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不信油箱,困局中豪賭無人駕駛

2024-10-11 17:25

文 | 韓永昌 李安琪

編輯 | 李勤

深陷價格戰泥淖的中國電動車企,正在集體回撤,配置油箱以攫取銷量和生存機會。特斯拉則激進走向了另一端——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尋求破局。

當地時間10月10日晚,特斯拉CEO馬斯克鑽進一輛科幻感十足的汽車,該車沒有方向盤、剎車、駕駛員,具備無人駕駛能力。

這是當天發佈會的主角之一Cybercab(自動駕駛出租車)。同時,特斯拉還推出了Robovan(自動駕駛運輸車)。

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Cybercab,圖源:特斯拉

特斯拉稱,2025年會先在美國加州、德州,用Model 3、Model Y和 Cybertruck三款車型推出UnsupervisedFSD(無監督的全自動駕駛)技術。

FSD全稱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核心自動駕駛技術。而實現無監督,則是去掉司機、做到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關鍵一步。

馬斯克説,預計到2026、2027年,新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形態Cybercab會量產,並大範圍鋪開。

「Cybercab收費未來可以達到每英里0.2美元,現在網約車大概是每英里1美元。「馬斯克説。

發佈會的另一個角落里,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可以和觀眾互動和熱舞。馬斯克説,Optimus量產后的價格大概在2-3萬美元,「它可以照顧孩子,可以遛狗、修剪草坪、買菜,甚至可以做社交場合的助手」。

特斯拉將發佈會場地選在了好萊塢,這是美國的電影夢工廠。似乎寓意科幻將走進現實。

但遺憾的是,僅半小時的發佈會上,馬斯克只簡要介紹了兩款自動駕駛新車和Optimus近況,沒有透露更多內容。從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軟件到自動駕駛出租車,技術上的實現依據和怎麼應對繁瑣的運營監管等,馬斯克都未提及。

特斯拉是純視覺的堅定擁護者,探索出了一條不依賴激光雷達的智能駕駛進化路線。

但從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特斯拉顯然要回答更多問題。除了技術攻關,Robotaxi的運營還涉及監管、車隊管理、用户收費、軟件故障、責任劃分等各種各樣的難題。

對特斯拉整體經營而言,FSD與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尚早,如何對抗當下緩慢衰退的局面,馬斯克顯然沒有給出有力答案。

「馬斯克的Robotaxi夢」

2016年,馬斯克對外宣稱,特斯拉電動車就能從洛杉磯開到紐約,其間不需要用手觸摸方向盤。如果你想讓車自己開回來,就在你的手機上點一下召喚。

隨即他就開始推動工程師設計出一個既沒有方向盤,也沒有加速和制動踏板的車輛版本。

顯然,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這樣的想法很難實現。

但馬斯克一直沒有放棄Robotaxi的夢想,《埃隆馬斯克傳》中提到,馬斯克會一直給員工灌注一種緊迫感:「這將是一款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革命性產品,它將改變一切,它將讓特斯拉成為價值10萬億美元的公司。百年以后,人們會記住這個時刻。」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馬斯克終於開始兑現承諾,Cybercab的設計未來感十足,沒有后視鏡、踏板和方向盤,還配上了剪刀門。

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Cybercab內飾,圖源:特斯拉

馬斯克對Robotaxi的規劃不止於Cybercab。他在發佈會上説,一輛車的每周使用時間只有10-100小時,當完全自動駕駛實現后,在同一輛車上,可以獲得5-10倍的價值提升。

雖然馬斯克沒有公佈Robotaxi的營運模式,但顯然私家車也可以參與到其中。

在成本方面,馬斯克認為自動駕駛的成本會很低。「Cybercab未來可以達到每英里0.2美元,現在網約車大概是每英里1美元,車輛成本會低於3萬美元。」

至於時間,「2026、2027年之前,我們會大規模生產Cybercab,未來會有Cybercab 2。」

在發佈會上,馬斯克還展示了自動清潔的專利,機械臂會像吸塵器一樣,吸走座位上的垃圾,並且擦拭清潔屏幕等。Cybercab特有的感應無線充電方式也有提及,但都沒有深入展開。

