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看多節后A股?外資取道港股ETF率先搶跑 機構稱增量資金或有400億美元

2024-10-07 18:59

財聯社10月7日訊(編輯 馮軼)國慶黃金周臨近尾聲,休市多日的A股也即將回歸。港股作為假期期間資金增持中國資產的主要方向,仍在上演最后的「搶籌大戲」。

「國慶黃金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港股市場上跟蹤A股的主要ETF產品仍保持全面上行勢頭。

其中,兩隻跟蹤科創板的產品漲幅居前,博時科創50(02832.HK)、南方科創板50(03109.HK)分別收漲32.52%和14.35%。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隻ETF在整個國慶假期的行情中分別累計上漲了約124%及49%,短線資金追漲的高風險偏好盡顯。

image

此外,跟蹤A股藍籌權重的安碩A50(02823.HK)、南方A50(02822.HK)今日也繼續走強,分別漲近4%,整個假期期間也是連創階段新高。從中不難看出,市場對節后A股的行情信心十足。

而除港股市場外,海外市場和資金也在國慶期間通過ETF產品加速建倉。

image

以目前美股市值最大,流動性最好的中國ETF-安碩中國大盤ETF為例,國慶期間累漲12.37%,成交量也迅速放大至歷史高位水平。自9月24日以來,安碩中國大盤ETF累漲近三成,對A股行情的跟蹤的也較為緊密。

據華鑫證券分析師呂思江、馬晨近日發佈的數據,外資對中國大陸的持續流出從25日開始逆轉,25、26兩日外資流入金額達19億美元。美國基金對中國的持續流出也轉爲了流入。

image

10月3日,還有一隻名為「中國龍」的ETF產品火線登陸美股市場,代碼為「DRAG」,成分股包括騰訊、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小米、京東、百度和網易等互聯網巨頭。

廣發證券首席資產研究官戴康表示,目前國內券商的休眠賬户已經在被喚醒。已長久不關注股市的60后、70后、80后,正在跑步入場追加資金,預計節后可能成為增量資金的主力,現在股民也很多是通過ETF來加倉。

綜合來看,本輪行情中ETF成為投資者快速上車的重要通道之一。據媒體報道,節前5個交易日,A股、港股相關ETF便獲得超11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結合假期期間,港股市場上A股相關ETF產品的強勁走勢,或許也是A股開盤后相關指數的預演。

另一方面,自本輪行情啟動以來,AH股板塊作為港A兩地市場的「紐帶」,其相對低估的屬性也引來外資持續大手筆增持。

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近一周以來外資加速建倉中國資產,其中摩根大通的交易席位累計掃貨超80億港元。具體來看,AH股板塊也是摩根大通加倉的主要方向之一。

數據顯示,摩根大通9月25日增持招商銀行H股8.95億港元,隨后9月26日增持17.71億港元中國平安H股。9月27日又分別買入中國太保H股2.67億港元、比亞迪H股17.91億港元、青島啤酒H股2.42億港元。9月30日,繼續增持紫金礦業約2.22億港元,增持海螺水泥約2.87億港元。

中金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國慶假期A股休市,提供了很好的「控制變量」分析海外資金的窗口。

中金表示,短線外資流入確有支撐。綜合各口徑數據發現,9月26日-10月2日,A股流入被動外資26.4億美元,港股和ADR流入28.7億美元,規模較前一周提升3-4倍,且創2016年以來新高。

此外,當周海外主動型基金轉為流入A股1.9億美元,流入港股和ADR1.2億美元,規模雖不大,但卻是2023年6月底以來連續65周流出后首度轉為淨流入。

中金還強調,主動外資的后續動向值得關注,持續流入需要更多政策和更為樂觀的預期驅動。截至8月底,全球主動基金配置中資股5%(2021年初高點為14.6%)。據測算若從低配轉為標配,對應近400億美元流入,相當於2023年3月以來流出總額。

image

截至10月7日收盤,由於港股假期期間的「搶跑」,恆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已經由節前的148.36收斂至128.49。

這意味着若AH股板塊中的A股能夠延續此前的溢價水平,節后至少有約15%的補漲空間。

image

更有意思的是,目前包括招商證券、藥明康德、萬科等9只個股已經出現AH溢價倒掛(即H股股價高於A股)的現象,比價效應對AH股板塊節后行情的拉動也值得留意。

展望后市,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政策信號出現重大變化,市場預期出現大逆轉,未來內需政策持續加碼或推動價格信號提前到來,行情將迎來大拐點。而在預期大逆轉后,以散户為主的增量資金集中入場為特徵,脈衝式上漲短期內還會持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