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預見2024:《2024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2024-10-12 10:0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金陵體育(300651)、三夫户外(002780)、探路者(300005)等

本文核心數據:體育用品市場規模;體育用品市場份額

行業概況

——定義及分類

體育用品是在進行體育教育、競技運動以及身體鍛鍊過程中使用的產品。根據國家標準《體育用品的分類》,可從體育用品的不同適用場景角度,將體育用品分為運動服裝、運動鞋、運動器材、運動防護用品、體育輔助用品、運動食品及飲料和體育出版物。

——產業鏈剖析:中游細分市場眾多

體育用品產業鏈上游為棉紡、羊絨、皮革、印染、化纖、塑料、合成橡膠等非金屬原材料以及鋼鐵、鋁合金、不鏽鋼等金屬原材料;產業鏈中游的體育用品製造,包括球類產品、體育器材、訓練健身器材、運動防護用具、運動服裝、運動鞋等;產業鏈下游為各類需求羣體。體育用品產業鏈結構圖如下:

在體育用品產業鏈的上游非金屬材料方面,代表性上市公司主要有華茂股份鳳竹紡織華紡股份新澳股份興業科技榮盛石化長鴻高科迴天新材等;金屬材料方面,代表性公司有河鋼股份方大特鋼首鋼股份等;生產設備方面,代表性公司有中捷資源傑克股份標準股份

在中游體育用品製造領域,代表公司為安踏體育、特步、李寧、361度、金陵體育、康力源、三夫户外、英派斯牧高笛等。

行業發展歷程:穩定增長階段

伴隨着一系列對體育產業及賽事的指導意見陸續出臺及逐步落地,我國大眾體育和健身運動訴求也在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作為體育產業重要子行業之一的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亦因此迎來急劇裂變。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游的競技體育業和大眾健身業的發展來決定的,二者是一個相互依存依次發展的過程。

中國體育鞋服企業很多是做國際品牌代工起家,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通過經營品牌和快速發展經銷體系,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都順利把握住了體育運動用品行業發展的第一次掘金時代。不過,在經歷了快速的外延增長周期后,產品導向的經營模式及粗放式經銷批發模式的弊端讓整個行業陷入了冰谷,經營持續惡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實上,過去幾年中體育用品行業「去庫存」、「關店潮」等案例屢見不鮮也正是基於此的策略調整。總的來説,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已經進入第四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促進體育消費

近些年,我國針對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出台了各種扶持政策,為推進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各項政策的針對度也越來越細化具體。目前,我國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較為重要的相關政策主要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增加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2019年中國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增加值持續增長,2019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增加值達到3421億元,達到近年來最高增加值。2020年受疫情影響,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增加值為3144億元,同比下降8.10%,佔體育產業總增加值比重為29.30%。2022年達3686億元。

2023年,綜合考慮體育用品進出口等數據,初步覈算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增加值約為3870億元。

——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現狀分析

體育用品涵蓋範圍較廣,主要包括球類器材、體操器材、田徑器材、户外器材以及其他一些用品等,每個領域市場現狀發展不一:

體育用品行業市場規模

2024年5月,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發佈《中國體育用品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提出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製造業總產出14259億元。結合2023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情況,前瞻初步覈算2023年中國體育用品製造業總產出14687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集中在浙江和北京

從代表性企業分佈來看,體育用品產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佈浙江、福建、北京、山東等省市。此外,江蘇、湖北等地亦有產業鏈代表性上市公司。

——企業競爭:安踏體育業務收入第一

根據各公司公報,按體育用品相關業務收入來看,2024年上半年,安踏體育以337.35億元的業務收入位列第一,遠高於其他公司;李寧和申洲國際業務收入分別為143.45億元和92.13億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行業集中度: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集中度CR3約7.3%

市場集中度方面,目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成熟,行業細分市場眾多,企業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整體較低。2023年安踏體育、李寧、申洲國際三家公司合計市場份額為7.3%,行業CR7約9.1%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將呈現產品向專業化和細分化方向升級、創新投入力度加大、線上渠道加速發展等發展趨勢:

——行業發展前景:預計到2029年體育用品市場規模約19682億元

根據國務院發佈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中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支持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採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提升傳統體育用品的質量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綜合上述文件中提出的目標及對於體育用品業的相關敍述,前瞻結合增長率進一步估算,2029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出將超過1.96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説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