除了Cybercab以外,Robovan也在發佈會上亮相。馬斯克將其比喻為「星球大戰里面的車輛」。

特斯拉自動駕駛運輸車Robovan,圖源:特斯拉

Robovan可以搭載20人,也可以運輸貨物,在馬斯克的計劃中,未來這輛車的出行成本將低至每英里10美分。這顯然是顛覆性的。

以在美國已有數年運營經驗的Waymo Robotaxi為例,每英里收費約13.3美元,與馬斯克每英里0.2美元預期有巨大的差距,和10美分相去更遠。

即便Waymo宣佈其每周的付費訂單已經突破10萬次,也未產生可觀的利潤。

特斯拉或將藉助其的大規模製造和供應鏈能力,將Cybercab壓縮至3萬美元,快速優化Robotaxi的運營財務模型。

但問題依然是,特斯拉的FSD技術有多快能照進擺脫人類司機、實現無人駕駛的現實。

「特斯拉自動駕駛,坎坷的變現之路」

馬斯克認為FSD將來會比人類司機駕駛安全十倍,他也對FSD帶來的收入寄予厚望。

「未來自動駕駛的收入會讓所有毛利率數字看起來都很愚蠢。」

FSD產生利潤的路徑有兩條,其一是如蘋果手機一般的訂閲服務,另外則是搭載在Robotaxi上,節約人力成本,變革現有出行市場形態。但兩條路都挑戰重重。

以訂閲模式為例,蘋果手機等硬件產品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左右,銷量雖然已經下滑,但軟件服務卻支撐起了公司的利潤,其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等軟件產品,毛利率超過70%。

今年三季度,蘋果公司的硬件收入為616億美元,軟件收入也達到了242億美元。只要產品保有量足夠,軟件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潤,這條路在蘋果身上已經被驗證。

特斯拉此前曾透露,FSD的毛利率高達90%。2021年之后生產的搭載HW3.0特斯拉車型,都可以購買FSD服務。

自2021年至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車型已經超過了535萬輛。FSD如今最優惠的訂閲價格為每月99美元。如果FSD的商業模式可以如蘋果公司一般,全球開放訂閲,即便只有10%的訂閲量,也可以為特斯拉每季度貢獻1.4億美元的利潤。

FSD已經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區開放訂閲,馬斯克前不久還透露,特斯拉計劃在FSD軟件的V12.5或V12.6版本中,向歐洲、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申請批准其FSD監督版,且有望在年底獲批。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馬斯克也提及,特斯拉會先在Model 3/Y以及Cybertruck實現完全無人監督的FSD,「明年在德州和加州就會率先推出」。

但想要提升FSD的訂閲量,關鍵仍在於產品體驗與技術能力。

有行業人士表示,在特斯拉建立起端到端智駕、海量數據、超大雲端訓練算力的閉環之后,其FSD能力已經有較大躍進,「技術上限比傳統的自動駕駛方案更高。」

然而產品天花板與實際表現,仍有差距。多方數據顯示,用户使用FSD時仍需經常接管車輛。

第三方測試機構AMCI Testing的評測報告顯示,特斯拉最新發布的FSD v12.5版本平均每13英里(約21公里)就要人為干預一次。國內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也告訴36氪,其在美國相對繁忙的灣區城市道路也進行了路測,測試結果表明平均每不到10公里就要接管一次。

有FSD用户告訴36氪,他目前使用的V12.5.4版本,主要手動接管的原因是在一些修路的場景,車道線比較複雜,「人基本上很快就搞懂了,但車可能還搞不懂。」

這距離成熟Robotaxi的表現差距尚遠。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交通管理局(DMV)2023年公佈的數據來看,Waymo行駛2.79萬公里才需要干預介入一次。

直接從L2輔助駕駛到L4自動駕駛,特斯拉的FSD也要面臨更多的問題。

國內Robotaxi公司小馬智行高管張寧向36氪表示,特斯拉FSD在輔助駕駛(L2)中的表現很好,但距離無人駕駛(L4)要求的技術和安全指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特斯拉用純視覺傳感器和相對低的地圖依賴,FSD在北美和很多地區都取得比較好的輔助駕駛類人體驗,但從一些關於FSD的事實,有部分和公眾面的感知未必完全一致。」

