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豪車經銷商也頂不住了

2024-10-09 11:28

來源:創業邦

作者丨劉冬雪

花150萬元買的路虎,等待三個月上不了牌;交了1萬元定金,車就是從4S店提不出來……最近半年,不少準車主在各大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被豪車經銷商坑慘的經歷。

9月下旬,還有網友在路過北京星德寶、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寶馬4S店時發現,曾經車馬盈門的店內,現在連門口的保安都不見蹤跡。

「展廳只有零星一些車,已經不能賣了。目前維修保養還能做,但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了。」該網友還記得當初買車時,這里排隊交錢的場景。

北京星德寶,準確地説是全球首家全新寶馬5S授權經銷商。所謂5S,就是比4S店的服務內容和覆蓋範圍更多,還有可持續發展的意思。

但現在先別提發展,可持續都成了問題。

在該網友的帖子下,不少曾經在這里購車的消費者難掩恐慌。他們很擔心預存的保養費今后可能要不回來了。

北京星德寶 圖源:北京星德寶官方微博

北京星德寶 圖源:北京星德寶官方微博

不只是車主吐槽,就連寶馬公司也跟這家經銷商劃清界限。

前不久,寶馬發佈聲明,因對方合格證相關投訴及其關聯公司付款逾期的違約行為,於9月20日解除與德國汽車私人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寶卓越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G.A.集團)的《經銷商協議》。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星德寶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天津天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天津天寶」)和廈門中寶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廈門中寶」)。股權穿透后,這兩家公司背后的控股股東,都是北京中寶卓越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據瞭解,新加坡G.A.集團是寶馬在中國最早的五大代理商之一,同時還代理包括法拉利、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是名符其實的老牌豪車經銷商。

早在兩個月前,G.A.集團旗下的廈門中寶、廈門歐利行就被曝出車輛無法按時交付。廈門中寶的股權還被凍結了。

近日,每人Auto聯繫到多位車圈人士和被坑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這一家經銷商集團出現問題,還有一些豪車經銷商也被困在生死局里,掙扎求存。

定金交了,車提不了

天津的寶馬車主周正,今年8月初,在天津天寶預約了修車。

但等他來到位於天津空港經濟區的辦公樓時,卻看到這里已經沒多少銷售員了。起初他還以為是價格戰讓不少4S店賣一輛虧一輛,天津天寶不想參與其中,才主動退出賣車業務,專心做維修保養。

畢竟作為天津第一家寶馬授權的經銷商,天津天寶2006年6月就對外正式營業了。近20年時間里,不少天津的寶馬車主都是在這里買車的。

「光靠維保業務也夠養活這家店了。」想想自己當時的猜測,周正承認過於樂觀了。

因為僅僅一個多月后,當他去取修好的車時,再次來到店內,發現展廳黑着燈,大門緊閉,這次連一個銷售員的身影都看不見了。只有售后部門還在運轉,但鈑金工人已經不干活了,其他修理工也百無聊賴。

周正聽工作人員説,天津天寶的配件庫房已經被寶馬金融封了,保守估計,還未修完的滯留車輛至少有20台。

想到自己還有1萬元的維保代金券沒有用掉,他頓覺可惜。但周正算幸運了,一些存了錢、交了定金,卻提不了車的車主更難受。

座標福州,同屬於G.A.集團的福州中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福州中寶」),準車主劉瀟看中了一臺寶馬iX1,在2024年6月16日繳納了1萬元定金。

當時銷售説7月能提車。但等到7月下旬仍無音訊。銷售解釋稱,因為客户太多,都在走流程,還要再等等。總之,一定可以交車。

這套説辭,劉瀟聽到了8月15日。又等了4天后,銷售終於攤牌了,直言公司資金運營出現問題,車輛沒有批售回來,短時間內交不了車。對方給了劉瀟兩個方案:一是退定金,二是繼續等,但期限未知。

這是劉瀟人生中購買的第一輛車,回想當初籤購車合同時的場景,她纔回過味來,自己可能早就落入經銷商的「圈套」。

一個小細節是,銷售等她簽完字后,把原本需要手籤交付日期的空白處劃掉了。

現在想來,這很可能是銷售在「鑽空子」。因為合同的違約責任中清楚地寫着:甲方未按約定時間交付車輛,應按照乙方已付定金承擔日千分之三違約金。

並且,銷售嘴上説着車下線了,但一直沒給她車架號。「估計車壓根就沒排產,銷售也早就知道沒法按時交車。」劉瀟最后選擇了退定金,大約5周后錢纔到賬。

而同一天和她收到退款的人里,甚至還有5月份就交了定金的消費者。

寶馬iX1沒等來,但是車還是要買。不過劉瀟説什麼也不肯買寶馬了,「有心理陰影了」。最后,她買了一輛2024款雷克薩斯ES200,雖然價格是當初寶馬iX1的近2倍,但起碼一個星期就拿到了車。

