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0-11 07:4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盧俊
最近這段時間,大家見證了又一次的股市瘋狂
漲漲跌跌、起起伏伏,每天的股市就跟坐過山車一樣,牽動着每個股民的心
不僅吸引到了大批00后散户跑步進場,也迎來了外資的又一輪加註
高盛、瑞銀等多家海外機構爭先發表了看多中國資產的觀點
貝萊德、匯豐上調了中國內地股票評級,以及多家公司的目標價
花旗銀行、摩根大通一眾國際投資機構,更是持續在股票市場進行「掃貨式」買入,用真金白銀投票
地產股作為港股和A股的熱力板塊,最先受到政策的利好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地產股的資產價格已經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那麼,全球資金正以什麼樣的速度湧入中國地產股?這些湧入中國資產的外資,又產生什麼影響?
萬衆期待的926政治局會議結束后
低沉許久的股市全線飄紅,A股和港股聯袂走出了一波大漲行情
不過兩個交易日后,A股就因國慶長假休市
而港股只休市了10月1日一天,就在2日開始正常交易
一方面沒有南向資金參與,另一方面也沒有漲跌幅限制
港股幾乎是以一種一步到位的漲法在狂飆
截至10月7日收盤,恆生指數直接衝到了23099點,在內地國慶假日期間累計漲幅為9.30%
內地房地產股表現最為強勢,僅10月2日板塊的漲幅就達到了56.94%
港股內地房地產板塊近期走勢圖 圖源通達信
萬科在暴漲60%以后,股價已經反超A股,形成了罕見的AH股股價倒掛的情況。即A股股價為9.72元,港股股價為12港元,溢價率為-10.18%
據專業人士分析,港股的地產股之前因為受到業績和政策的雙重影響
成為港股中被做空的重災區,許多個股的股價都跌到1港元以下,比如金隅集團、綠景中國地產和融信中國等,呈現出明顯的底部特徵
因此這輪反彈也格外猛烈
可以説國慶假期港股地產股的表現,反映出了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地產行業的高度認可
並在10月8日A股開盤后,帶動更大規模的資金進入股市
在此輪股市大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外資在做多中國資產,「華爾街之狼」們正在逢低吸納
從港股每天披露的券商席位來看,地產買入名單上出現了眾多我們熟悉的外資面孔,還有一些低調的對衝基金和高頻交易的國際巨頭
圖源同花順iFindapp
10月8號以美資為代表,遠洋集團、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和新城發展等港股的買入中有JP摩根、摩根士丹利、美林證券、UBS和花旗環球,其他還有匯豐亞洲和巴克萊亞洲
當天大跌回調后,9號又有更多的外資湧入地產板塊
這次則主要是日本和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資本
像日本野村證券旗下的極訊亞太,還有Commerz和大和資本,新加坡的星展集唯高達、輝立證券和大華繼顯
歐美方面有法國興業和美國的城堡投資對衝基金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app,僅供參考
到了9號,繼續是歐美資金為主力軍,更多的歐洲銀行加入進來
而從重點地產股的持股股東變化來看
短短十幾天時間里,外資買入的股數和金額也不少
買的最多的當數花旗銀行,多個股票披露的名單都有它的身影
光我們統計的部分股票,花旗銀行累計買入的股數就超過2.5億股,參考的市值金額加起來接近20億港元
雖然也有小範圍的賣出,但總體還是買入遠遠大於賣出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app,僅供參考
此外,買入比較多的還有摩根士丹利、UBS、花旗和梅林等外資
目光轉向A股市場,儘管每個季度才公佈流通股東名單
而且目前地產股的前10大流通股東,都以國資的險資和券商為主
但有個案例也在近期引發了大家的極大關注
那就是9月20日,粵系老牌地產商中國奧園發佈公告,稱主要股東將約6.22億股公司普通股轉讓給中東投資集團Multi Gold Group Limited
該集團也將取代郭梓文成為第一大股東,實控人Alobeidli也就任中國奧園的董事會主席
圖源中國奧園官網
當天股價還只有0.119元,沒想到的是短短12天之后
股價就漲到了0.65元,足足快有5倍之多,迎來了一波潑天的富貴
中東土豪的這次收購堪稱是精準抄底,只付出了少量的資金,就獲得了一支地產股的控制權
對他們來説,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投資選擇
對中國奧園來説,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得到了6個月的延長,爭取到了更多的調整空間