美國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創始人兼CEO凱爾·沃格特(Kyle Vogt)在特斯拉發佈會前,列出了15項Robotaxi落地關鍵點,包括堵塞交通、檢測碰撞、人工智能的覆蓋範圍、監管和許可等方面。對於這些難點,特斯拉可能也無法例外。

換言之,目前階段,特斯拉不管是用FSD面向車主訂閲收費,還是落地Robotaxi運營,都難以快速產生可觀的利潤。

把車賣好仍然是特斯拉難逃的生存宿命。

「全新Model Y,進入鏖戰」

盛傳已久的特斯拉低價車型Model Q,依然沒有亮相。在Model Q上市之前,特斯拉的銷量與利潤只能靠Model Y來支撐。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瞭解,新款特斯拉Model Y將於2025年一季度上市,較之現款續航將有約10%的提升,帶電量更大。由於特斯拉是平臺化開發策略,新款Model Y電池包做出改動后,也將帶動model 3的續航進一步增加。

不僅如此,「新款Model Y的外觀會大改,底盤會更舒適,電耗更低,內飾可以參照煥新版Model 3。」有知情人士稱。

特斯拉還針對中國市場規劃了六座版Model Y,但這款車是「在Y的基礎上加了個座位,三排是小板凳,車內空間不會有太強的競爭力。」

Model Y是特斯拉的功勛車型。2023年,這款車終結了豐田卡羅拉長達37年的銷冠,成爲了全球最暢銷的車型,銷量超123萬輛。在特斯拉交付中心的工作日,每6秒就有一輛特斯拉被提走。

進入到2024年,特斯拉的銷量增速開始出現疲軟,前兩個季度均出現了同比下滑的情況。第三季度雖稍有好轉,仍未達到市場預期。

36氪製圖

銷量折損后,利潤同樣開始下滑。二季度,特斯拉經營利潤16.1億美元,同比減少7.9億美元;淨利潤14.8億美元,減少12.3億美元,下滑幅度高達45%。

在半年度來看,特斯拉2024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幾乎只有2023與2022年的一半,毛利率也跌倒了17.6%。

36氪製圖

越來越多的新車也趁機瞄準了Model Y 的市場份額,瘋狂發起衝擊。華為加持的智界R7、蔚來樂道L60、極氪7X,以及造車新秀小米也將在明年推出SUV車型。

這些車型都在發佈會上對Model Y詳盡對比,也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數萬台的大定訂單。面對國產電動車產品的羣狼圍獵,特斯拉的銷量支柱Model Y,難言沒有壓力。

36氪從產業鏈處獲悉,2025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對Model Y的生產預測是52.8萬輛。平均單月4.4萬台。並不算激進。作為對比,2023年Model Y在中國市場銷量約45.63萬輛。在剛剛過去的9月,Model Y賣出了4.8萬輛。

特斯拉主要的銷售區域是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市場,這也是新能源車的三個主要生產和銷售地區。

在美國市場,特斯拉8月的銷量為5.3萬台,市佔率依舊在35%左右,維持了穩定。

歐盟電動車銷量則陷入衰退,8月份甚至同比下降了33%,創下自2023年1月以來的最低月度水平。特斯拉也首當其衝,其8月在歐盟的銷量下降了43.2%。

在全球電動化進程放緩的情況下,只有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仍然保持穩定的增速,8月份,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大增42%,達到102萬輛,滲透率更是達到53.9%。

把握住中國市場,才能讓特斯拉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穩固住市場地位。但顯然,這一挑戰已經空前加劇。

AI作為全球性的命題,在中國同樣受到追捧。華為、比亞迪、理想汽車、小米汽車、蔚來、小鵬等幾乎都已經AI作為汽車業務的核心戰略。但他們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在汽車市場的長線賽跑中,意志力更為清晰。

而特斯拉在新車節奏迟緩,市場面臨激烈圍搶之下,選擇了重注AI技術,並激進推向FSD訂閲、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以及家用機器人等商業化路徑。這更像是一場破釜沉舟式的豪賭。

屬於馬斯克的谷底逆轉時刻,會到來嗎?對於特斯拉和全球汽車業,都至關重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