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交所「A股資產」 被瘋搶,三隻ETF單周翻倍!外資如何看中國?

2024-10-07 08:53

買不到A股,跟蹤A股指數的港股ETF成為最強平替。

整個假期,港股ETF成為資金遊樂場,有跟蹤科創板的港股ETF盤中一度飆升至234%,高漲幅同時隱藏着高風險,溢價消失的回落,讓但斌都提醒「暴漲之后的暴跌」。

3只港股ETF單周漲幅翻倍

港股僅在10月1日休市一天,延續最強反彈。不少指數僅用5個交易日就收復年內失地,以醫藥板塊為例,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近5日漲幅24.9%,年內收益率轉正至5.78%,恆生醫療保健同期收益率23.66%,年內收益率為2.98%。普漲行情之下,港股各大指數年內收益率幾乎均收正。

 

此前存在感不高的港股ETF在國慶假期期間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2日上午,南方東英科創板50指數ETF暴漲234.3%,基金公司盤中緊急發佈風險提示,存在二級市場大幅溢價等交易風險,收市前漲幅回落至29%。當天仍有博時科創50ETF、XL二博時中創業ETF等基金收盤漲幅達到106.19%、60.22%。

到了3日,港股略有回調,ETF稍顯冷靜,多隻ETF有所回調。到了4日港股再度強勢上漲,半導體板塊爆發,博時科創50-RETF、GX中國半導ETF等ETF漲幅分別達到28.83%、12.44%。

從近5日漲跌幅來看,跟蹤A股指數的ETF漲幅居前。其中,XL二博時中創業ETF、博時科創50ETF、博時科創50-RETF在近5個交易日內漲幅翻倍,分別達到159.73%、114.86%以及101、82%的漲幅。此外,還有包括南方科創板50ETF、XL二南方滬深三ETF、PP科創ETF等8只ETF漲幅超過50%。

和內地ETF不同,港股ETF類型更多,有槓桿、反向等多種產品。以XL二博時中創業ETF為例,全稱博時中國創業板指數每日槓桿(2X),據博時國際介紹,這是產品是香港首隻中國創業板槓桿產品。該產品旨在採用以掉期為基礎的合成模擬策略,也就是買入這隻產品,可以實現追蹤目標指數每日表現的正向2倍收益。

對於該產品大漲的原因,博時國際點評指出,宏觀利好政策不斷是主因。繼央行開啟降息降準后,政治局會議宣佈將加大財政調節力度,同時強調要促進地產「止跌回穩」;隨后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宣佈批量下調首套、二套房的存貸款房貸利率,同時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放松限購政策。

上述組合政策顯著改善了投資者市場情緒,較大程度地提高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而政策對於耐心資本的鼓勵有助於推動長線資金進入新興產業及高新技術板塊。根據近期券商匯總的高頻數據顯示,半導體、消費電子等終端需求邊際改善,供給格局較好的製造業、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科技板塊亦實現了過去連續兩個季度淨利潤環比正增長。

博時國際還認為,隨着三季報披露的到來,業績的修復疊加投資者偏好的提升,有望推動長期處於估值底部的創業板及科創板實現估值修復,建議關注。

ETF大漲,一方面資金持續買入,另一方面淨值也在提升。相關ETF規模也屢創新高。10月2日,南方東英恆生科技指數ETF資產管理規模突破400億港元;4日,華夏基金香港稱,旗下華夏恆指ESGETF規模突破100億。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在A股未開盤情況下,個別跟蹤A股的港股ETF漲幅已經漲幅過高,投資者需要注意溢價、情緒降温等風險。

中國資產正在被爆買

一漲解千愁。美聯儲降息以來,海外資金迴流港股明顯,隨着國內超預期的貨幣政策,更是掀起A股、港股大漲潮。國慶假期,港股僅休市一天,整個假期,港股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目光。儘管有一天回調,很快收回跌幅。

截至10月4日收盤,在A股休市期間,全球市場變動來看,中國資產正在被持續爆買。對比來看,美股中標普500指數和納指100指數區間漲幅分別為0.23%、0.15%,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區間漲幅11.54%;富時中國3倍做多ETF則大漲近34%;港股方面,恆指指數漲幅7.55%,央企紅利資產漲幅居前,港股通央企紅利大漲12.64%。

海外投資機構也緊盯中國資產,整個假期,內外資機構電話會議、研報、交易臺信息不斷涌現。

野村證券在10月2日的研報中指出,此次政策激勵相當成功,並認為接下來政府肯定有一系列財政措施和其他支持性政策。不過野村也提醒,個人投資者,尤其是那些太年輕而沒有經歷過之前痛苦興衰的投資者,都急於開户,擔心錯過似乎一生難得的反彈。投資者在享受了最初的狂歡之后,可能需要關注最不利的情況。

不過,更多外資機構給出相對樂觀的觀點,大摩短期觀點指出,對中國的市場情緒在過去一周發生了變化,倉位也有了邊際調整,但仍然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近期的零售投資者主要是通過ETF獲得廣泛的Beta敞口的形式出現,而不是單一股票。CTA在過去兩周購買了估計超過15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同時,大摩指出,對看漲期權的需求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衝基金也在購買中國股票,但是大部分需求來自亞太地區賬户,美國賬户仍然或多或少處於觀望狀態。

美銀證券交易臺在回答客户的8個問題中給出對近期A股、港股等看法。首先,關於中國資產是否低配上,美銀證券認為,過去兩周,長期投資者淨買入了34億,這與此前疫情之后反彈時買入金額類似,但是時間快得多。在沒有獲得共同基金9月、10月持股數據之前,很難量化倉位,但是從交易流量來看,當前配置中國資產的倉位已經相當滿了。

對於是否在當下購買A股還是港股時,美銀證券認為,港股當前前瞻市盈率已經接近10倍,受動量驅動反彈超預期,但風險回報並不是很有吸引力;如果對市場參與者動物精神的出現以及2014至2015牛市相似性判斷正確的話,A股的估值可能會比H股大幅重估。

「雖然外資在H股的持倉迅速增加,但是國內零售投資纔剛剛起步。9月30日,融資融券的成交額佔總成交額的比例超過10%,但仍遠低於2014年的18%。」美銀證券指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