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暴漲成交維持4300億港元高位 機構稱波動性將增強

2024-10-03 06:49

10月2日,港股大盤高開高走,市場情緒極致。恆生指數全日上升1,310點或6.2%,收報22,443點,盤中一度高見22,667點。恆生科指上升8.5%,收報5,157點。儘管港股通及A股休市,但港股全面暴漲,成交金額也達到4,340多億港元,體現了外資、本地資金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的特徵。

盤面上看,恆生科指、可選消費、地產等前期估值受壓最深的板塊反彈力度驚人,而指數權重股也全面大漲。

中泰國際表示,此前大幅低配港股的外資加倉迴流,是昨日升幅的重要原因。過去部分做多日股/印股/Mag 7(美股7姐妹),做空中國的交易出現逆轉,類似8月初日元套息交易逆轉。

另外,期權的gamma squeeze(伽馬擠壓)也加速了大盤及個股的漲勢。很多投資者通過買入價外認購期權捕捉升幅。當市場及股價快速上升,認購期權賣方面臨gamma及delta快速上升,需要購入更多正股對衝風險,無形中進一步增加大市漲勢。

不過,要注意當前極高斜率的暴力拉昇是不可持續,恆指波幅指數大升25.5%,創超過一年高位。過往恆指波幅指數伴隨恆生指數大升的階段僅有2015年4月及2018年1月底。隨着恆生指數上升至接近2023年1月初的高點,疊加短期估值修復已非常充分,預計港股的波動性將會顯著增強,不排除有高位獲利回吐壓力。

中泰國際預計,市場關注的重點將會從「強政策預期」轉向經濟數據、公司業績及政策具體落地的驗證。若后續市場進入震盪消化行情,預計有盈利基礎的二三線行業龍頭會跑出。另外,近期表現較差的內銀、能源、電訊等高分紅股份可能也會成為資金迴流的對象。

行業動態:乳業板塊持續受政策轉向帶動,蒙牛(2319 HK)周三單日上漲10.9%,創六個月新高。同業澳優(1717 HK)和現代牧業(1117 HK)單日漲5%-6%。汽車股方面,比亞迪(1211 HK)公佈9月銷量同比+46%,年初至今累計銷量同比+32.1%,股價單日漲5.5%,創一年新高,接近2022年高位水平。

AI概念板塊,第四範式(6682 HK)繼上周解禁遭受投資者拋售后,周三交銀國際公佈在公開市場售出290萬股(全天成交量為415萬股),套現6600萬元。第四範式周三單日下跌4.5%。9月底至目前的從走勢來看,第四範式未受惠於港股因中央「組合拳」式的提振。

醫藥板塊,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跟隨恆指大幅上漲5.36%,資金匱乏但產品良好的榮昌生物(9995 HK)上漲10.18%,行業龍頭石藥(1093 HK)、翰森(3692 HK)、中生(1177 HK)也全面上漲。

中泰國際維持此前的觀點,本輪政策對資金匱乏但產品良好的生物B企業利好最大。

製藥板塊三大龍頭中,翰森(3692 HK)因資金最充足所以本輪政策受益相對較小,但公司2024年業績增長確定性很強。

中生(1177 HK)的業績困難期已過,2024年起將重拾增長。

石藥(1093 HK)的腫瘤藥業務將拖累2024年的業績表現,但公司近期已着手夯實創新葯板塊實力,包括聘請著名創新葯生產商信達生物(1801 HK)原總裁劉勇軍擔任執行總裁和全球研發總裁,並且從康寧傑瑞(9966 HK)引進ADC藥物JSKN003等,中泰國際后續將關注公司創新葯板塊發展。

除此以外,中泰國際也認為如創新葯企業生存環境有改善,CXO板塊將間接受益,尤其是昭衍新葯(6127 HK)等業務主要在中國的公司將逐步度過困難期。

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業板塊表現分化,電力及香港公用事業等傳統防守股大致持平或下跌。光伏、水務、燃氣股則明顯上漲。信義光能(968 HK)、中國水務(855 HK)、中國燃氣(384 HK)上升約6.0%。

這對應中泰國際的近日投資看法:(一)光伏產品價格理論上已下跌至觸低水平,稍為利好的消息也可支持股價上漲;(二)供水及燃氣是利好房地產政策下的受惠行業。當房地產工程恢復進度,這兩個行業將可分享接駁費業務的高利潤。

昨日港股虛擬資產ETF下跌約4.2%-6.1%。比特幣及以太幣分別由上周五64,500美元及2,630美元水平下跌至62,000美元及2,500美元水平。中東衝突加劇提供市場拋售藉口。參考近月比特幣/以太幣與美股大市的表現,前者表面上欠缺風險對衝的作用。近期港股大市急漲的因由也與比特幣/以太幣的關係性不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