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助貸巨頭告別「躺賺」,出海是出路嗎?

2024-10-08 23:54

 撰文丨一視財經 高山 

 編輯 | 文心  

近期,上海助貸巨頭信也科技公佈了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二季度營收31.68億元,同比增長3%,淨利潤5.51億元,同比下降6.62%。不過對比一季度,這一指標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報中,信也科技透露,2018年以來已經向股東回報6.6億美元,截至一季度末,信也科技四位創始人顧少豐、張俊、胡宏輝、李鐵錚,合計持有普通股46.8%,按此比列推算,四人6年間分得了約22億元。

由此可見,即便宏觀環境變動,助貸仍然是穩定賺錢的好生意。

但根據日前陸金所控股(NYSE:LU)、奇富科技(原360數科,NASDAQ:QFIN)、樂信(NASDAQ:LX)、小贏科技(NYSE:XYF)、嘉銀科技(原嘉銀金科,NASDAQ:JFIN),相繼披露2024年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顯示,整體延續了一季度增收不增利、貸款規模收縮、逾期率上升等現狀,貸款需求不足,優質資產難尋……這一切都是行業目前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

最穩定的賺錢生意

據財報顯示,信也科技二季度淨收入31.7億,同比增長3%,自2022年四季度開始,其營收基本維持在30億元左右,最近四個季度,信也科技的營收增速降至個位數,增速趨於平緩。報告期內,信也科技的國內業務營收26億,佔比82%,國內獨立借款人數量為180萬,同比下降了21.7%,最近幾個季度呈現下滑態勢;重複個人借款人交易量為405億元,佔到總交易額的87%,或成國內業務放緩的誘因。

雖然二季度,信也科技淨利潤為5.5億元,同比略微下滑6.6%,最近幾個季度,其淨利潤一直在下滑,但始終保持着單季度淨賺超過5億的狀態;由於業務營收保持穩定,信也科技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分紅,並且開始回購。財報顯示,信也科技自2018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來已累計回購3.37億美元的股份,其中,今年上半年投入約5680萬美元回購;自2018年開始每年分紅,目前累計分紅金額達到6.62億美元,得益於回購分紅,其股價在經歷下跌后逐漸平穩回升。當然,擁有近半數股份的四大創始人成最大受益者。

2020年3月,信也科技創始人、聯席CEO張俊宣佈辭任;5月,創始人、總裁胡宏輝宣佈離任,副董事長、首席風險官李鐵錚接任總裁;2023年3月,CEO章峰辭職,由李鐵錚兼任,今年3月發佈的2023財報顯示,董事會任命陳平平擔任信也科技總裁一職;顧少豐由於是控股方,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創新官,基本不負責整體經營。至此,三人已經相繼退居幕后,實現了真正的「躺賺」。

雖然業務已經成熟且穩定,但信也科技仍然面臨着新的命題。

掘金海外

此外,二季度信也科技海外業務余額13.6億元,同比增長27.3%;促成小微貸142億元,佔比升至三成。其中在印尼、菲律賓等國家,近四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100%,以「倍」計算。

據天眼查顯示,前身為「拍拍貸」的信也科技成立於2007年,並很快獲得資本青睞,2012年A輪融資,紅杉資本等參與;2014年,B輪融資,紅杉資本跟進,光速安振中國創業領投;隨后的C輪融資等,君聯資本、SIG海納亞洲等跟進;據公開融資信息顯示,至2016年,其完成了4輪融資,合計獲得融資約6.9億元,資本加持下,於2017年11月10日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其也開始嘗試將中國經驗複製到海外,並在2018、2020年分別推出了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當地版應用「AdaKami」、「JuanHand」,2019年12月獲得了印度尼西亞金融服務管理局(OJK)頒發的基於技術和信息的金融借貸機構許可證;2022年,在菲律賓成立了兩家子公司,一家被授權作為貸款公司運營,另一家被授權作為融資公司運營。

據財報顯示,其目在印尼市場位列第三,在菲律賓則是二號選手,截至3月末,在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累計註冊用户已超過1.855億。截至二季度末,國際業務累計註冊用户達到29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46.2%,累計借款人560萬,同比增長40%,新增借款人數量為47萬,同比增長51.6%。此消彼長,國際市場的新借款用户佔比超過國內市場。

