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企老大哥」帶頭,中國能建跟進,回購增持示範效應擴散,近50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誰將接力?

2024-10-15 00:02

央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購潮正在蔓延。

10月14日晚,中國能建(SH601868)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控股股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通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總金額不低於3億元,不超過5億元。

而在10月14日早間,「招商系」多家上市公司已集體發佈增持與回購計劃公告。

總資產10萬億元級別的巨頭出手,令市場為之矚目。根據每經投資研究院統計分析,發佈增持與回購計劃公告的「招商系」公司,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低估值、業績相對穩定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正。

這些公司為何在此時集中出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多家發佈增持與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聽聽他們怎麼説。

多位專家認為,有了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為大手筆回購增持的「先鋒」,那麼其余具有類似特徵的央企也有望跟進。

而那些在市盈率、市淨率和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上具有優勢的17家上市公司,則值得重點關注(詳見后文表格)。

1

「招商系」8家公司同日宣佈擬回購、增持

公司「畫像」:具備三大基本特徵

10月14日早間,「招商系」多家上市公司集體發佈增持或回購計劃公告。根據每經投資研究院梳理,有6家公司發佈回購計劃公告,分別為招商輪船招商積余招商公路招商蛇口招商港口中國外運;有3家公司發佈了增持公告,分別為中國外運招商南油遼港股份。其中,中國外運既有回購計劃,也有增持計劃。

從回購增持金額上來看,8家公司的回購和增持金額上限之和為41億元,下限之和為20.78億元。其中,招商南油並未公佈增持金額,其增持金額上、下限是每經投研院根據其增持比例的上、下限及總市值(截至5月11日收盤)估算得出。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在發佈增持與回購公告之前,8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4164.84億元,擬回購、增持總金額的上限值佔這些公司總市值的0.99%,擬回購、增持回購總金額下限值佔其總市值的0.50%。

6家有回購計劃公司的回購價格上限,均為不高於董事會通過回購股份決議前3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150%。3家有增持計劃公司的增持價格上限,均未超過10月11日收盤價的140%。8家公司回購、增持的具體價格如下表所示。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根據每經投資研究院統計分析,上述8家「招商系」公司,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低估值、業績相對穩定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正。

先來看估值,截至10月14日,8家公司的平均動態市盈率為15.20倍,如果剔除上半年業績明顯下滑的遼港股份,那麼平均動態市盈率僅13.18倍;8家公司的平均市淨率為1.21倍,其中招商港口遼港股份市淨率均低於1,説明總市值低於淨資產。

再來看業績表現,儘管有波動,但這些公司都處於盈利狀態。2024年上半年,8家公司的平均營收為189.47億元,最高為563.68億元,最低為35.28億元;8家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為16.53億元,最高為27.08億元,最低為4.35億元。

最后來看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變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能夠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如果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正值,説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強,能夠持續產生現金流入。2021年至2023年各年度,8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皆為正數,且整體呈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4日晚發佈增持計劃的中國能建,也符合「招商系」8家擬回購、增持公司所具備的三大基本特徵。

2

年淨利潤1911億元、總資產超10萬億元

「央企老大哥招商局此時為何出手

8家「招商系」上市公司背后,是總資產10萬億元級別的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局)。

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總部位於香港,是一家百年央企、綜合央企、駐港央企。

招商局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創立於1872年洋務運動時期。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招商局曾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等,開創了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帶動了其他許多近代產業的發展,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和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基於這樣的背景,招商局堪稱「央企老大哥」。

據招商局官網,截至目前,集團共有10家境內上市公司、7家境外上市公司,17家重要參股公司。

2023年,招商局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244億元,淨利潤1911億元,總資產約13.5萬億元、同比增長8.2%。

招商局旗下公司為何在此時集中出手?

公告中,上述公司均表示:「(擬進行回購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爲了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穩定公司價值。」

那麼具體選擇此時是何原因?10月1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后聯繫了此次發佈公告的多家「招商系」上市公司。

遼港股份董祕辦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次發佈增持公告實為公司收到大股東函件后對相關信息進行的披露,具體信息都來自函件中。「我們本身其實一直也在做回購的事項,第一期已經做完了,第二期正在做,后期可能我們還會繼續去做相關工作。」該人士介紹。

談及此次回購計劃,接聽招商輪船投資者熱線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回購在本質上為一種分紅方式,在中期分紅之后,公司就一直在考慮用一部分資金進行回購,豐富回報投資者的形式。