也給低迷的國內房地產市場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從知名投資巨頭到歐洲銀行,再到中東資本,這幾年跌跌不休的房產股正在受到外資的青睞
事實上,房地產作為各國的核心資產,被視為資產保值增值的「避風港」
地產股同樣也是非常優質的資產,一直是國際資本爭奪的焦點
以中東投資集團為代表,喜歡在全球範圍內投資地產,經驗豐富
尤其在日本房地產獲得了高額的投資回報
2020年,日本不動產投資,海外資金佔比一度達到了38%的最高值
圖源仲量聯行
尤其是這兩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因為深度調整,涌現出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外資在加註中國的同時,也在削減印度等其他亞洲市場的資金配置
據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統計
9月26日至10月2日,被動型外資對中國權益的淨流入幅度達54億美元
不僅是前一周18億美元的3倍,甚至超越了2023年以來周最高值的48億美元
並且,主動型外資也結束了15個月的淨流出,轉為2.5億美元的淨流入
據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FPR數據顯示
在截至10月2日單周,EFPR追蹤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錄得今年第二大單周資金流入,而這些流入的資金幾乎全部涌向了中國市場
年初至今外資對中國股票市場資金單日流入額(百萬美元)
9月,雲啟資本等多隻專注於中國資產的對衝基金月度回報均超過25%
Triata Capital旗下的中國基金更是飆漲近44%,收穫頗豐
除了股票,房企債券也是外資的一大目標
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統計,近兩年貝萊德、高盛、馬拉松資本、橡樹資本等多家外資,也在大手筆購入中國出險房企的債券
在他們看來,出險房企旗下也有很多優質資產,並且很多房企債務的重組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外資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資產運作重塑價值,在樓市復甦后再以高價賣出
不久前,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了《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24-2025》
其中有一條就強調,「希望為外資房地產企業的市場準入提供便利,提供公平、平衡和開放的市場環境,以承接喪失流動性或者無力償還債務的中國開發商所持有的不動產」
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商務部專門在新聞發佈會做出迴應,表示會進一步優化相關市場環境
隨着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美元降息,會進一步增加國際資本的流動性,促使大額資金從美國流出
在整個世界尋找廉價、高收益的優質資產進行替代投資,部分資金會流向人民幣資產
當下中國的地產股價格,相比此前高位時已經低到塵埃里
有人直言「100元的資產,11元就能買到」
加上今年以來,地產行業政策持續利好,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日益加大
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長期的經濟表現可圈可點
政府工作報告也將今年GDP的目標繼續定在5.5%左右,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亮眼的增長
雖然前兩年外資機構趨於謹慎,成交佔比有所短暫下滑
但外資普遍注重長線,特別是對一些已投資國內多年的外資機構而言
投資中國仍然是他們長期的方向,始終看好中國產業經濟基本面
在當下憑藉資金優勢重新伺機而動,加大投資力度,既是情理之中,也是不可或缺
我們之前寫過外資抄底大宗不動產,「投資軌跡」從收購北上廣深商辦寫字樓
擴大到長租公寓、工業與物流地產、城市更新、數據中心等多種類型項目
還專門成立特殊的基金,尋找被低估或者大減價的地產項目
今天又再次從資本市場的專業角度,看到了外資對地產股的積極態度和增持行動,也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正在逐步改善
一系列的政策大禮包,北上廣深及多個熱點城市紛紛跟進,還有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利好
中央定調「止跌回穩」,也將繼續提升樓市信心,對地產行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