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11 16:56
在美粧界,從來不缺少爭奇鬥艷。隨着國產品牌「揚眉吐氣」,外資品牌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
最近,法國知名品牌歐舒丹宣佈正式停止買賣股份,直至撤回全部股份上市地位為止。這意味着在港股市場風雨飄搖 14年的歐舒丹徹底結束上市歷程。
2010年5月,歐舒丹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也成為首個在中國香港發售股票的法國公司。自從上市后,歐舒丹的營收規模就不斷增長,從6.12 億歐元增長至 25.42億歐元,增幅超過三倍,形成了一個擁有諸多品牌的美粧集團。
不過,隨着市場環境日趨嚴峻和競爭激烈,歐舒丹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
曾經堅定押寶中國市場的歐舒丹,難道在這片市場上已經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春天了?
01
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衆所周知,歐舒丹是地地道道的法國美粧品牌,但其進入中國市場其實非常早。
1995年,歐舒丹便入駐中國香港市場。在10年后,也就是2005年,歐舒丹又正式進駐中國內市場。
由於看中亞太市場的巨大潛力,2010年時,歐舒丹選擇在香港上市,增強在亞太地區的知名度。
當時,主打個護領域的美粧品牌並不多,但歐舒丹卻無疑是這一領域的龍頭品牌,推出過不少經典系列。
譬如歐舒丹在1994年推出的乳木果護手霜,連續30年都是護手霜最暢銷的經典產品之一。
就這樣,主打浪漫、幸福的歐舒丹輕松拿捏了一眾精緻 女性 消費 者的心,儘管一隻護手霜價格不菲,卻並不缺銷量。
靠着百元級的護手霜,歐舒丹一度佔領中國各大高端商場的櫃檯。以此同時,從2021年到2022年,中國穩居歐舒丹的全球第一大市場。其中,2022財年佔集團銷售淨額的比例一度高達18.1%。
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從2022年10月到2023年9月,京東銷售額TOP5手部護理產品中,歐舒丹獨佔四席,其中三套都是套裝產品;在淘系平臺上,在手部護理品類里歐舒丹的市場份額高達13.7%。
不過,隨着大眾認知加深,市面上的替代品也層出不窮出現,越來越多 消費者 對歐舒丹也漸漸祛魅。
最近兩年,中國內地市場的銷售額不斷下滑,甚至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
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截止3月31日,歐舒丹實現銷售淨額25.4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1%;經營利潤為3.08億歐元,經營利潤率為12.1%,低於上年同期的15.8%;年內溢利(淨利潤)約1.02億歐元,按匯報匯率計算同比減少13.9%。
雖然銷售額還在不斷增長,但利潤卻處於下降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第一大市場地位也不保。
財報數據顯示,2022財年到2023財年,內地市場佔集團的總銷售額比重從18.4%下滑至14%。如今,中國市場佔總銷售淨額為12.9%,美國市場重回到第一的位置,而中國市場則回落至第二大市場,
02
過分沉迷於營銷或許是「原罪」
在2024財年年報電話會議上,歐舒丹公司管理曾對中國市場經營做出分析:「受中國市場整體高端美粧復甦速度低於預期的影響,亞太區有機淨銷售額下降3%。」
一直以來,歐舒丹的毛利率都沒有低於80%。但在2024財年中期,歐舒丹的毛利率卻下降為78.3%。
歸根結底,鉅額營銷費用的投入是影響重要因素之一。
早年間,歐舒丹可以迅速佔領中國市場,甚至俘獲一批中產們的心,與其強大的營銷策略分不開。
在進入中國之初,歐舒丹引入了其在日本的營銷模式,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開店,並進行了本土化包裝營銷。
此后,歐舒丹又簽約不少當紅流量,為其出圈奠定基礎。2017年時,歐舒丹簽下鹿晗擔當其品牌代言人,藉着鹿晗的超高熱度,銷量暴漲。
而在持續品牌營銷下,歐舒丹這個「護手霜屆的愛馬仕」品牌標籤深入人心,成為不少中產送禮首選。
最近幾年,歐舒丹爲了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強品牌價值,更加大市場營銷投入。
線上方面,爲了吸引新的線上店鋪流量,彌補線下渠道的人流下降,歐舒丹集團推出了新的網上商城渠道抖音。
同時,爲了提升品牌定位,投資加強品牌價值、重新設計包裝以及升級零售和數碼體驗。
線下方面,集團爲了維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對中國以及美國、日本和旅遊零售渠道進行大量投資。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歐舒丹的零售地點總數由上一年的2774個增長至3040個,增加9.6%。