對此,信也科技表示,已在印尼、菲律賓建立了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臺,在拉美地區開展科技服務業務,並持續在更多海外市場探索商業機會。其中,菲律賓業務品牌當季交易額同比增長140%。由於業績表現積極,其維持了此前的業績預期,2024年國際市場交易額將在94億元至110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約20%至40%。信也科技CFO徐佳元透露,預計印尼業務將在2024年實現盈利,菲律賓業務將在2025年實現盈利。國際市場最大的優勢在於用户基數大,增長前景好。

報告顯示,國內市場方面,信也科技二季度促成交易額464億元,同比增長2%;在貸余額642億元,同比增長2.6%;國際市場方面,今年二季度,信也科技國際業務實現交易額23億元,同比增長27.8%;信也科技二季度國際業務收入為5.629億元,同比增長12.0%,佔2024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的17.8%。

顯現,海外業務的用户貢獻收入並不多。105萬獨立借款人貢獻的交易金額只有23億,平均一位借款人貢獻536元,與之相比,國內180萬借款人貢獻464億元,人均貢獻交易額2.6萬元,海外業務雖然在整體經營規模上進展迅猛,但距貢獻價值還需要時間。

挑戰仍在

國內業務仍是信也科技基礎,營收雖穩定,但挑戰仍在。

據財報顯示,二季度平均貸款規模為9956元,而2023年同期為7816元,同比增加2140元;一季度則是同比增加了2213元。財報數據表明,獨立借款人減少、重複借款人的借款金額增加,平均到每個借款人身上的借款金額會增加。對於助貸行業,小額分散是風控理想,一旦借款金額增加,潛在風險隨之變化。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信也科技90天以上的逾期率為2.65%,而去年同期則為為1.68%,同比大幅增加了0.97%;最近四個季度,30天以上的逾期率都比以往要高,壓力隨之而來。

對此,據交銀國際在研報顯示,當前消費信貸服務供給端行業格局基本穩定,消費信貸需求決定了促成貸款增速,而消費信貸需求主要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由此説明這是整個行業的現狀。CFO徐佳元在財報溝通會中提到,宏觀經濟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需要運用在技術和操作過程中的豐富經驗來應對;交銀國際還認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內部呈現分層競爭格局,信也科技與奇富、樂信等位於第三梯隊,第一、第二梯隊分別是螞蟻、微眾、京東數科、度小滿、美團等巨頭,行業競爭殘酷。

另外,截止發稿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信也科技(拍拍貸)投訴48227條,投訴包含擔保費用收取不透明、費率高、暴力催收等內容,成重災區。

據信也科技拍拍貸平臺披露的信息,通過其平臺的借款資金來源於福建海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據銀行業人士向媒體透露,助貸模式下,包括信也科技等助貸中介為金融機構提供增信兜底,金融機構出資金,助貸中介負責尋找篩選貸款、發放貸款、后期貸款回收等,包括逾期后的暴力催收等,算是解釋了助貸中介頻頻被投訴的原因。

另外,2021年下半年開始,助貸模式開始遭遇密集監管。同年7月,央行徵信管理局明確個人信用信息「斷直連」,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臺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直接提供給金融機構;2022年初,《徵信業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互聯網助貸業務正式納入監管,這其中,「斷直連」業務對助貸機構的影響較大;《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實施后,助貸機構不能與金融機構在消費貸等業務方面進行直接合作,二者之間要通過徵信機構,此前的業務過渡期至2023年6月底。

對此,銀行也人士解釋稱,過渡期結束后,原來的助貸固收模式將逐步轉換為由金融機構自主風控、真實承擔風險的純導流模式,信也科技等助貸機構不再提供增信兜底措施。

此外,2023年11月,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發佈政策文件,加強對基於技術的聯合資助服務(P2P借貸服務)的監管,內容包括降低合規利率、限制借貸平臺數量、控制放款額度以及規範催收等。

由此,助貸中介的業務將面臨新的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