對於回購資金來源的問題,上述工作人員迴應,應該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為主,無論是自有資金,還是自籌資金,對公司現金流都不產生負面影響。

對於「招商系」的動作,在當天的新聞報道中,多家媒體均用「大動作」一詞描述「招商系」的上述回購及增持計劃。而這件事讓一些投資者聯想到了9月下旬宣佈的一項政策。

談及增持計劃時,招商南油董祕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就表示:「股東的事情我們不大清楚,但總體來講,我們確實也關注到9月24號央行(推出)的新政策,我想我們股東那邊也會積極跟進相關政策的具體細則以及落地情況。」

無獨有偶,招商積余董祕辦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在介紹相關計劃實施的資金來源時提到,鑑於目前「增持回購再貸款」政策還未正式落地等原因,公司具體將如何準備回購資金可能還要看后續方案。

上述公司、投資者提到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是什麼呢?

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孔澤思攝

3

「不只是一家、兩家」

專家相信央企回購將進一步擴散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宣佈,將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據介紹,該再貸款的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將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提供的資金支持比例為100%,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再貸款資金利率是1.75%。商業銀行對客户辦貸款的時候,利率會在2.25%左右,允許加0.5個百分點。

「這個工具適用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潘功勝介紹。

針對增持回購再貸款政策,國盛證券研究所曾在9月25日發文表示:「股市將獲得更為直接的利好提振。央行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通過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的方式,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將有效提振股市風險偏好。而互換便利提供的5000億元資金,以及后續的擴容可能,將持續地為股市提供買入力量,對股市產生有效支撐。」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經營效益良好的央企,帶頭回購、增持,意味着下一步將出現一個熱潮。」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國企改革專家李錦看來,央企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而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有着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責任。在這個背景下,這些上市企業拿出真金白銀掀起回購、增持的熱潮,表明關鍵時刻央企控股公司要為穩定資本市場做表率。

李錦表示:「近兩年國資委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方案中,以鼓勵央企用股份回購的方式引導上市公司價值的合理迴歸。預計未來央企回購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不只是一家、兩家,可能會有多家企業出現回購、增持等情況。」

回到招商局集團此次通過旗下8家上市公司掀起的回購、增持熱潮,李錦認為,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招商局此舉是其一攬子計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纔看來,招商局作為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從自身經營考慮,因為對未來有信心,所以回購增持;另一方面,也要從企業自身的責任出發,配合監管部門對增持的鼓勵。

對於外界有關央企、國企后續下場是否將接棒回購、增持的猜測,徐洪纔回應記者道:「我覺得有可能,(因為)央行9月底創設了3000億元的增持回購再貸款政策。當然,各個行業的情況表現不一,具體還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4

還有出手回購可能?

這17家央企控股公司

具備接棒潛力

正如前文所説,如果以上8家公司是央企回購增持的「先鋒」,那麼其余具有類似特徵的央企也有可能跟進。如果有跟進者,則市淨率、市盈率和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上具有優勢的企業,更值得重點期待。

從近50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每經投研院首先剔除了近一年市盈率(TTM)為負或者近一年的每股經營現金流量淨額(TTM)為負的公司,再從剩余的公司中,每經投研院篩選出了市淨率小於1.5倍、市盈率小於15倍的公司,具體名單如下:

從行業分佈來看,以上公司分佈行業相對較廣,共涉及11個行業。其中煤炭行業的個股相對較多,有3家;其次,建築裝飾、銀行、交通運輸和石油石化行業分別有2家公司;電力設備、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基礎化工、汽車、醫藥生物行業各有1家公司。

從市值來分佈來看,以上公司市值分佈範圍也相對較廣,從49.75億元至13755.19億元不等。其中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有6家,市值在100億元至500億元的公司有9家,市值100億元以下的有兩家。

在以上17家公司中,不乏長期業績表現優異的公司,下面就簡要介紹其中兩家。

東方電氣(SH600875),控股股東為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經營模式為開發、設計、製造、銷售先進的水電、火電、核電、風電、氣電、太陽能等發電成套設備,以及向全球能源運營商提供工程承包及服務等相關業務。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業績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從478.19億元增長至606.77億元,歸母淨利潤從22.89億元增長至35.50億元。

中國核建(SH601611),控股股東為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我國核電工程建設龍頭企業,積極開拓工業與民用建築市場,承攬了眾多國家重點項目,逐步形成以核電工程建設為本,縱向深耕建築工程價值鏈的業務佈局。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業績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從837.20億元增長至1093.85億元,歸母淨利潤從15.33億元增長至20.63億元。

(文章來源:每經頭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