權。

有了解香港場外期權的中資券商介紹,不少香港券商的主要客户在內地。也有香港券商在深圳等地與本地私募合作,聯合展業,以南方匯發為例,涉及規模可能高達30-50億元。

有無違規?是否存在惡意拒付?

相對而言,場外期權風險較高,特點在於其靈活性,可以根據交易雙方的具體需求定製合約條款,如行權價格、到期日、合約規模等,回報率可觀。

有券商人士介紹,香港券商在場外期權展業資質上,首先需要申請9號牌照,即資產管理牌照,也就是內地客户熟知的基金牌照;其次是需要11號牌照,可以從事提供場外衍生品工具建議的活動。此外,1號牌照同樣必不可少,屬於證券交易牌照,1號牌照相當於內地證券公司的證券交易牌照,取得該牌照的公司,允許為客户提供買賣債券、配售及包銷證券、買入/沽出互惠基金及單位信托基金以及提供股票及股票期權的買賣/經紀服務。

從事場外期權至少要持有以上3張牌照,但是上述券商人士表示,目前有展業的約50家券商中基本具備牌照,但是問題出在了收款環節。

「按照合規做法,這些券商需要用1號牌照的公司收款,在進行場外期權交易時繳納三倍保證金,但是很多公司爲了規避保證金,做大規模,通常會選擇使用其他公司收款。」該券商人士指出,目前僅有長遠證券等少數幾家使用具備1號牌照的公司收款。

由於缺乏風控,至少有十余家券商在此輪行情中鉅虧。而原本需要支付給投資者的期權收益出現了違約。

「收款環節有漏洞、交易缺乏對衝,有些券商註冊地在開曼等海外,面對鉅額的虧損,有的券商就直接選擇違約了。」某投資者表示。

已有券商連夜開會,拿出5年還款方案

投資者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財聯社記者獲悉,不少香港券商的確表明了當下無法完全支付相關期權費和期權收益。以南方匯發為例,公司表示願意退還4折期權費,但是投資者需要簽訂諒解書,不再追索。

有投資者告訴財聯社記者,10月16日晚東昇召集了投資者會議,並拿出解決方案。據瞭解,東昇此次行情中虧損約6000萬,計劃每月向投資者賠付100萬,按照投資者資金比例分配,分60期兑付。

「溝通了好幾天,東昇至少有個説法了。」有投資者表示,相比於有的券商迟迟沒有方案、或者直接表明公司虧損,可以接受東昇按照60期的還款計劃執行。但也有投資者表示擔憂:「這份五年還款計劃時間太久了,中間是否有變數,完全不可控。」

東昇一直與投資者溝通較為頻繁,自10月7日以來,東昇與投資者持續在溝通,表示將分批退還,到了10月10日,東昇拿出了具體的方案,在第一期按照期權本金的20%左右比例進行退款,退款時間在本周五(10月18日)或者下周一(10月21日)陸續收到退款款項。此外,東昇還表示,退款完后,並將在下周二(10月22日)安排線上會議,與投資者詳細溝通后續還款計劃。公司最后表示將「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不會逃避。」

image

贏家證券業也表示,將分批退還遭到取消合約的期權費本金。

image

另有一家券商採取了變身通道的還款方式,即希望投資者再次買入合作券商的場外期權,以期權費讓利的形式返還。這種方式也被投資者詬病,有投資者表示:「如果繼續虧損,豈不是損失更大?」

在業內看來,投資者在賺錢的情況下,遭到違約兑付,這一事件暴露了部分從事場外期權香港券商的信用風險,也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鍾,期權投資專業度要求高,而對券商合規也有較高的要求同樣高,需選擇正規持牌交易機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