BMW iX1 圖源:寶馬中國官方微博

BMW iX1 圖源:寶馬中國官方微博

周正和劉瀟的經歷雖然糟心,但好在還能全身而退,可是李帆就沒那麼幸運了。

今年7月底,李帆在紹興市諸暨寶利德汽車訂了一臺路虎攬勝運動版 2024款400PS Dynamic SE。在交了20多萬元的首付后,她在次月就把車開回了家。

提車時,銷售承諾45天給車輛合格證(這是機動車生產企業印製並隨車發送的證明車輛合格的法定文件),但偏偏問題就卡在了這里。

直到現在,李帆都沒拿到合格證,不能上牌,只能使用臨時牌照。銷售給出的回覆總是:「集團正在出方案,再等等。」

李帆從來沒想過這家店會出問題,因為寶利德是浙江本土非常知名的經銷商集團,代理品牌絕大多數都是豪華品牌和超豪華品牌。十幾年前,她還在寶利德奔馳諸暨店買過一輛奔馳S400,中間維修保養從沒出過問題。

如今,面對每月1.4萬元的車貸,李帆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部分等不及的車主已經打算起訴了。

困境根源在哪兒?

今年以來,交了定金車提不了、車提了上不了牌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和經銷商的經營模式有很大關係。

有行業人士告訴每人Auto,價格戰導致了一些4S店虧損,廠家返利又不能及時到賬,店面資金不足就會把車輛合格證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服務公司,以此來融資。

正常情況下,用后面客户的付款贖前面客户的車輛合格證,是可以讓資金流動起來的。但若遇到銷量驟降,這種循環就不靈了。

自從2005年《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出臺,確立了汽車品牌授權銷售體制,4S店模式便成爲了汽車流通網絡中的主流。

之后,汽車購置税減免、汽車下鄉、SUV市場崛起……一個個時代紅利接踵而來,賣方市場讓4S店很長一段時間成爲了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期間,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也迎來上市潮。

2010年,中升控股在港上市,成為第一家內地經銷商上市公司。次年,龐大集團登陸A股。2015年,廣匯汽車借殼上市,並在第二年併購了寶馬全球最大的經銷商——寶信汽車,一舉超越美國AutoNation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

直到2017年,中國車市結束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進入存量市場,4S店的苦日子也開始了。特別是最近兩年,經銷商「爆雷」消息頻出,這其中,尤以豪車經銷商為甚。

不只是上述G.A.集團受到資金鍊困擾,2024年1月,成立了27年之久的永奧集團,也被媒體曝出,旗下80余家門店大部分被查封或關閉。

而永奧集團代理的品牌不僅包含北京現代、東風本田等大眾品牌,也覆蓋了路虎、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等市面上主流的中高端品牌。

此外,作為中國最大的經銷商集團,也是最大的雷克薩斯經銷商、第二大奔馳經銷商、第三大寶馬經銷商的中升控股,也越來越難賺錢。

中升控股2024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約為824.2億元,同比微增0.6%。同期,公司淨利潤約15億元,同比下降了約50%;毛利率為6.0%,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是8.5%。

中升集團2024年中期報告 圖源:中升集團官網

中升集團2024年中期報告 圖源:中升集團官網

豪車經銷商的困境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車賣不上價了,二是車不好賣了。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下,中國車企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也推出了許多高端產品,以此和BBA等傳統豪華車企搶市場。

而且,持續的「價格戰」也給國內汽車市場帶來劇烈變化。從當前的結果看,傳統豪車企業的確受到不少衝擊。

威爾森諮詢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寶馬終端折扣率達到25%,奔馳近20%,奧迪接近30%。同期,中國汽車市場平均折扣率為14%,其中豪華品牌的折扣率最高。

反觀2023年,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加權折扣率還分別是12.6%、17.66%和20.84%。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比較,BBA都打出了降價牌。

然而,降價策略沒能讓豪華品牌守住陣地。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1~8月,中國傳統豪華汽車(不含特斯拉)累計銷量為1822711輛,同比下降10.1%。其中奔馳同比下降10.7%,寶馬同比下降11.1%,奧迪下降2.2%。降幅超過30%的品牌達到了10個,實現正增長的品牌僅有4個。

鑑於中國市場需求低迷,整個豪華車市場不景氣,近期多家豪車企業調整了業績預期。

當地時間2024年9月10日,寶馬集團對交付量、息税前利潤、資本使用回報率等指標均進行了下調。十天后,梅賽德斯-奔馳也下調了全年汽車的預期銷售回報率。

國慶節前夕,阿斯頓·馬丁還宣佈,預計年銷量將比以前減少約1000輛。調整后的息税攤銷前利潤(EBITA)將略低於去年水平,並且不再預期2024年下半年的自由現金流為正。

受此消息影響,9月30日,阿斯頓·馬丁股價開盤大跳水,盤中跌幅一度達到28.78%。

需要換個活法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豪車經銷商的處境,其實也是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現狀的縮影。