而在歐舒丹一系列加強營銷下,的確實現了高於市場水平增長。不過,正因如此,歐舒丹的利潤也大受影響。
歐舒丹在財報中表示:「增加營銷投資以維持品牌發展成為影響利潤的因素。集團在營銷、門店翻新、信息科技基礎設施和吸引人才方面進行額外投資,將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繼續影響其利潤率。」據財報數據顯示,光2024財年,歐舒丹的營銷開支就增加57.3%。
不過,對於利潤短暫受影響,歐舒丹似乎並不介意,反而認為「隨着新的國際和本地品牌加入,全球護膚品和 化粧品 行業的競爭繼續加劇,此等投資對於鞏固其所有品牌的現有優勢仍然是必要的。」
03
瞄準下沉市場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是在裸泳。」
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高價護手霜市場增長空間非常有限。況且護手霜等洗護產品可替代性高,尤其年輕消費者更喜歡多元嘗試。
據美業顏究院數據顯示,護手霜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其中20到40元價格帶的銷售額佔比最高。反觀歐舒丹護手霜,光30ml售價就高達百元左右。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歐舒丹在高線城市早已趨於飽和。品牌數讀報道稱,截止2024年4月,歐舒丹在中國市場擁有255家門店。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專櫃佈局最密,分別有26家和19家,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門店也有數十家,基本處於飽和狀態。
隨着中國市場銷售額不斷下滑,也已經讓歐舒丹徹底意識到,一二線城市其實早已飽和,光靠大城市已經難以撐起整體營收,亟需尋找新的增量。
對此,和多數品牌一樣,歐舒丹將目光瞄向了下沉市場。
畢竟,目前消費風向早已發生轉變,三、四線城市的購買力日益加強。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三線以下城市人口,佔總人口70%,人口數約10億,是一個龐大的藍海市場。
在2024財年中報電話會上,歐舒丹高層表示,集團計劃在中國三線和四線城市開設10至15家全新門店。
而「不算太貴,又有點高級」的歐舒丹則以稀缺性為賣點,輕松抓住「小鎮貴婦」的心。正因如此,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數量越來越多,他們既有能力也有意願為歐舒丹買單。
不過,歐舒丹開闢新市場,看似非常具有商業想象,但其實屬於治標不治本。或許可以為歐舒丹帶來一時的銷售額增長,卻無法讓業績實現持續性大規模增長。
究其原因,其實不難發現,歐舒丹市場增長乏力真正癥結並沒有解決。一直以來,歐舒丹都存在出圈產品單一的問題。因此,在新品頻出的美粧屆缺乏根本競爭力。
美粧行業常常以新穎理念打動人心。曾經,植物草本的概念更迎合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如今,消費者則更願意為「早C晚A」的理念買單。
其實歐舒丹也意識到這一問題,一度試圖通過「買買買」來加快收購擴張步伐,豐富產品品類。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年來,歐舒丹陸續收購完成了多個品牌的擴張。譬如2008年時,歐舒丹收購法國護膚品牌Melvita;2012年收購韓國草本護膚品牌艾博妍Erborian;2018年收購美國個性化美粧品牌LimeLife;2021年收購北美高端身體護理品牌Sol de Janeiro;2024年1月4日收購意大利奢華家居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
不過,雖然歐舒丹出手闊綽,但並沒有推出明星單品俘獲消費者。也難怪有人感慨,「歐舒丹收購半生,歸來還得依靠一支護手霜打天下。」
結語
其實歐舒丹並不是第一個在中國市場遇冷的國外美粧品牌。
在此之前,已經有美寶蓮、貝玲妃、悦詩風吟等多個外資美粧品牌或關閉店鋪,或宣佈破產,或黯然退出中國市場。相比之下,只是退市進行私有化的歐舒丹,境遇明顯要好不少。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消費主義鼓吹下,不少女性消費者盲目迷信國外大牌,也讓這些外資美粧在國內掙得盆滿缽滿。但隨着消費者日趨理性,早已對國外美粧品牌祛魅,國貨成為不少人的首選。
《2023年中國化粧品年鑑》顯示,去年國貨美粧的銷售額同比增長9.96%,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越外資品牌。當國貨品牌選擇更加多樣化,產品價格更加親民,萬年不更新的國外美粧,自然生存空間越來越狹隘。
歐舒丹瞄準下沉市場的選擇並不錯,但倘若不能積極創新,依舊執着用營銷俘獲消費者的心,那麼,最終下沉的路也只會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