8月2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今年上半年,經銷商總體滿意度得分69.7分,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新車價格嚴重倒掛,市場價格混亂、廠家政策缺乏延續性,加之搭售和壓庫情況時有發生,導致經銷商經營壓力大增,大量經銷商處於虧損邊緣。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的比例達到50.8%,去年該比例為43.5%,虧損面較上年明顯擴大。

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虧損嚴重,毛利貢獻為負數,且在持續擴大。同時,平均單店毛利總額較2023年大幅下降,尤其新車業務,平均單店虧損額達178萬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指出,2024年上半年有一半的店盈利或持平,是因為廠商在提車環節進行了前置性返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銷商的資金和經營壓力。再加上一些延迟返利也計入了今年的業績,起到了一定美化作用。若是沒有這些,經銷商實際經營狀況更差。

一個刺眼的數據是,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市場脈搏」監測,2024年1~8月,「價格戰」已致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

當新車業務難以實現增量,一些經銷商集團也在想辦法自救,開始把目光轉到了新方向——積極開展與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合作和深耕售后服務。

比如,永達汽車早在2018年就設立了獨立的新能源車板塊。次年,永達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城市展臺數量僅為4家,佔其授權網點總數的不到2%;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023輛,佔新車銷量比例為4.6%。

到了2024年,永達汽車進一步調整和聚焦獨立新能源品牌,關閉了部分效率較低的城市展廳,將重心聚焦在有產品競爭力以及較高品牌知名度的頭部獨立新能源品牌。這期間,永達汽車成功趕上了問界M9、小米SU7等爆款車型的紅利。

今年上半年,永達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4467輛,佔新車銷量比重提升至17.3%,獨立新能源汽車品牌4S店有31家,佔其網點總數的13.7%。

永達汽車代理品牌一覽 圖源:永達汽車官網

永達汽車代理品牌一覽 圖源:永達汽車官網

今年6月,有汽車博主爆料稱,河南最大的汽車貿易集團、中國百強汽車經銷商集團——河南威佳汽車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威佳」)一天之內退網了8家日產品牌的4S店。

「準確來説,不是關店,而是合併。」一位威佳的員工告訴每人Auto。在其看來,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未來燃油車一定會退出舞臺,威佳此舉意在逐步向新能源汽車業務過渡。雖然看起來集團的燃油車戰線在收縮,實際也在同步擴充新能源戰線。

「目前,威佳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4S店數量佔比已經達到了4:6。」上述威佳員工稱,從2021年開始,以長城歐拉為起點開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以來,3年時間,威佳收到了很多新勢力品牌合作邀請,如今大熱的問界、小米等新勢力品牌,該集團都已經拿到了銷售授權。

而中升控股也在2024年半年報中提到,新車已經不再是觸達客户的唯一途徑,二手車、維修鈑噴、汽車清洗美容等服務纔是新的增長曲線。

財報顯示,上半年,中升控股的新車銷售收入雖然超過了600億元,但毛虧損仍有將近20億元。相反,其售后業務收入只是新車銷售收入的不到1/5,毛利卻有近50億元。

中升控股售后業務的增長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深耕汽車保有量規模較大的32箇中心城市,報告期內,公司在中心城市新增了3家豐田店和2家奔馳店;同時,關停了6家集團邊緣品牌和非核心城市門店。

二是服務整合,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升開了26家維修服務中心,實現了不同品牌服務的整合。目前,中升控股的維修鈑噴服務、汽車清洗美容服務、車險續保服務等都已實現全品牌運營,以吸引更多非中升的客户。

與此同時,中升控股二手車旗艦店已經達到49家,希望以此帶動售后業務。

一邊是經銷商們努力自救,另一邊行業協會、主機廠也在想辦法。

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政府有關部門正式遞交了《關於當前汽車經銷商面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報告》,就目前汽車經銷商普遍面臨的資金鍊緊繃致使關停風險陡增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及時反映汽車經銷商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

而作為經銷商上游的主機廠,有的車企已經意識到合作伙伴的壓力,調整政策以緩解其資金的運營壓力。

今年7月,寶馬下調了經銷商的銷售目標,大幅增加補貼和減免政策,減少考覈項目等方式,先保證經銷商活下去。

更早之前,保時捷經銷商們還委託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給保時捷廠家發了一封英文郵件,其中涉及給經銷商的返點及組織不提車的相關事宜。

沒過幾天,保時捷中國聯合全體授權經銷商發了聲明,表明雙方矛盾已經解決。至於雙方如何和解,保時捷和其經銷商都默契地不予回覆。當時有業內人士猜測,前者一定是提供了補貼。

新能源汽車加速擠壓傳統燃油車市場,疊加持續的價格戰,汽車品牌已經進入洗牌期,而這同樣也是經銷商的淘汰賽,最后誰能活下來,比的是誰的血更厚,誰能更早地找到新支點。

注: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